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对四所在甬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疾病愈加常见,学生心理疾病平均检出率从2004年的13.8%上升至2009年的20.6%。目前的大学生如何了?该怎么样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小张是我市某高职院校的学生,患有较紧急的抑郁症,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一旦处于人多的地方,她就会吓得浑身发抖。前不久,小张回家过中秋节,爸爸妈妈指责她学习成绩不好。不想第二天,小张就不见了。学校老师闻讯四处探寻,又到派出所报警。两天后小张却偷偷回了家,问她到哪里了也不愿说。
这几年,班主任监督小张吃药、吃饭,陪着她跑步,没少费心思。即使如此,仍时时担忧小张出什么意料之外。
事实上,像小张如此存在心理疾病的学生每所高职院校都有,而且人数正在增多,呈逐年攀升趋势。对四所在甬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学生心理疾病平均检出率从2004年的13.8%上升至2009年的20.6%,5年时间增加了近7个百分点。
在甬高校对新生进行的心理测试结果也显示,新生中有心理疾病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每年都有新生一到校就因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很难适应学校生活而休学回家。
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疾病当属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徐竞老师剖析说,一些学生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常常发生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难免引起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他们总是独来独往,不与别人接触,久而久之致使性格孤僻、暴力等心理疾病。
第二是情感问题。因为成人两性生理基本成熟,大学生迫切想得到异性的友谊以至爱。然而,他们在实质日常常常因为与异性交往困难而产生一系列心理疾病。曾有一女孩,不可以同意与男友分手的现实,跳楼致使高位截瘫。
第三是自卑心理。从调查状况看,高职学生中45%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明显高于本科院校学生。高考考试不理想使高职院校学生当中不少人对我们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自暴自弃,主要表现为不想上学、漠视社会规范、以自我为中心与从众等。
高职院校学生中的贫困生由于承受了经济、学习、就业等多方面的重压,心理健康特别需要关注。小胡来自一偏僻山村,家经济困顿。临毕业,小胡一心想着找个好工作,早点还清债务。在人才市场上几次碰壁后,小胡变得沉默了,后来干脆就躲进寝室里,一躲就躲了两个月,无论老师、同学如何相劝,都不愿出来。到医院一查,患了紧急的抑郁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员参与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徐竞老师指出,现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校园生态尚未形成: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完整有效的符合职业院校特征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没形成;二是与专业教育相脱节,没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缺少心理专业支撑,思维封闭;四是师资力量较弱,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不足,经验也较为缺少。徐竞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员参与。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一些高职院校的看重。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甬高校已开始尝试全员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了“寝室-班级-学院-学校”四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寝室设朋辈心理辅导员,由学生担任心理辅导员;每一个班级设心理委员,负责运用心理学常识拓展班级团体活动;每一个二级学院设心理健康指导师;学校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保证全员参与,该校每学期都组织保安、楼管处阿姨学习心理危机干涉知识和紧急心理疾病筛查。
有老师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样需要爸爸妈妈的参与。爸爸妈妈教育子女方法不当是大学生心理疾病的病根之一,不少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天性中的一些东西被压抑着,高中毕业了还不会如何与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