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此一句话,在普通中国人中口耳相传已经不了解有多大了月,在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口中更是常常听闻。
普通一句话,包括了中国人对于教育的看重、珍视,也包括着中国人对教育者的尊崇和敬意,更包括着传统中国教育者那种认真、积极、负责的价值观和由此而生的坚定、平和又从容的心态。
由于了解树人之难,甚于树木;也由于了解树人所得之收获,远重于树木所得之果实。所以大家的前辈们才给予教育和教育者任重道远的期许和厚托,而大家前辈的教育者才有踏实细致而不敢急于求成的风韵。
风声雨声念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也印证出中国教育中积极上进又踏踏实实的传统。在念书和服务家国两者之间,是互为关联的,而且是互相激起促进的。
所以,一位位文教大伙名重千古,一代代学者文士操守相许,饱学之士、鸿学之儒,点缀了、铺成了中国灿烂的文明史、文化史、教育史。
所以,大家面对眼下一些急于求成的教育现象,不免自己都变得急躁,甚至于也没办法辨清到底是哪个的急躁导致目前教育的困境。
大家呼唤教育家,大家渴望拥有先进的大学,当这类愿望还没得到满足的时候,社会大众甚至于教育者自己都愈加焦虑。
大家距离传统所承认的、大众所常见共识的一个基本观念相去甚远,这个观念就是文章刚开始就举出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时间观、价值观、教育观。
不了解该给具体的学校、老师们、父母开出如何具体的药方,只有模糊地期望,期望大家对于教育的态度,回到教育的两个基本特质:平和、认真。用百年树人的、耐得住寂寞的态度、风韵和责任感,养育大家的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