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
新静安2015年底由老静安和老闸北合并形成,合并将来,新静安集合两区教育资源,虽然说还是那些学校,但因为上海主如果以区为单位进行中考招生录取,所以,在如此一番教育资源整理将来,对于老闸北和老静安的同学来讲,在填志愿的时候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最明显的,以前老静安的同学在填1-15志愿的时候本区的高中不足15所,所以填不满1-15志愿栏,合并将来,老静安的同学终于可以把15个志愿栏都给填满了。第二是在自招环节,以前各自“吃”各自的升学资源,但目前两区合并将来,对于各自的资优生来讲其实都增加了机会,虽然也将面临愈加激烈的角逐,但有机会即使难题也比没机会要好,对吗?毕竟有时候大家怕的不是角逐,而是连参与角逐的资格都没。
中考状况
高中22所,市重点7所,区重点9所,一般高中6所
近几年中考人数:约5000人(原静安+闸北)
简评:两区合并后,市重点高中本校数与黄浦并列全市第一(各7所,浦东为5所);出色高中数目较多;区内的几所区重点高中实力非常强。
区内最火爆高中:市西中学,市北中学
2018上海中考分数线
点评:静安和闸北两区已合并,原静安区考生人数比较少,合并之后稍有增多,但能选择的学校确实也比较多,市重点里包含市西,市北,育才,都是老牌市重点,合并之后大家也可以看到可以选择的区重点也不少,普通高中也不少。总体评估,新静安区,教学水平A-档,并且为了保护本区生源不外流,不实行名额分配生,考试困难程度3颗星,像市西590,市北584的分数应该来讲一点也不高,考生人数也不算太多,合并之后上下游考生重压可以说都不算太大。
静安区市重点高中全介绍
01市西中学
学校前身为“尤来旬学校,于1869年由具备中英混合血统的邦妮夫人(Madame Bonnie)创办,校址在虹口美租界的密勒路,主要招收在沪的欧亚混血侨童。借由英籍商人汉璧礼爵士所捐赠的大笔款项,尤来旬学校得以扩大和改变,校名先后改名为“汉璧礼蒙养学堂”、“汉璧礼男宝宝/女宝宝公学”、“公立暨汉壁礼西童男学/女学”、“公立暨汉璧礼侨童男校/女校”。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在“公立暨汉璧礼侨童男校/女校”的基础上,留美博士赵传家打造了市西中学。令址在愚园路404号。市西中学现在为上海市区占地面积最大的公立高中,与市西初级中学共用校区。
自招状况
02市北中学
上海市北中学由唐乃康先生创办于1915年,起名字“私立市北公学”,开办时仅有小学部,学生500余人。1920年校董事会决定在永兴路购地建校,次年建成,增设初中部,逐步又办了高中部,进步为完全中学。几经波折1954年首批被确定为上海重点中学,2005年被首批命名为上海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自招状况
03育才中学
上海育才中学创建于1901年,1998年迁校于沪宜公路2001号,为全寄宿制高中,隶是静安区教育局,是上海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率先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将每一个学期划分为和模块相匹配的三个学程,每一个学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若干不同层的学科模块,以模块学习内容和进度的不同组合,使学生选择、规划学习成为现实。
自招状况
04新中高级
新中高级中学的前身是1925年由当时金融界有识之士创建的钱业学校,解放后更名为新中中学,意为“学校在新中国迎来了新生"。1998年,易地重建,成为一所现代化寄宿制高中,2005年,学校又被市教委首批命名为“上海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揭开了学校进步史的新篇章。
05第六十中
上海第六十中学创办于1933年,是上海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前身为“上海私立肇和中学”,为纪念1915年12月9日“海军战舰肇和号”反对袁世凯称帝阴谋在沪起义的壮举,由杨虎、孙科、吴铁城等人始创。1956年私立肇和中学由上海有关部门接办并改名为上海第六十中学。1963年被确定为上海重点中学。1985年上海教育局确定六十中学推行高初中脱钩改革,初中部并入青云中学,六十中学成为独立的高级中学。1987年3月上海教育局正式确定六十中学为闸北区重点中学。2007年3月上海教育委员会正式确定六十中学为上海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自招状况
06华东模范
学校创建于1945年,中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为首任校董会主席。起名字“私立市北公学”,开办时仅有小学部,学生500余人。1920年校董事会决定在永兴路购地建校,次年建成,增设初中部,逐步又办了高中部,进步为完全中学。
07回民中学
上海回民中学创建于1945年,是上海唯一的一所寄宿制民族完全中学、一所具备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寄宿制完全中学。学校坐落于上海普陀区沪太路1000号,但属静安区教育局管辖,占地56亩,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