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考试真的来了!浙江、上海的全部高中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其他大部分省份9月后进入高中的学生,都将遭到影响!
这里有几个方面要紧信息,建议高中生父母需要提前了解,而小学和中学生父母则是趁早了解,明确方向!
我什么时间参加新高考考试?
对马上升入高中或已经进入高中的同学来讲,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会参加新高考考试吗?
因为使用的是各地依据自己条件逐步参与实行的方法,所以不同区域的同学参与新高考考试的时间有所不同,具体可以参见上表。
01
新高考考试3+【6选3】是什么问题?
在新高考考试改革中,打破文理分科的“3+【6选3】”模式格外吸引眼球。那样什么是“3+【6选3】”呢?
“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3门高考考试核心科目,而“6选3”则是由学生从6门可选科目中选择的3门科目。
相较于以往“3+X”的考试形式,“3+【6选3】”形式打破了文理科的壁垒,可以说真的意义上达成了从“享用”文综、理综“套餐”,到3科自主搭配“自助餐”的转变
如此的改革,具体带来了如下的变化:
一是在录取模式上
由原来“依据高考考试统考科目成绩”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含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
二是在考试考哪几科上
取消文理分科,由原来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理)科综合科目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语数外各科满分仍为150分。
三是在考试时间上
由原来的6月一次进行所有科目统一考试改为分两次进行:选考科目在高中三年级第二学期高考考试前,统考科目仍在6月。
四是在外语考试上
由原来的学生外语科目只能考一次改为学生可以参加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考试总成绩。
五是在计分方法上
考试总成绩由原来的各科成绩直接累加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考试成绩加上3门选考科目按等级折算的相应分数。
改革后,考生总成绩由语数外3个科目(必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3个选考科目由考生依据本人兴趣专长和拟考试报名学校及专业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高学业水平考试考哪几科中选择,成绩按等级赋分。依据规定,选考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02
大学规划从高中一年级就开始了?
新高考考试实行后,各年级大事表:
高中一年级上:适应高中生活,探索自己特征
高中一年级下:夯实科目基础,认知专业大类
高中二年级上:学好各科科目,进行背景提高
高中二年级下:顺利完成学考,认知细分专业
高中三年级上:探索自主招生,备战选考科目
高中三年级下:冲刺高考考试考试,学习志愿填报
高考考试改革在9月正式推进后,把生活选择前置,让学生从高中二年级、甚至高中一年级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因此,怎么样最大限度地借助这三年时间做好生涯规划,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最后的选择做好筹备,便看上去比以往更为要紧。
新高考考试既然把原来高中三年级才面临的选专业问题前置到了高中一年级,那样选科对高中生而言,无疑是一场博弈,是选择自己善于的科目还是便于填志愿的科目?究其本质,大家得先知道自己,知道我们的兴趣所在,知道自己最善于的是什么。将来要读什么专业,与选科关系紧密!
03
学生要“早熟”起来 选科不可任性
“学生可选的科目组合多达20余种。”高考考试改革是个庞大的工程,随着的是高校选拔的改革,如何选将决定学生的职业生涯,“针对选科,一般是依据学生兴趣、喜好和专长,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性。”
可以确定的是,学生选科不止是学生面临的选择,也是摆在父母和学校老师面前的一道选择题。
☞怎么样选科:
第一,以上海为例(6选3),2017上海新高考考试一共有20种组合,如下图:
上图是上海六门科目选课的定义图,一共有20种组合,在上图中,大家将传统的三门理科标记为蓝色,传统的文科标记为红色。
每个选课结果都能形成一个三角形,通过三角形里红蓝颜色的对比,能看出你的选课是偏文还是偏理!
