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英语  数学  小学  初中  高中  化学 

小学生与父母写信互动诉心声

   日期:2025-07-05     来源:www.pjjzly.com    浏览:617    
文章简介:爸爸妈妈天天和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生活习惯了如指掌,但,孩子心里想的什么,对爸爸妈妈有什么样的需要和渴望你知不知道?近日,济南燕柳小学在学生和父母之间拓展了一次互动,让他们互相写信。从这类信中可以看出大家教育方面存在的得与失,与父母的深思...

爸爸妈妈天天和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生活习惯了如指掌,但,孩子心里想的什么,对爸爸妈妈有什么样的需要和渴望你知不知道?近日,济南燕柳小学在学生和父母之间拓展了一次互动,让他们互相写信。从这类信中可以看出大家教育方面存在的得与失,与父母的深思。

孩子们的心声

案例一

我不再是孩子请给我点自由

母亲,记得小时候,你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教我说话、教我识字、教我走路,我简直就是你的掌上明珠。而那时,我也是个乖孩子,天天依偎在你的怀里,几乎寸步不离,我一直非常感谢你对我的爱。

可我目前都快12岁了,不再是那个只能撒娇的孩子了,你也常抱怨我不再可爱,但我毕竟不再是孩子了。

而母亲还是原来的那个母亲,对我特别关心。我一外出,你就千叮万嘱让我早些回来;我一考完试,你就会拿考好的同学和我作对比;我一上网聊天、追星,你就说我不务正业、不思进取;我戴着耳机在你面前滑过,你就会说,淑女不该如此走路,应该

目前我虽然有你的关爱,但却不自由。我长大了,可能你该松手,给我一点自由。我的隐私,譬如日记本,你不该偷窥,由于那是我的私人物品,里面都是明星、八卦之类,你也不会有兴趣。我喜欢和同学们去玩,大家偶尔会约好一块去玩,你不需要叮嘱太多,大家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还是有些。我的梦想是想当歌手,而你却想让我当白领、当作家,虽然我写作有一点优势,但我并不有兴趣母亲,请留给我一点自由的空间吧!

记者:采访中,记者发现,越是高年级的孩子,越渴望自由。有些孩子写到不要管我,我不要当风筝,要当老鹰自由翱翔。这位父母告诉记者,他们的教育方法确实有点父母制,孩子确实有点压抑。但孩子太调皮了,管得不严不起用途,与孩子交流上有点代沟。

记者发现,小学四年级孩子的父母,就已经和孩子有了代沟。

点评(国家二级心理健康咨询师、济南故事广播心理热线主持人杨青):看了这个孩子的信后,我感觉第一这位父母很爱我们的孩子,于是在面对孩子的成长时,不是推荐,而是控制;面对孩子日益成熟的自我,父母的表现不是无条件地积极接纳,而是拿源于己的模板,考量孩子的所谓对、错,试图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未竟理想的孵化器,这无疑会迫使孩子反感排斥。

写这封信的孩子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方法是单一的,是父母一方认同的、同意的,而不是父母和孩子共认的。通过孩子的表述可以看到,父母同意的只不过符合父母评价标准的方法,而不是符合孩子成长阶段和成长规律的方法。

看起来好像是父母爱孩子,其本质是父母自私。这位父母借用自己对孩子的无微不至,满足的是什么?是自己被需要、自我可以控制某种走向的心理满足,倘若真的爱孩子,为何不考虑如此的问题:我非鱼,安知鱼乐否?杨青觉得,在有这种控制倾向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最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看一看,合理放下。

案例二

考试成绩差,母亲可否鼓励一下?

母亲,这10年来你对我的关爱,我看在眼里,更是记在心上。但这十几年来我也有肯定的生活烦恼。

在考试的不久前,你让我认真复习,我听你的话认真复习,我一直期望考完试,你的脸色可以像考考试试题一样变化。可当考试分下来,你只有两种脸色:假如我考得好,你的脸色一般,谈不上好;假如考得不好,你的脸色极差,仿佛天要掉下来一样,我烦如此的考试生活。我期望你可以像别的父母一样,变一变脸色,即便考得差,也可以鼓励一下我。你可以完成我的这个愿望吗?我相信你可以,由于在我心中,你是一个好母亲。

记者: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只高年级的孩子,甚至2年级的小学生在面对考试时或者在考试之前,一直一种焦虑心态。母亲,你不要说这个考字行不可以?就是带火字旁的烤,我也不想听到

点评:目前只须大家到菜市场、办公室等场合去听听母亲们在聊到孩子成绩的时候,她们的声调、语气和表情,就足以理解这类孩子的烦恼了。太多的父母一直关注成绩,而不是成长;关注名次而不是命。她觉得这里面一方面有应试教育的成分,其次也有父母的虚荣心在里面,父母在孩子成绩面前的被羡慕情结占了上风。极少有父母静心考虑,那些一直一百分的孩子,长大将来,就真的也是一百分的生活吗?

案例三

明明在进步妈妈却看不到

母亲,我唱歌嗓子哑了,你却以为是踢足球弄的,期望你能多关心我、关爱我,使我一个人不会一个人迷失了方向。目前我非常冷落,我也非常孤独,由于你不管我还常常骂我打我

母亲,你常常说,你看你学的那样差!每天上课不听讲,可是母亲!我在学校的进步真的非常大啊!

