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有着宽宽的前额,大而明亮的双眼,微小的鼻子,柔嫩的皮肤,对父母来讲像是一块带有磁性的吸铁石。当妈妈首次接触新生儿时,妈妈的动作大多和新生儿面部的表情尤其是双眼的表现有关。
模仿从新生儿开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心理学家对新生儿的模仿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出生后刚开始的4个小时中,新生儿就已经具备模仿能力了。那时的新生儿模仿的是张开嘴、撅起嘴,或者是在嘴里动舌头。
正像你对新生儿的面部有兴趣一样,婴儿也对你的面部特别有兴趣。当新生儿将成人的面孔与几何图形作出比较时,他们会第一选择人脸。在安静觉醒状况下,婴儿常以特别的兴趣注视着你的面部,他们不但有能力对于看到的面部作出反应,而且能正确地模仿你的某些表情。
一位天才的希腊心理学家马勒特斯第一注意到了这种模仿能力。
1、伸舌头
哪个在模仿哪个呢?你看,当孩子处于安静觉醒状况时,距离孩子的面部约20~25厘米,母子互相注视着,妈妈聚精会神地看着孩子,孩子也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母亲的脸。
第一,尽量地伸出你的舌头,慢慢地重复伸出舌头,每20秒钟一次,共6~8次,然后停止。假如孩子继续看着你的脸,常常可能在嘴里移动我们的舌头。开始时,朝着一侧面颊移动,大约20~30秒钟后,舌头将慢慢地出目前嘴边。最后,有些孩子能非常快地将舌头伸向嘴外。
伸出舌头,对新生儿来讲,就像打游戏一样。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面部时,假如你伸出你的舌头,孩子就能模仿。但也有的新生儿不喜欢玩这个游戏。
国内一位儿科老专家曾对一名新生儿进行过察看。这位新生儿是一个刚刚出生8小时的小女宝宝,能玩伸展舌头的游戏。她只有在见到老专家时,不管老专家的面部表现怎么样,都伸出她的舌头。
2、照镜子
模仿行为是一种复杂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个新生儿从来没照过镜子,也从来没玩过发现自己鼻子和妈妈鼻子的游戏,但他们能看到你的面孔,立刻联想到自己身体的具体定位,这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
面对镜子,婴儿第一会对镜像产生兴趣,形成注视和凝望;下面,是判断他们是不是真实存在,于是模仿行为由此产生,做各种各样的表情,并察看镜子中孩子的反应。同时判断我们的动作是不是准确,和调整表情与镜中表情动作相同等。
3、打哈欠
有一位妈妈告诉大家另一种奇怪的模仿游戏,她教她的新生小女儿打呵欠,然后,鼓励她一个接一个地打呵欠,一直到母女性睡。虽然,这是一种游戏,但这种游戏已经影响了母女的行为。
心理学家觉得,孩子的社会化进步不能离开模仿。模仿从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就开始了。通过模仿,孩子不只可以复制行为,而且也能对模仿的行为进行加工,有所革新。大家常常把模仿描述成学习的捷径。模仿涉及到拷贝某个具体的行为或是某类型型的动作,可以使孩子飞快速、有效地掌握一系列的身体技能。所以,模仿是孩子进行学习的第一步。
经典实验回放:
1999年,科学家梅尔特佐夫让一个18个月大的婴儿察看一位成人从事一种不成功的行为,并让婴儿也来尝试这种行为。假如婴儿只不过模仿示范者实质操作的内容,那样最后模仿行为就会失败。第一步,婴儿在旁边察看一位实验职员将小哑铃拉开并成功的过程;第二步,实验职员给婴儿一个过大的塑料小哑铃,让他尝试拉开。婴儿用示范者的方法,用两只手去抓小哑铃,并做出向外用力的动作。但,小哑铃对婴儿来讲太大了,婴儿模仿不了示范者拉开哑铃的动作。后来婴儿尝试了新的解决方案,他把哑铃放在桌子上,用两只手来拉另一端。结果他成功地拉开了小哑铃。这个实验说明,孩子可以通过模仿学习并进行自我创造,因此模仿是孩子进行学习活动最有用且有效的工具。
大一点儿的婴儿可以通过模仿学习三类型型的行为。其一,婴儿可以跟随成人一块到处走走,到新的环境中进行探索。这时,婴儿也有能力跟伴随一个移动的玩具,并自己探索着返回。其二,婴儿模仿已经熟知的社会行为,如推荐玩具,通过模仿能提升这种行为的发生。譬如和婴儿一块玩平等交换的游戏,他随后就会想到要把玩具送给别的人。其三,婴儿通过察看别的人,可以模仿掌握一些新的行为并且有自我革新。譬如上面实验中拉哑铃的例子,婴儿自己创造了把哑铃放在桌上,用两只手拉同一端的动作。这种模仿行为对孩子的语言学习来讲,是非常需要的。孩子通过模仿成人的语言,并进行迁移和革新,学习新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