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样正确应付孩子的反抗期
引言
孩子到了两三岁就开始叛逆,常常和爸爸妈妈顶嘴、说反话、发脾气。在三岁左右,几乎所有些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进步的一个必经阶段,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突出表现为:心理进步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进步,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我们的事情自己做,不期望其他人来干预我们的行动,一旦遭到爸爸妈妈的反对和制止,就容易产生说反话、顶嘴的现象。
平等相处
面对孩子的反抗,不一样的教育办法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不问情由地采取暴力态度,常常致使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形成退缩、孤僻等不好的性格。因此,大家需要尝试一些小技巧,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小宇4岁了,爸爸妈妈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如此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虽然有时小宇非常想去做这类事情,可是每每听到如此的话,反倒没动力了。点评:“把杯子拿来”和“帮母亲把杯子拿来”两句话,在成人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非常大的不同。孩子虽小,但同样不喜欢命令式口吻,喜欢受人委托。所以,每当爸爸妈妈需要孩子做一件事情时,假如一直以“教育者”的角色,就会在和孩子交流时很难维持平等的地位,“你要”、“你应该”、“你不可以”等词汇会常常挂在嘴边,结果父母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如此,孩子就日渐失去了与你交流的愿望。
鼓励提问
“我是从哪儿来的?”“为何我是站着小便,妹妹是坐着的”……5岁的嘟嘟简直就是家的“十万个为何”,常常会问出令所有人都惊惶失措的问题,为此爸爸妈妈常见的方法就是用“不了解”的回答冷处置,久而久之,嘟嘟也就不再发问了。点评:对于孩子的任何问题,爸爸妈妈第一都要给予鼓励和表彰,由于孩子在发问,就说明他们在考虑,他的好奇心在萌动,所以要鼓励他探寻答案。万一孩子的问题爸爸妈妈回答不了,可以说:“我还没想好,大家一块找答案吧。”鼓励孩子一块去探索未知世界。有的爸爸妈妈害怕由于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会有损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事实上,真诚地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会更富人性感染力。
言而有信
“只须你这次绘画比赛能拿奖,我都带你去野生动物园。”6岁的聪聪听到父亲的许诺,高兴极了,想去野生动物园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这次终于有望达成了。不过两周后,当他捧着二等奖的证书回来,却发现父亲早忘记当时说过的话。点评:爸爸妈妈在向孩子许诺、鼓励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要考虑这类承诺是否自己可以做到。不然,屡开空头支票只能让孩子愈加不信赖你,以后也大概致使人际交往中的常见不信赖。
中国婴幼儿网讲述反抗孩子小故事
东东两岁半了,以前一直是一个快乐、随和、讨人喜欢的可爱孩子。可是近期一段时间以来,他总爱发脾气,仿佛任何事都要满足他的愿望,不然就发犟、吵闹!一次洗好澡后,他仍然坐在浴盆里玩水,母亲考虑到天气已转凉要把他抱起来着装,可东东还未尽兴,试了几次后还不愿起来。于是母亲硬抱起他,没想到“风暴”来了:他歇斯底里地大哭特哭了半个多小时,哭得面色酱红全身是汗,挣扎中几次差一点儿碰伤了头,还惊动了邻居,最后母亲凑巧给了他一只平常最喜欢的小汽车而止住了哭闹。对了,东东还有一个新的习惯,不管大人怎么说话,也不管了解不了解是做什么,一直爱加个不字,譬如让他吃饭,他就说不吃饭。吃饭是他懂的词语,可有时东东根本不懂母亲说的是什么,还是要加个不字,有一天,母亲跟父亲说:“目前有很多亲子游戏班,要不也给东东报一个吧。”父亲还没有来得及发表建议,正在旁边玩积木的东东大吼了一声:“不!”吓了母亲一大跳。母亲想不通:“大家家孩子小时候挺乖的,如何目前总和大人对着干呢?不管你让他做什么事,他说的第一个字就是‘不’。”通过以上的故事,大家可以看到孩子在反抗期的行为表现。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意识和好奇心,期望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作为爸爸妈妈,大家需要掌握正确应付孩子的反抗,以维持好的家庭关系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