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是每一个父母都期望孩子拥有的品格,但遗憾的是极少有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可以做到。三分钟热度的状况不只在孩子中间常见,不少成人也是这样。即使是心智成熟的大人都能非常难维持坚持不懈,对孩子而言,要想让他们可以坚持做一件事情的困难程度不言而喻。除去需要大家大人的榜样,更需要大家的耐心和智慧。
文/边玉芳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摘自作者著作《了解孩子》
1、6岁前,孩子的坚持性水平有什么特征?
1、1.5-2岁儿童的坚持性开始萌芽,但3岁之前坚持水平较低
儿童在1.5岁-2岁时已经出现坚持性萌芽,支持儿童在短期内坚持进行某种有兴趣的活动。儿童到3岁时,坚持性进步的水平仍然较低,他们坚持的时间较短,假如遇见小小的困难,或者任务比较枯燥,一般会失去坚持完成任务的愿望和行动。
2、3-5岁对培养儿童的坚持性尤为重要,5-6岁孩子的坚持性进一步提升
3-5岁儿童能根据肯定的道德标准和平时规则来做事情,初步控制我们的情绪和行为;5-6岁的儿童已经能主动克服困难,有时会坚持把事情做完。如坚持画完一副画再去玩,坚持自己穿脱衣服等。他们开始具备一定量的自控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抗挫折的经验和能力,渐渐能同意心理暗示,从而加大坚持性。
2、爸爸妈妈怎么样培养孩子坚持的好品质?
1、爸爸妈妈在与孩子的接触中,需要注意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
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孩子在实行任务前,父母要明确任务的重要程度及目的,使其了解任务是自己应该且需要完成的,鼓励他们坚持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从而培养其任务意识。
父母可以适合创设一些有肯定困难的任务,当儿童在困难中产生退缩行为时,父母准时给与指导与帮助,让孩子了解在完成任务时难免会遇见如此或那样的问题,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困难,积极相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坚持到底完成任务的好习惯。
2、不要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
父母会处于关心,不分时间、场所常常打断正在专心做事的儿童,这也是使他做事不可以有始有终是什么原因之一。当孩子正在看书时,母亲不时地问他“需不需要喝水”,在看书过程中,孩子不断地被打断,念书的兴趣自然会受影响。儿童的思维活动需要连续性,常常遭到干扰,他的心就静不下来,坚持性就没办法培养了。因此,当孩子正在专心致志做事时,爸爸妈妈绝对不要打扰他,给他一个沉下心来做事的环境,长此以往,孩子的坚持性会有提升。
3、借助不一样的游戏,培养孩子的坚持性
在角色饰演的游戏中促进孩子坚持性的进步。通过这种游戏可以使孩子履行好角色的职责,提升他们对游戏的专注性和坚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坚持性。
安排孩子有兴趣的体育活动,告诉他们每人都要坚持游戏规则,要不然就要遭到惩罚,通过如此的方法来促进儿童坚持性的培养。
游戏目的: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坚持性,以“小目的”促进“大目的”。
具体游戏:父母给孩子今天的目的是围着院子跑2-3圈,对完成任务的儿童加以表彰。一星期后给儿童的任务是绕着院子跑4-5圈,就如此一每天坚持,久而久之,便能达成“大目的”。
4、针对不同坚持性种类的孩子,爸爸妈妈采取不一样的教养方案
儿童的坚持性行为大致存在着兴趣型、服从型和收获型三类型型。
兴趣型的孩子
其坚持性的强弱取决于对活动的兴趣。针对如此的孩子,应依据其兴趣的浓厚、投入的程度来培养孩子的坚持性。父母不只要在孩子有兴趣的活动中培养坚持性,也要适合安排他们参加不那样有兴趣的活动,需要并鼓励他们坚持把事情做完,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习惯和能力,提升坚持性。
服从型的孩子
其坚持性受制于成人的需要,他们的观念是但凡成人吩咐要完成的事情就需要坚持。爸爸妈妈应依据孩子完成任务的好坏、速度等来表彰、奖励孩子,培养孩子的坚持性。也可以故意设置障碍,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也要鼓励孩子敢闯敢干,帮助孩子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好品质,从而提升孩子的坚持性。
收获型的孩子
其坚持性主要依赖收获动机来保持,他们渴望成功,能在活动中主动克服困难。对于这种孩子,大家要帮助他确立收获的目的,提出超出他本人水平,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的,如此孩子就有信心又有能力去完成任务。对能坚持完成任务的儿童,父母应给予积极的反馈。
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对于这种情况作为爸爸妈妈大家要在知道孩子的基础上再去找到合适的办法。兴趣,服从,收获只不过从一个纬度去总结孩子的特征,但这并非唯一的规范,父母还需要依据我们的实质状况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