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改革中,中考现在的志愿大致可以分为自招、名额分配和1|15志愿三个大类。
今天大家就来看看1|15志愿。
1|15志愿的规则平行志愿是本区考生角逐的赛道,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1:1投档录取,只须达到所填志愿的投档分数线,原则上100%满足所填志愿。
2023年各类高中平行志愿录取比率如下:
四校,平行志愿录取,占招生比率5%
其他市重点(除去四校),平行志愿录取,占招生比率30%
特点普通高中,平行志愿录取,占招生比率85%
区重点和普通高中,招生全部通过平行志愿录取。
什么叫“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大家进行一个比喻,来模拟平行志愿录取过程。
平行志愿录取过程=候车上车
招考系统=车站
高中学校=公交车
录取计划=公交车座位
车票=填报志愿
大家把上海的中考招录过程比拟为大伙乘公交的过程。上海的高中是车站里停泊的一列列公交车,座位不等,等待考生上车。这个时候考生先根据自己意愿买车票(车票依据我们的意愿叠放,最多15张,而且要在本区的车站里有),再依据考试分数到车站门口排队,总分高的在前面,总分低的在后面,总分一样的看小分。
如此,区内几千甚至上万考生排成了长长一列。排队的顺序就是投档次序。
下面,每个公交车的乘务员开始领大伙到车里了。规则就是前面一位同学到车里坐好之后,下一个才能进车站。(即分数优先)每一个同学只能进一列车,进哪辆车看两个原因:这个学生最上面的车票(即遵循志愿),和这辆车有没坐满。
排在前面的同学总是可以进入理想的学校,由于这个时候的车都是空的,总是就能坐进车里(被录取)。但假如有个同学进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更想去的车,但这个车票自己没买,或者第一张车票不是这个车,而且还有空位,就要和这辆车失之交臂了(志愿顺序填写错误,进了低层次学校)
当有一辆车坐满了之后,就会开车走了(录取结束)。最后一名进来的同学,他的分数就是【分数线】。后面的同学,就没机会再进入这辆车。第一辆车开走了,就看下一张车票,下一辆也走了,就看第三张……成功坐进车里,就代表录取成功。
也会有一种状况,就是同学比较自信,其他人都买15张车票,他就买了4张。结果到他的时候,这四辆车都开走了,他就没车坐了,其他空的车再多也不可以(脱档、掉档)。后面要么就明天再来(征求志愿)报报,要么就明年再来(含泪复读)了。
就如此一直排,一直进,直到最后一名同学。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填满了15个志愿的同学发现没车坐的状况,也是脱档。
这个过程描述起来非常漫长,但在真的投档过程中仅需几秒钟。
志愿填报建议填报志愿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最后给大伙三条建议,供大伙参考:
一是考虑学生最大概率的排名
什么是最大概率?这是指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或者是初中三年级学年,期中、期末等要紧考试的排名一般处于年级的什么部分,这就是学生考试的最大概率,父母不要太在乎孩子超水平的发挥或者是超差发挥的那次,而是需要一个最大可能性,这是相对客观的。
二是征求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的建议
哪个是最知道考生学业水平的人?并非父母,而是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因此,父母可以征求一下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建议,注意,这里是征求建议,而不是随便听从建议,请他们比较客观地剖析孩子的学业状况,再综合近期几年学校的升学比率,如此就能对孩子的志愿填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三是剖析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志愿
父母要剖析孩子的情绪和性格,若是对重压比较敏锐的孩子,容易出现考试上的情绪波动,那样就不要给孩子过高的志愿重压;相反,若是抗压能力好的孩子,那样父母可以让他去冲一冲,搏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