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积累的习惯:
冰冻三尺,非1日之寒,聚沙成塔,就是靠得积累。对于语文学习特别要紧,正如有些历史系的教授对学生说,你若是能积累20000张历史卡片,那样你将成为史学界的权威。所以,有四分之一(当然不是说四分之一的孩子研究历史)的孩子要好好筹备了。
具体来讲:
第一记,还要会记,学会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法,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合适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肯定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是时间吗?肯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准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期能出成绩的,但不要以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第二爱念书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征,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完善的人格,而且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不少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看看那些在各行各业成就非凡的人,读的书,或者受某一个人的影响,都是一些小事情。欲成大事,必先做好小事。
第三从应试来讲,也有其现实意义吧。俗话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可能对于今天没挨过饿的孩子来讲,是有点难理解了。看看高考考试的满分作文,多少在用旧的材料,所谓新瓶装老酒。
第二动手的习惯:
可不是打架啊,而不少的学生背诵了不少,口中的话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水,可是写得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巧妇有米不会“炊”,这不是找饿吗?
语文学习的几大好习惯
动什么手,写的习惯。平时就写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学生方方面面的问题。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实还不是都写出来的,真的的文章不是比方法,看看那些历史上的状元,留下了几篇叫你记住的文章啊,可能在中小学的时候特别羡慕文章语言等方面的方法,不要一味追求那个。
应试指导:可以写写带有哲理性的话语啊,这个对目前的学生非常简单了,哪个没个思想啊,特别是青春期的男孩女孩。以前叫“代沟“,目前叫“愤青”,其实这正是大家的“优点”啊,正如毛主席说的,恰同学少年。可不要贪玩啊,呵呵,狗尾续貂了。第二,固定的八股文章格式,相信你练练,也会熟能生巧的。
最后向其他人学习的习惯:
擅长向其他人学,甚至要会“偷“学啊,三人行,必有我师。此言甚之。那个人都有你学习的地方,而且一般语文好的同学都有点才,其实大伙回忆一下自己从语文老师那里学来了什么。到底考虑一下,学到了什么?你是否忽然发现没啊,其实在语文老师当中时尚如此一句话:语文好的同学不是教出来的。虽然这句话值得商榷,但也说明了语文学习不像数理化那样过多的依靠老师,可是当大家会过头来看看的时候,还真有几分道理。但别忘记了本段中的第一句话。水平再凹(音wa,山东方言,低的意思),也有比你高的地方。最起码他能给你一个指导啊。
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也要有些,如今的角逐,让大家不再有“铁饭碗”了,而从实质来讲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除此之外,掌握怀疑,好问,老师几乎都特别喜欢好问的学生,而这恰恰是一些同学的“不好的习惯”啊,不要担忧你给他难堪。改编一个笑话,为何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叫你问的,让耳朵在后面好好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