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错误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对待孩子犯了错误的错误方法。不当的管教方法,非但不可以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本质、体验到犯了错误的后果,反而让孩子身心遭到更大的伤害,甚至让孩子走向极端。
我的一位朋友曾跟我说过如此一个故事。他的儿子很调皮,常常被老师叫到学校去挨批评。他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可是成效并不好。有一天,孩子又犯错,老师要请父母去学校。看着儿子沮丧和害怕的脸,他忽然幡然醒悟。一直以来,他都不了解孩子是如何想的,也不知道他在惩罚孩子的时候,孩子是什么感受。
他看着已经人高马大的孩子,非常真诚地对他说:“我一直不了解什么方法来教育你是对的,或许我以前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所以你才一直犯同样的错误,真的非常抱歉。假如你是父亲,你会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呢?”虽然这一次他并没教训孩子,可是非常奇怪,孩子却真的改变了不少。他儿子后来讲,当时都懵了,从来没想到父亲会这样尊重他。而他真的换位考虑将来,也发现当父亲确实困难,于是他还真的开始深思和改正了。
无论老师还是父母,在惩罚孩子之前必须要想了解惩罚的目的是什么,采取如此的惩罚方法是不是能达到大家的目的。不然,即便惩罚了孩子,得到的可能也是孩子的怨恨、口服心不服。当大家明确了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体验做错事情的后果,让孩子自我意识到行为需要改进,而不是仅仅由于恐惧而不敢再犯了错误。这时,大家就能了解到底是否应该惩罚孩子,到底该如何惩罚孩子。
赫伯特·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曾说,在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应该更多地使用自然教育法,少用人为惩罚。那到底什么是自然惩罚和人为惩罚呢?他觉得,当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后,吸取这方面的经验,将来不再犯,就是自然惩罚。人为惩罚是指,明确地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并对他进行惩罚。
当然,并非说老师和父母就不可以用惩罚手段,由于只须能达到大家前面所说的目的,惩罚有时也是必要的。只不过大家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要维持一致性。必须要对原则心中有数,每当触动原则时,都要进行惩罚,而不可今天惩罚了,明天不罚。给孩子定规矩时,父母和老师一直要维持一致,惩罚要有同样是什么原因和用同样的方法。
2、要以善意和尊重的态度进行惩罚。有些老师在惩罚孩子时,常常用讽刺、挖苦的方法,甚至当着众人的面,孩子宝贵的自尊心需要呵护,即便是在犯了错误误的时候,大家也要重视方法办法。
3、惩罚时需要就事论事,不要带入我们的情绪。有时候,孩子刚开始的行为并没那样糟糕,却由于大家在处置问题时加入了我们的情绪,才让问题变得愈加复杂,最后弄得不可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