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英语  数学  小学  初中  高中  化学 

孩子喜欢扔东西?千万不要盲目阻止他,好处不要太多

   日期:2025-06-10     来源:www.aybzp.com    浏览:444    
文章简介:相信不少爸爸妈妈都被孩子们喜欢扔东西的习惯所困扰。 6-9个月大的孩子开始有扔东西的行为。

相信不少爸爸妈妈都被孩子们喜欢扔东西的习惯所困扰。

6-9个月大的孩子开始有扔东西的行为。一岁左右的孩子扔东西是有意识的行为。
2-3岁的孩子觉得扔东西是游戏。

事实上,孩子扔东西有不少好处,这就是他们探索世界、开发智商和提升运动能力的过程。

孩子喜欢扔东西有哪些好处

1、开发智商

孩子扔东西后,他们会察看东西为何会掉下来。如何掉下来的?掉到哪儿去了?你在怎么说?这可以察看周围的环境,看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各种东西掉在地上的状况是不一样的。譬如,勺子会发出清脆的声音。玻璃杯不只能发出声音,还能打碎。乒乓球反弹几次,跑得非常远。

如此孩子们会慢慢地认识世界,提升认知能力,所以说这也是一种开发智商的过程。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筹备一些轻便的玩具,如围巾、乒乓球等。

2、运动能力

通常来讲,从6 ~ 9个月开始,孩子的握持能力有所提升,他们可以成功地抓住并且放开,孩子们会非常高兴获得这种能力,并不断地训练抓住和扔掉。

抓起和投掷看着非常简单,但这是孩子们大脑、肌肉、手、双眼协调一同用途的结果。这说明孩子已经开始掌握控制手部肌肉了。

爸爸妈妈可以筹备合适孩子抓握的玩具,充分训练我们的捕捉能力。

3、感情表达

孩子们扔东西也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成年人也常常会有情感的表达,比如,有的夫妇在吵架的时候也会扔东西。

在家,有时爸爸妈妈会由于别的事情而冷落了孩子。这个时候孩子就会用扔东西的方法引起你的注意。“你如何不理我呢?”孩子们这个时候可能是如此的心理活动。

或者饿了、渴了、累了、困了,孩子们不会用语言表达的话,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扔东西。

汐汐小时候,我忙于吃饭和办事,没时间和她互动,她忽然开始扔食物,我立刻转身制止。“你如此做是错误的。食物是为了吃,不是扔掉,吃饱了就不要吃。”我严厉地郑重地和她说。

她对我严肃的表情不感到惊讶,反而在笑。我一直非常忙,她又开始扔食物,后来我才意识到她是想引起我的注意。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应该愈加关注孩子,察看他们的需要,准时应付。

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诺瓦东南大学家庭中心副院长Roni Leiderman说:“除非你的孩子从窗户扔石头或真的或许会伤害其他人,不然不要阻止或惩罚他。”

孩子乱扔东西,家会变得一团糟,但除非扔东西会伤害到其他人,不然大部分状况下爸爸妈妈无需制止这种行为。

0-3岁的儿童即便爸爸妈妈制止,也不会停止“扔东西”。第一孩子处于第一个青春叛逆期,第二孩子的自制力有限。因此,爸爸妈妈们关心的问题应该是,什么东西是孩子可以扔的,如此既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又能让孩子探索环境。

爸爸妈妈怎么样正确指导

1、尽量满足孩子的“扔”愿望

可以给像塑料玩具、毛绒玩具、橡胶、球类等如此困难损毁的玩具,爸爸妈妈也可以一块玩。

当孩子满足了扔东西的愿望,他的行为就会得到满足,渐渐把兴趣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慢慢扔东西的行为就会消失。

2、不要立刻捡起他扔的东西

假如他扔东西,你立刻捡起来,他会误以为你在和他打游戏。或许他扔得更欢。

这个时候,你可以说对孩子说自己要去捡。

3、明确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东西不可以扔

明确告诉孩子们能扔什么,不可以扔什么,从刚开始就要让孩子掌握维持警惕。易碎危险的东西,譬如花瓶等玻璃东西,尖锐的金属制品等不可以扔掉,不了解孩子是否会扔的时候,这类危险品最好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4、准时停止具备攻击性地投掷。

孩子把东西扔向其他人的时候,必须要制止,以免孩子培养不好的习惯。

比如,在孩子们之间打闹是由于争执而向别的孩子扔玩具时,爸爸妈妈立即制止,明确地说这是错误的。

要指出孩子的错误,理解孩子的感情,鼓励他说源于己的想法。

5、把扔东西变成亲子游戏。

孩子感觉自己“扔东西”是一种本事的时候,大家可以鼓励他扔东西,但扔了将来,需要孩子要捡起玩具,放回原处。

还可以通过游戏教孩子们整理行李。比如,把相同的颜色或绒毛玩具放在一块。

大家还可以筹备一个大箱子,放在非常远的地方,和孩子比赛,把东西扔在箱子里,哪个扔得更准确,把不需要的东西扔进垃圾桶里。

有时周末,我和汐汐去河边扔小石头,大家找各种小石头站在河边,比赛哪个扔得远,这个游戏几乎成了我家户外运动的经典项目。

孩子扔东西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但大家不可以只关注“扔东西”的表面现象,而要通过现象来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和对成长的渴望。别着急,要尊重孩子的需要。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会有如此或那样的成长标记。在大大家眼里看着“不正常”的现象其实只不过他成长的阶段。

与其盲目地制止孩子的这种“不正常”行为,不如耐心的理解,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渡过这个特殊时期,更好地成长。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