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变小,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因此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是不是接入电路、导体中有无电流、电流的大小等原因无关。超导体的电阻率为零,所以超导体电阻为零。
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变小是什么原因
1、第一,从电阻本身来剖析:并联电路中,电阻并联的个数越多,等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而电阻的横截面积越大,总电阻越小;
2、另外,借助“欧姆定律”来剖析:依据公式R=U/I可知,并联电路中,增加电阻并联的个数,各支路电压和总电压U均相等且不变,而干路总电流I会变大,则U与I的比值将会变小,表明总电阻R变小。
3、而当并联电路中电阻的个数肯定,增大了某个或某些电阻的阻值时,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才会变大。
什么是电阻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妨碍用途的大小。它的单位是欧姆(Ω)简称欧。假如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在肯定温度下,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本身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并联电路电阻的计算公式
并联电路总电阻值的计算公式:1/R总=1/R1+1/R2+……+1/Rn,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特别的两电阻并联总值为:R总=(R1*R2)/(R1+R2),对于n个相等的电阻并联,公式就简化为R并=R/n。
并联电路:并联是元件之间的一种连接方法,其特征是将2个相同种类或不相同种类的元件、器件等首首相接,同时尾尾亦相连的一种连接方法。
电阻:电阻器,在日常一般直接称为电阻。是一个限流元件,将电阻接在电路中后,电阻器的阻值是固定的一般是两个引脚,它可限制通过它所连支路的电流大小。阻值不可以改变的称为固定电阻器,阻值可变的称为电位器或可变电阻器。
电阻计算的公式
1、R=ρL/S(其中,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
2、概念式:R=U/I;
3、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R=R1+R2+R3+……+Rn;
4、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1/R=1/R1+1/R2+……+1/Rn;
5、通过电功率求电阻:R=U²/P;R=P/I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