我的数学语文都考砸了,英语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你先做好心理筹备,语文卷子昨天我没敢拿回家,这事先别告诉父亲。还有我在写小说,感觉天分挺高。再有就是近期我的心情也不好,你两个什么时间能单独陪我一会儿?

虽然你有时打我,但我还是非常喜欢你。

记者:这是两个小学生写的信,信中透露出孩子的无奈:孩子明明在进步、也有长处,自己感觉到了,可能也得到了老师的表彰,但他最需要得到认同的父母却没看到。采访中,记者发现,这种由于得不到父母认同而烦恼的孩子也不少。有父母表示,她对孩子的上课习惯和生活习惯非常担忧,有时都睡不好觉。这种感觉非常烦恼,等你长大了,有了我们的孩子,就会理解的。一个人有好的习惯可比成绩要紧多了,好习惯会有好性情,好性情会有好品格。也有父母期望孩子能把母亲当成朋友,觉得不需为成绩不好道歉和内疚,只须用心尽力,不需要着急。

点评(杨青):父母打孩子的习惯一定不是好习惯,在你打孩子同时又期望孩子培养好习惯的时候,孩子大概认同父母的棍棒教育吗?挨打的孩子能拥有好性情吗?假如父母和孩子想成为朋友,朋友,是可以打的吗?当一个打另一个的时候,还要对你说:打你,是为你好,孩子会同意如此的朋友吗?孩子也会想:从小母亲就告诉我,打人不是好孩子,母亲打人,却说是为我好,母亲是不是在说谎?

案例四

想和母亲每天在一块

母亲,你很长时间才能回来见我一次,每当你走了,我就很伤心。有时会有泪花从脸上流下来,那意味着我好久才能和你在一块。我在想:为何和你在一块的时间,一直像箭一样一下就过去了,而你走了的时间就像乌龟一样慢?我不了解是为何。我想让母亲快快乐乐、高开心兴天天和我在一块。

我只有一个愿望:和母亲每天在一块。

记者: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看到这封信,她的心里沉甸甸的。孩子的父母从来没开过一次父母会,每次都是奶奶来。孩子的妈妈可能在外地工作。

点评(山师大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咨询师裴秀青):这个孩子每天不和母亲在一块,看了信,父母是否该深思一下:有时仅给孩子物质上的东西是不够的,不可以由于工作或者别是什么原因就疏离了和孩子感情的维系。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工作忙,就把孩子推给老人带;老人也感觉子女工作忙,照顾孙子就是我们的责任,我觉得这是现代家庭教育中很不和谐、不适合的方面。

老人的一些思想与现代社会是不合拍的,不见得合适带孩子,虽然他们感觉自己有常识、有文化,也有精力和体力。假如老人把教育权以爱的名义揽在自己身上,我觉得不可取。老人带孩子只能是临时性的。

老人带孩子,一方面可以使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疏远,其次隔代教育,与现实教育理念、教育办法方法脱节,不合适孩子;还有就是老人再有精力,也一直没年轻的爸爸妈妈那样有活力,不可能给孩子最新的年代信息:互联网、科技等现代社会的信息。还有就是年轻爸爸妈妈的生活观念、生活情趣也在影响着孩子,譬如年轻的爸爸妈妈携带孩子周末放松、郊游、游泳健身等,这种熏陶不单单是温饱教育能解决的。

母亲的回音

以后不再独断专行

孩子,在这里,突然非常想和你道歉。在你太小的时候,母亲也非常年轻,太想把所有好的东西都教给你,给你报了各种各样的专长班,导致了你非常大的重压或者负担。我意识到了,我也在改正,不知你发现了没?不管如何,这类东西都不要成为你探索常识世界的妨碍,如你感兴趣,不要害怕,告诉母亲。我会听你的,而不再像以前那样,独断专行了。

记者:这是海量父母回信中,一个深思给孩子报太多专长班的父母心声。她看到了孩子的重压,正在纠正我们的行为。记者发现,在不少父母回信中,谈学习的占了最大一部分。真的谈心的并不多。

点评(杨青):看了这位母亲的表白,那个纠结很长时间的问题又浮上心头。所有些行业都有培训,而唯独对一个生命一生负责的职业父母,却缺少岗前的基本培训,仅凭一腔热爱就能真的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爸爸妈妈吗?

这个母亲的话好像是有所感触,但,类似如此的父母的改变靠什么来达成?父母改变不了,孩子只能继续过去的以往,每天见面的成长,只能拉大之间交流的沟壑,最后孩子就成了买单的人。最后,操控着话语权的成人就会一指:问题孩子!然而,问题孩子的制造商是哪个?!

家长发言稿

孩子其实非常渴望交流

我感觉孩子其实还是非常渴望和父母交流的,只不过有有时候,孩子找父母说话,父母又在忙,一直在敷衍孩子。父母陆永辉说,孩子的愿望非常简单,达成起来也并不难。在亲子交流方面,李永辉觉得,父母更应该深思。

父母杨利同意李永辉的看法,他说自己也曾由于重视工作而忽略与孩子的交流交流,也会对孩子的合理需要听不进来,而断然拒绝。父母有时并不愿把我们的真实想法,譬如对孩子的赏析表现出来,或者表达的方法并非孩子想要的或者喜欢的。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陆永辉感觉父母最可怕的一种做法就是复制一种模式,把自己未达成的愿望或者某种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真没顾及孩子的真实想法。大人总感觉,我小时候有哪些缺点,不可以再让孩子有,可是你有没想过,对你来讲遗憾的东西,可能对孩子未必意味着什么。人就是这么奇怪。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