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中的时候,我的一位语文老师很有知名度,他是当时湖南仅有些几位特级教师之一,在长沙雅礼中学带毕业班。他上课非常有趣,课程成效非常不错,他带的班常见成绩都很好,不只这样,他的记忆力很好,上课根本不需要教材,绝无遗漏。学生们很崇拜他。
有一次我向他提起几天前大家在一块讨论过的一个程序中的小事,他依旧记得一目了然,且讲述的时候逻辑思维很强。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借此机会,我向老师请教了他的秘密。
原来老师从小到大的志向就是走上讲台,成为辛勤浇灌祖国花朵的园丁。可是他当年虽然非常努力,执着追求我们的梦想,却由于记忆力不好学习很吃力,每次考试前都要彻夜复习,借助每一分空闲时间背单词,记公式。这种学习技巧不只叫人感觉疲惫,成效也不甚明显。时间长了,老师整个人毫无自信,颓废沮丧,甚至都厌学了,
这还是那个上课时内容手到擒来的人吗?这还是那个能把新华字典所有汉字烂熟于心的人吗?他居然也曾为了学习绞尽脑汁,自卑,不想上学,简直叫人不敢相信,可见学霸也是由学渣走过来的。
老师大概看出了我的疑惑,他笑了笑终于把谜底揭开了。原来他家人看他日渐憔悴,全都急得不能了。经人推荐了一个来自台湾的陈俊生老师创立的什么培训。我的老师原本感觉这类培训纯粹是骗钱的,不想去。但耐不过家人的施压,只得乖乖去上了两天课。据老师说有哪些动感串联法、十字联想法等等一共十二项记忆专利。
老师原本抱着应对的心态去上的课,没想到在上课的过程中彻底被课堂环境吸引,认认真真上完了两天课。这个时候他才了解,自己原来不是不够努力,而是学习技巧出了问题。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他选了一条又远又烂的小路,自然走得比别的人更费力更慢。
老师回到学校后就整理好心情,又报了第二阶段课程,找到了提升学习力决窍之后,学习成绩可真是坐了火箭一般上升啊。老师说他很感谢把这个培训课程介绍给他的人,让他的生活有了转折,梦想也有了达成的机会。不只这样,除去学习上的常识,日常其他的信息,譬如手机号码、车牌号码之类的,他也能轻松记住,完全无需纸笔。
回家后,我考虑了很长时间,理论上讲,大家的大脑所能贮存的信息量应该是无限的,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只能开发大脑的1%甚至更少,而爱迪生、牛顿等大科学家也仅仅只用了5%不到。这样来看,每一个人大脑的潜能都是一样的,不同只在于是不是学会一个好的挖掘办法。要想用大脑的更多功能,第一要做的是积累常识,“学海无涯而吾生亦有涯”,如何才能在有限的生活中学习更多常识?最主要的是需要超强记忆力的支持,花1%的时间记住60%的常识,这种效率不仅能够大大降低学习时间,也能使学习过程愈加轻松愉快。
老师的历程不是个例,也不会是最后一例。但生活毕竟只有一个12|19岁,怎么样抓住学习的黄金时间,就是父母需要考虑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