排除必选的语数外
大家看看这2种选科策略
一般是三理纯理,三文纯文,两文一理偏文,两理一文偏理。
不过,这里有两个特殊状况:
大家看到,当出现【历史+化学+生物】与【物理+政治+地理】时,明明是二理一文,颜色却是红色多,明明是二文一理,颜色却是蓝色多。
由于物理和历史分别是理科和文科里的强科,所以搭配其他两门普科时,仍然表现出强烈的理科性和文科性。
以物理+政治+地理为例子,虽然是两文一理,但因为物理一门,这个组合的学生就能满足99%的高校专业需要。
☞不推荐的选科组合
20种组合呈现多元化的进步方向,但有3个组合不太推荐,下面什么时间仅供参考
01 历史+政治+地理 专业选择特别受限
新高考考试下,这传统的三门文科组合最大缺点就是专业选择紧急受限。
6选3之后,很多学校的专业对于学生的选课有必须要求,有3门需要(三选一),2门需要(二选一)和1门需要(规定必考)三种。
其中,1门需要最为严格,由于他规定的这门你需要学,需要考,不然就不可以进这个专业。
02 物理+化学+历史 角逐太激烈
物理+化学+历史是一种偏理科的选择,也是所有20种选择里不少老师觉得角逐度最大的一种组合,无论对于优生还是对于一般生而言,选这套组合都极大概由于碰到太多强手而导致翻船翻车的状况。
上海老高考考试的6门困难程度系数差不多的,其中选考人数最多的是物理、化学和历史三门;物理,化学由于有中考基础是一致贯通的,而历史比政治更便捷记忆和发挥。也正由于这样,不少高中这三门课的师资力量都是比较强的,譬如成都四七九在这类科目上都算是强项。
换言之,在这三个科目上也是最易遇见不少实力对手,那样同时考试报名这三个科目,即使是再强的学生,要全拿A,甚至拿2A+1B,可能都有的心里没底,甚至会在高中后期打退堂鼓。
03 地理+生物+政治 大学很难衔接
这个组合就是把上面那组反过来,这是上海高考考试里三门比较冷门的科目,是两文一理。
这个组合有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和大学课程非常难衔接上,除去一些生物有关类专业外,大学很多理工科专业都需要肯定的物理,化学常识,文科类专业都需要肯定的历史常识,所谓“文史哲不分家”。
当然,假如你家孩子兴趣的确在这三种组合对应的专业当中就不可以算吃亏了,由于其他选科组合将来选择的机会多一些或角逐重压小一点,有更多回旋的空间!
总之,将来孩子面临的选科,必须要仔细研究,提前对比目的专业、目的大学对选科和成绩的需要,这可是关乎高考考试毕业的走向哦,多花些时间研究准没错!
从2017年第一批新高考考试试点区域浙江、上海来看,物理由于困难程度高,被不少学生打进“冷宫”,结果去年高考考试更容易被重点大学好专业录取的恰巧是那些选了物理并发挥很好的考生。
可见,选科与高考考试填报大学、专业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每个学科对应能选什么专业,大家都应提前做知道,以下再给大伙一些参考!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有要紧用途,想在将来从事上述有关行业,就需要学好物理。
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范围的要紧基础。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
思想政治与教育学、文学经管等方面的专业有非常大的关联!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要紧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进步等问题中具备要紧用途。
04
父母要“认真”起来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新高考考试增加了学生选择和考试的机会,同时,不只看考分,考生个人综合素质的优劣也成为影响录取的一个原因,打破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弊病。但同时,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需要,应该注意的地方比改革前更多。事实上从某种角度讲,考生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新模式下的考生或许会更累,在短期内要同时备考更多科目,这个时候父母帮忙取舍是门艺术。三科选考科目的出现,学校多会使用走班制和分层教学,这一块如何引导孩子尽快适应是个重点。
看到这里,不少父母难免为自己家里孩子的将来担心:
高中的学习进度那样快,也不了解孩子到时候能否跟上?
孩子的自学能力不可以,到时候上了高中老师讲得太快,如何解决?
❖有危机感是好事,父母可以趁着孩子还没有参加高考考试,让孩子及早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变和调整:
1.让孩子尽可能做到各科平衡,维持良上的状况;在此基础上,进步孩子的优势科目(可以作为将来高考考试的选考科目)。
2.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力。高中的课程进度快,有的要点在课堂上没法详细讲解,所以孩子必须要掌握在课后可以自主学习,不然要点漏洞愈加大,再想补就难了。
3.引导孩子看重学考。目前的高考考试模式不再合适考试前几个月“临时抱佛脚”的办法了,由于高中二年级的学考等级会干扰高考考试录取,所以父母要督促孩子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就要准时把要点学会、摸透,不可以等高中三年级再努力。
新高考考试“3+3”的模式让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善于的科目去学习,父母可以从这个点入手,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早早为孩子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父母也要让孩子平衡好各科之间的关系,尽可能都维持在中等以上的水平,以免影响高考考试的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