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篇报道,说在美国,有一位母亲状告孩子的婴幼儿园,由于她的孩子在婴幼儿园的老师教字母“O”之前,把这个字母想象成苹果、小嘴巴等,但在婴幼儿园的老师教了她之后,她就只说是字母“0”了!孩子的母亲觉得婴幼儿园老师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压制了孩子的想象力进步,因而起诉婴幼儿园。这个官司引起非常大的关注,最后,法院判决那位母亲赢了!这个案例叫人震动的不是法律层面的东西,而是他们对孩子的创造力的尊重和苦心保护。美国的教育专家觉得,每一个孩子都具备创造力。若爸爸妈妈、老师、孩子结成一体,对孩子的创造力进行引导与开发,必能使其大大地提升。《华盛顿邮报》以该理论为基础汇总了几种激起孩子创造力的办法,在这里介绍给各位爸爸妈妈以作借鉴。
1.让孩子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精力越集中,创造力就越强。可以让孩子多做些手工活,譬如折纸、穿珠、编织等。
2.给孩子示例直观模型。比如让孩子学画动物,就领他去动物园去观看动物,给孩子最直接、形象的展示。
3.向孩子提出一些假设问题。譬如:“小狗掉到井里该如何解决?”“宠物吃了塑料的玩具苹果如何解决?…‘发生地震该如何解决?”别忘了,对孩子的回答要给予鼓励。
4.借助创造性解答问题的方法讲授科学常识。可以一块讨论在失重的外层空间将如何绘画?月球上氧气太少,假如到了月球上该如何生活?
5.为孩子的想象力加油鼓掌,积极培养他们用独特的办法察看问题的能力。如在家捏黏土或者面团给孩子看,让孩子照着做成各种喜欢的形状,然后晾干,再涂上颜色。听音乐时,暂时不给孩子解说,先让孩子伴随音乐起舞或者讲出故事。交谈时给孩子看他们从未见过的东西,告诉其出处或者用法。
6.不要对孩子有问必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好奇心是人对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感到新奇而产生兴趣从而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推进大家主动探索、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好奇心在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它的基本表现就是不断地提出“是什么”和“为何”的问题。所以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必答”,有的问题可以鼓励和引导孩子自己去考虑寻求答案。
7.要常常向孩子发问。如“事情结果如何”“事物与什么有关系”“那样,还有哪些”“然后又如何”等问题,如此,孩子自然会对问题有新的想法和考虑。创造力总是就是在这一瞬间产生的。
8.擅长借助周围环境诱发孩子的好奇心。比如:家DVD忽然没图像了,那样可以让孩子看一看,是不是电视机出了问题?电源插头是不是插好?也可以让孩子说说家人穿的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等。
9.可以引导孩子玩一些诸如成语接龙、猜谜之类的游戏,也可以鼓励孩子开玩笑、掌握幽默、做各种运动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