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生说过无数经典的道理,唯独这一句最让我赏析:
天下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有才之人皆败于傲慢
有句话叫:才高气傲。
我见过不少有才能的人,他们真的非常有才,叫人敬佩。但他们几乎个个都非常傲慢,无一例外。
有才的人都不缺少聪明才智,都能非常快发现机会和思路,唯一致使他们失败的,就是由于他们的傲慢……
他们一直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觉得自己已经非常了不起,在其他人身上学不到东西,所以一旦傲慢就会自负自大、故步自封,陷入自我膨胀里不可自拔,但任凭人劝阻、提醒都不听从,甚至无药可救,这就势必致使失败。
再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傲慢的人虽然聪明,IQ都非常高,但总是情商都非常低,争取和获得众人心的能力不强,该低头时不低头,最后也容易致使灾祸。
杨修非常有才,也非常孤傲,他太孤独了,以至于总想展示自己才能,结果到了要去哗众取宠的地步,曹操看着实在不爽,把他杀了。
另外,即使你的领导容得下你,你的同事也未必容得下你。譬如许攸在官渡之战中立了非常大功劳,所以在军中非常傲慢,后来甚至常常唤曹操的乳名,说“阿瞒阿瞒,我功劳最大”。虽然许攸从小就和曹操要好,但曹操手下的许褚就看不下去了,找机会把许攸杀了。
还有一句话是如此说的:当一个人不屑于掩盖我们的愚蠢时便是傲慢了。一个人应该掌握遮掩我们的锋芒。真的的才能和智慧,是了解自己不了解,从而不断地学习和进取。水往低处流,当你把姿态降到最低的时候,虽福未至但祸已远。
所以,这个年代非常浮躁,每个人都非常需要被认可。于是不少人稍微有点收获就会飘起来。而那些有才而又低调,有功而又小心,有收获而又谦卑的人,才是真的的大才!
2、平庸之人皆败于懒惰
我也见过不少资质平平的人,他们之所以一直碌碌无为,不是由于他们的才能不够,而是由于他们真的太懒了。
现在这个年代,大多数人的理想无非是能过上如此的生活:
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网站权重责任轻;
这就是不少人向往的安逸,不少人把这种生活状况当成一种目的,其实这叫懒惰,也叫不劳而获。
你以为那是休息,是福气;但事实上它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磨平了你的性格特点,磨灭了你的期望,而且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生活也愈加迷茫。活着,好似一具行尸走肉。
这也是世界上平庸人的近况:好逸恶劳、幻想不劳而获,总想去投机取巧,最后总是一事无成。
相反,也有不少平凡的人,他们在固定的职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去做一件事,不少极致的商品、作品都是如此被打磨出来的。
有一个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
1万小时的锤炼是其他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要成为某个范围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率计算就是:假如天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样成为一个范围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大家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不是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持续的努力。
达·芬奇画画是从一只只鸡蛋开始的。他日复1日,年复一年,变换着不同角度、不同光线,肯定不会低于一万个小时,从而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这才有了后来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所以:平凡的人只须肯下苦功夫,肯定可以创造出奇迹。
再换个角度:假如一个人无怨无悔的花无数精力去训练某一个特定的工作或方法,肯定不是一般之辈,这就是平凡中的不平凡。也就是所谓的“匠心”,有了匠心肯定能锻造出非凡的收获。
这就是平凡和平庸有什么区别:
大家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
有才的人最怕傲,无才的人最怕懒。这里的“傲”和“懒”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德行:
有才而不傲慢,一定是“德”在压着。
无才却非常努力,需要是“德”在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