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是大家都熟知的故事,齐王和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马,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强。而田忌的上等马能胜齐王的中等马,田忌的中等马能胜齐王的下等马。
田忌赛马共有多少种可能
1、齐王的马: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
2、田忌的马:上中下、上下中、中上下、中下上、下上中、下中上。
3、获胜方:齐王、齐王、齐王、齐王、田忌、齐王。
田忌应付齐王的方案一共有6种,但田忌获胜的方案只有1种。
田忌赛马的故事
田忌与齐公子赛马,屡赛屡败,心里颇不服气,召集众谋士和众食客说:“想我是堂堂的齐国大将军,在战场上百战百胜,攻无不克,而今却在赛马场上屡战不胜,威风扫地,脸面全无,众客有什么妙计?能使大家取得比赛呢?”众人纷纷上前献计献策。
谋士甲献计说:“赛马,马的脚力当然是取胜的重点原因,大家的赛马与齐公子的赛马实力确实有肯定的差距,但大家可以从秦、赵、楚等大国选择和购买精马良驹参加比赛,何愁不可以取得比赛呢?此谓引进‘外援’之计也。”田忌以为然,便派谋士甲用重金从秦、赵、楚等国购得良马数匹。
到了比赛日,齐王、齐公子和田忌及众将相都坐在看台上看赛马比赛,田忌见我们的赛马体格硕大,而齐公子的赛马小而精瘦,心中暗喜。然而赛马场上风云突变,齐公子的赛马迅如疾风,快如闪电,三场比赛非常快解决,齐公子轻松取得比赛。田忌暗自叫苦,齐公子得意地介绍:“我的赛马,看着瘦小,然而却是从北方胡地引进的。胡马,脚力最佳,非中原之马可同日而语也。”
田忌赛后立即召集众人商量对策,谋士乙进言道:“大家的赛马是与齐公子的赛马有差距,但也就在伯仲之间,有时也就是差之毫厘而输掉了比赛,大家可以花重金买通裁判官,让他们在比赛中帮大家的忙,此谓‘黑哨’之计也。”
田忌感觉这个办法好像不太文明,有的优柔寡断,谋士乙又说:“比赛好比打仗,以胜利为目的,何必计较不择方法呢?”田忌想想也没别的再好方法了,于是就派谋士乙送重金于裁判官。
又到了比赛日,第一场上等马比赛,齐公子赛马以较大优势取胜,裁判不好瞎判,只得判齐公子胜。第二场中等马比赛,两马不分先后冲线,裁判判田忌胜。
第三场下等马比赛,到了决胜局,比赛的赛点,比赛十分激烈,齐公子求胜心切,竟不考虑公子身份,携带众将相到终点裁判处看比赛,裁判在众目睽睽之下,又迫于齐公子的重压,当然不敢瞎判,只得按实判齐公子胜。如此齐公子三局两胜取得比赛,田忌惜败而归。
田忌赛马的有关人物
田忌赛马故事中有三个主角是:田忌、孙膑和齐威王。
田忌是齐国的大将军,孙膑本是大梁的囚徒,被使者带回齐国,用智谋帮助田忌取得赛马,后被田忌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很赏析孙膑的才华,于是拜他为军师。
田忌:战国初期齐国的著名战将,曾率兵先后在桂陵、马陵大败魏国军队,封于徐州,深受齐威王的信任和喜欢。他和孙膑军事上是合伙人,生活上互有关心的好朋友。
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后代。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刖刑(即除去膝盖骨),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
齐威王:中国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田午之子。公元前356年继位,在位36年。以擅长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
田忌赛马的道理
1、在劣势中找到优势。世上不是没好马,只不过缺少伯乐,相信自己总有自己独到的优势。
2、掌握取舍。什么都想得到,总是什么都得不到,舍掉小我收获大我是上策。
3、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要善用我们的长处去应对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
4、先谋后战,谋略在先才能事半功倍。
5、知道对手,隐藏自己。过多过早暴露自己只能被动挨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