推广 热搜: 英语  数学  小学  初中  高中  化学 

你的“豆腐心”,正在毁掉你的孩子

   日期:2025-07-24     来源:www.jjwmc.com    浏览:637    
文章简介:1 前两天,跟朋友出去吃饭,其中一位母亲领着她五岁的儿子。 这个小朋友从落座后,就没一秒钟安静过,不断在椅子上爬上跳下,把餐具敲得叮叮当当,将茶水菜汤泼满餐桌。
你的“豆腐心”,正在毁掉你的孩子

1

前两天,跟朋友出去吃饭,其中一位母亲领着她五岁的儿子。

这个小朋友从落座后,就没一秒钟安静过,不断在椅子上爬上跳下,把餐具敲得叮叮当当,将茶水菜汤泼满餐桌。

一个不留心,这小子一溜烟跑到餐厅外的大马路上,他母亲吓出一身冷汗,快点把他抓回来。

孩子情况不断,他母亲便不停地念叨:“不要跳椅子”“不要敲盘子”“不要到处乱跑。 ”

但,丝毫没任何用处。

这位母亲便同大家抱怨,目前的孩子如何这么难管?

饭吃了一半,孩子看见邻桌有一个香蕉船,赶忙跑来跟母亲要:“母亲,我要吃冰淇淋。”

“不可以,你咳嗽,不可以吃凉的。”母亲回答地非常坚决。

“不嘛,我就要吃冰淇淋,母亲,我求求你,给我吃冰淇淋,怎么样?”

刚刚还皮得像一只猴子的小孩子,此刻乖顺地不能了。


“母亲,我求求你,怎么样。”

“好吧,好吧,就这一次啊。”

朋友架不住这撒娇,非常快就拜下阵来。

看着欢快地舔着冰淇淋的孩子,真为朋友捏一把汗。

“我了解你儿子为何难管了。”

“为什么?”“由于你是一位‘豆腐心’的母亲呀。”

“豆腐心”,是指那些缺少原则的爸爸妈妈,他们的心太“软”了,受不了孩子的撒娇或撒泼,于是常常一边给孩子立规矩,一边又帮孩子拆着规矩。

孩子们心眼最为明亮,你不可以坚持原则,孩子当然会觉得爸爸妈妈提出的“不”是可以不被认真对待的。

这种毫无原则的爱,妨碍了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也妨碍了他对外面世界的正常认知。

2

在综艺节目里看到过一对父女,小姑娘沉浸于手游,父亲温顺但坚定地多次劝告“说好的只能玩一次,如此不好”后,仍然不甘心交出手机。

还生气地将手机丢到地上扔来扔去,无视父亲的多番阻止。

最后被父亲抱到墙角进行了半分钟的“面壁深思”,以示惩罚。

在小姑娘认识到错误后,父亲又对她拥抱表示谅解。

没训斥责骂,情绪平和而严肃,却又充满温情;


既坚持了我们的原则,让孩子了解我们的无理需要,不会由于我们的哭闹就会有任何的改变;

也同样让孩子感觉到“这件事虽然你做得不对,但我仍然爱着你,不会由于你犯了错误就弃你而去”的安全感。

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位爸爸,因自己10岁的儿子在校车上欺负同学,决定用特殊方法惩罚一下孩子:他让孩子连续一周跑1英里去上学,下雨也不停歇,天天还在facebook直播打卡。

从这件事情后,儿子在学校的表现果真好了不少,不再惹是生非,还要到了老师的表彰。

网友集体称赞,用这种方法让儿子理解规则,爸爸的三观非常正。

大家一直在说要给予孩子自由和尊重,有时却恰恰忘了给予孩子底线教育。

什么是底线?

底线既是边界也是准则,小到做错了事需要去道歉,拟定的规则需要去实行;大到遵守社会规则,坚守道德和道义的约定。

在孩子幼年时,就会被告知善恶对错,这便是最需要的底线教育。

3

新闻中看到过如此一个熊孩子:

在火锅店里吃火锅,一个孩子子自己吃好后,趁着大人不注意,东钻西钻,上蹿下跳,大声吵闹。

他瞄上了旁边桌女生的手机,于是钻进两个女生所坐的桌子,从桌布下伸出头来讨要手机玩。

人家女孩当然没给他。

这个孩子于是非常不高兴,跑回她妈那里,指着女生说:“她们不给我玩手机。”

这个孩子的母亲一脸宠溺:“那你跟姐姐好好说说,让姐姐借你玩一会儿。”

于是孩子又跑回来要手机,女生依旧没给。

这个时候,恼羞成怒的孩子,站在旁边向两个女生的锅里吐口水,两个女生吓坏了,找来孩子的爸爸妈妈。

结果爸爸妈妈只淡淡地留了一句话:“孩子子嘛,让一让不就好了。”

酒店经理看不下去,主动给两个女生换了一个锅。

过了一会儿,一个女孩去上卫生间,就在这个空档,这个孩子坐到了对面,掀起滚烫的汤锅,朝着女生的脸上劈头盖脸地倒下去。

一个花容月貌的女生,凭空遭到这场无妄之灾,由于遇见没规则感的一家人,付出了毁容的惨重代价。

而更叫人心惊汗颜的是,这个孩子自始至终,都一直笑嘻嘻的,好像他在做的,是一件不重要的小玩笑。

当大家再来看这件事情的时候,大家会去说这个孩子子不明是非,可是他的爸爸妈妈难道不是导致他不可以是非分明的罪魁祸首吗?

毋容置疑,大家每一对爸爸妈妈都是爱孩子的,但, 作为爸爸妈妈,大家对孩子的爱没条件,但不代表大家对孩子的爱没原则。

你从小不与孩子打造规则,这个社会终会让他了解。

爸爸妈妈给予孩子以自由和平等的教育,这本身并没错,但自由不可以等同于无限制、无规则、无底线,更不是是放纵和无作为。

4

从孩子心理进步的任务来看:

3-6岁,是孩子打造规则感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渐渐从家走向学校,接触到更多的社会,开始了刚开始的社会化过程。

他们逐步地开始了解,什么行为可以去做,什么行为不能去做。

但,大家的孩子,在被打造规则的同时,一面也在不停地试图破坏规则。

他们会用我们的撒娇或者撒泼来一点点试探规则的界限在哪儿?尝试能否通过让父母难堪的行为来获得规则的破裂。

而当他们一旦通过这种方法打破了规则,他们便会找到攻城的办法,一次次攻城略地。

他们每一次面对规则时的撒娇或撒泼,其实都是对爸爸妈妈底线和边界的试探。

所以,一旦告诉孩子“不可以”时,就必须要坚持。

并且,不管在什么时间、地址和情景下,大家对孩子的需要都要是一致的:这件事一定不可以,你哭和闹也没用。

坚定地告诉他,然后安静的走开,不要回头。

5

美国学校给爸爸妈妈的备忘录中如此写道:

别过分娇纵我,我非常了解地了解,我的无理需要只不过在试探你。

别害怕对我维持公正的态度,如此反倒让我有安全感。

不要让我培养不好的习惯,在年幼的时候,我得依赖你来判断对错。

不要让我感觉犯错就像有罪,它会削弱我对生活的期望。

爸爸妈妈对孩子真的的爱,是我爱着你,但我绝对不会放纵你。

只有爸爸妈妈不妥协,孩子才能掌握遵守规则,敬畏规则,在纷乱的尘世中行走,一直坚守我们的底线。

不盲从,不趋势,不骄纵,正直而独立,翩翩而君子。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