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谓不听话?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不想听从别人的建议。对于儿童而言,不听话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期望引起其他人注意的表现。
这样看来,不听话从某些方面来讲也是爸爸妈妈的一厢情愿的想法,对于孩子而言则是主见和自我意识的渐渐增强,在潜意识里想渐渐摆脱父母的控制。
青春叛逆期不只在青春期
说起不听话,不少父母想到的可能只不过孩子的青春期。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共有三个青春叛逆期,在青春期前面,还有两个青春叛逆期,只不过他们的表现不如青春期那样明显。
第一个青春叛逆期是幼儿叛逆期,在孩子2岁的时候出现,就像上文中聪聪的表现。
第二个青春叛逆期是儿童期叛逆,在孩子7岁左右出现。
第三个青春叛逆期就是著名的青春期,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大约在12~十八岁期间出现。父母可能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的青春期上,其实幼儿叛逆期和儿童期叛逆同样不可忽略。
面对不听话孩子父母如此做 智择优教育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7岁左右的小大人,他们进入小学后,掌握了更多的常识和生活经验,感觉自己长大了,所以想极力挣脱爸爸妈妈的掌控,于是就会变得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
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既然孩子变化了、长大了,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也要跟着变化。应该说,越有思想的人,越很难用暴力的方法去统治!同样,伴随孩子的不断成长,他的自我意识也愈加强,作为爸爸妈妈,更应该因势利导,而不应该是简单暴力的高压政策。
因势利导要优于高压强迫
无论是在幼儿叛逆期还是在儿童期叛逆,身为爸爸妈妈在警惕之余千万不可紧张过头,教育的办法可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目的是要让孩子在父母的关注之下既可以健康成长,又可以和爸爸妈妈、家庭形成好的关系。
孩子的成长过程犹如一匹马上脱缰的骏马,天天都有新的变化,而父母必须要承担好驾驭者的角色。
因此,在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爸爸妈妈应该说一就是一,没什么商量的空间,更不要跟孩子讲民主。
第二是在一些生活细节上,大人可以出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
第三,给出孩子做筹备的时间,这种筹备既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当孩子在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时,爸爸妈妈可以提醒孩子,这集看完后大家就要写作业了等等。当爸爸妈妈说这话时,必须要让孩子听见,让他从心里真的看重起来,并且首次就要真的推行起来,既不可以暴力,也不可以妥协。
此时千万不要采取暴力的方法,假如爸爸妈妈暴力,孩子也会跟着暴力,如此就会无休止地以暴制暴,不听话就会不可防止地发生。
而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爸爸妈妈更应该了解相处的方法办法。由于进入青春期后,孩子身体虽然在不断地成熟,但心理却依旧幼稚,因此会常常遭遇各种挫折感。这时爸爸妈妈必须要耐下心来,坐下来试着跟孩子做朋友,借此来打开孩子的心扉,来真的理解他、尊重他,然后再正确地引导他。
尽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社交环境,譬如多带孩子出去接触不一样的人,跟孩子讨论某个励志的人物和故事等。这时,爸爸的理性和信赖感更能取得孩子的内心,比焦虑的妈妈交流起来要简单很多,所以爸爸必须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要改变孩子先自我表率
不同时期的孩子,有着不一样的心理变化,,所谓不听话只不过这类心理变化的一个表现而已。身为爸爸妈妈必须要警惕孩子身上微妙的变化,因势利导,以身作则,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环境的同时,也不忘给他上上紧箍咒。
另外,夫妻恩爱是最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越是剑拔弩张,孩子就越容易不听话!最后,值得提出的是,孩子永远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父母可以改变自己不好的行为的10%时,孩子就大概改变99%。
所以,孩子叛不不听话,根源主如果在父母身上,做好孩子的表率,即便孩子有了不听话,他(她)也会非常不错地慢慢改变,重新变成一个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