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是否有一种“你如何了解?!”的感觉呢?
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来讲,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听课很不容易听懂了,一做题发现自己都不会,一到考卷上的题目就更不会了,大伙都来讲说吧~到底是如何一回事呢??!!
A说:听懂课不难,难的是做题啊。一做题就死啦~信心都没了。
B说:我目前就在痛苦的做题当中,郁闷。真难真难真的难!
C说:第一遍不会,可以边看答案边做,第二遍做完再看答案,第三遍做完后结果会大不同的,至少要做三遍才行呀!
D说:懂一点和不懂差不多的,目前只不过能听懂,我的目的是能处置。这是两个档次,而且这两个档次还差得比较远。没别的方法,不断听,不断写。
数学真的那样可怕吗?
不少同学问:“我听课能听懂,但不会做题,这是什么问题?”
其实如此的同学大部分问题就出在这里:
你只听懂了浅层次的常识,没深入,所学会的东西达不到应用的高度;
有些同学浅尝辄止,会了一点就觉得都会了,譬如一个例题老师讲3种办法,他听懂一种就不再听其他解法了;
听懂了常识,但没记住,或没弄了解如何应用;
缺少数学思想和数学办法的指导,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都是要紧的数学思想和办法;
另外,还有的同学由于信心不足,觉得数学非常难,所以干脆不听,如此就失去了基础知识的过程,因此更没法深入。
大家都想学好数学,但“既然想学好,为何没学好?”
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学习上的“三好学生”,三好凑一好(成绩好),缺一不可。
01
好 习 惯
好习惯是获得出色成绩的必要条件,可以事半功倍。什么是好习惯呢?
1.勤奋
手勤:多记(课堂笔记、好题、好解法、错题本)、多做(训练)、多总结(常识总结、办法总结)。
眼勤:多看课本、课外书、笔记、错题本。
耳勤:听讲仔细。
嘴勤:多问,有问题准时解决,不留后患。
脑勤:多想,对常识、题目等不但要弄了解是什么、如何做,还要多想几个为何?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动手和动脑。
2.深入
对所学的常识不但要记住,而且最好弄了解是如何来的?
解题中如何用?
对一些好的题目不要满足于会做,还要考虑解法是如何想出来的?哪种办法更好?
“会”有不一样的层次:
常识:了解→理解→记住→会用→推广解题:会做一道题→会做一类题→灵活运用和革新
3.严谨
数学是最严谨的学科。常识要严谨,解题要严谨。不严谨,遇见题目不是不会做,就是解不完整,得分就不全。
4.其他
a)戒掉恶习:互联网、电视、手机等,要把它们变成学习工具。
b)不找借口:成绩不好时,要多找自己缘由,不要怨天尤人。一样的老师、一样的同学、一样的课本和参考书、一样的试题,成绩却差别非常大,因此重要原因在个人。用借口掩盖真实缘由,不利于解决实质问题。
忠告:学习是我们的事情,其他人都不可以包办代替!父母、老师是厨师,只能把饭菜做得更美味,更有营养,更好消化,但只有你爱吃才会有成效。所以,作为学生,要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
02
好 基 础
入门知识要扎实,想提分需要有本钱。
举个不太适合的例子,这就像经商,你投资1元钱,即便盈利100%,也就是1元的价值,但若投资1万元,就算只盈利10%,收益也有1000元。所以,要想学习成绩有大的提升,需要要有扎实的常识储备。
所以,你若有20分的基础,提升100%,才到40分。这里为如何打好基础提什么时间建议:
a)自我弥补:
简单的常识,可以自补,年龄增长了,智商提升了,过去学起来很不简单的目前可能一看就了解。
b)个别指导:
对于困难的常识,可以找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但应了解,个别指导只不过应对手段,不可以有依靠性。
c)资料:
借用某些资料,可以迅速补充入门知识。入门知识不是万能的,没入门知识是万万不可以的。这是讲常识与解题的关系,要点懂了,未必会解题,但用到的要点没学会,则100%不会解题。
d)下苦功走出恶性循环
良性循环:做题快→用时少→解题更多→能力更强→做题更快
恶性循环:做题慢→用时多→解题更少→能力更差→做题更慢一旦进入恶性循环,学生是非常烦恼的。
一般解决恶性循环的方法就是“恶补”,就是人家休息你不休,人家玩你少玩或不玩。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渐渐形成良性循环,将来问题变会变得比较容易。尤其是过去好,突然变差的那种,如此非常管用的。
03
好 方 法
1.预习非常重要
总是被忽视,理由:没时间,看不明白,非必要等。预习是学习的必要过程,还是提升自学能力的好办法。
2.听讲有学问
听剖析、听思路、听应用,重点内容一字不漏,注意记录。
3.做好错题本
每一个会学习的学生都会有。最好再加个“好题本”。发现很多同学没错题本,或者是只做不需要。如此学习成效都不好。
4.用好课外书
正确认识互联网课程和课外书本,是副食,是帮助吸收的良药,绝对不是课堂学习的替代品。
5.注意总结和深思要点、解题办法和方法、经验和教训。
6.同意数学思想办法的指导:
应该注意数学思想和办法的指导,站得高,才能看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