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沪教版(上海)初中三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上册综合测试试题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名字: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1、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28分 , )
1. 下列科学家里,为国内制碱工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A.李四光 | B.华罗庚 | C.侯德榜 | D.竺可桢 |
2. 下列各组内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冰、干冰、二氧化碳
B.氢氧化钙、熟石灰、石灰石
C.盐酸、氯化氢、食盐
D.烧碱、火碱、氢氧化钠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总书记提出的绿色进步理念。下列做法中,不会对空风韵量产生影响的是( )
A.用含硫的煤作燃料
B.露天焚烧垃圾
C.很多排放汽车尾气
D.用氢气作燃料
4. 哈尔滨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都有化学做出的贡献,下列关于大家的衣食住行是化学做出的贡献的是( )
①地铁的铁轨 ②羽绒棉服的纤维面料 ③墙壁的涂料 ④酱油,醋调料.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5. 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二氧化碳 | B.金刚石 | C.铁 | D.氯化钠 |
6. 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手段不正确的是( )
A.焚烧落叶
B.增大绿化面积
C.降低用煤作燃料
D.汽车改用清洗燃料
7. 农业生产中提升粮食产量的下列手段与化学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合理用化肥
B.合理用农药
C.用地膜覆盖技术
D.当令灌溉
8. 有些引水机带有臭氧消毒橱,它是借助在放电条件下将几少两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再通过臭氧给水杯消毒,你觉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和
都是单质
B.和
是同一种物质
C. 是一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D.在由和
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水平分数为
9. 现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它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是( )
A.木炭 | B.硫磺 | C.铁丝 | D.红磷 |
10.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用俯瞰读数的办法,测得量筒内液体体积为,倒出一些后,他又用仰视读数的办法,测得剩余液体体积为
.则他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等于 | B.大于 | C.小于 | D.没办法判断 |
11. 金刚石、石墨和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B.它们是同素异形体
C.它们碳原子排列方法相同
D.它们的化学与物理性质相同
12. “人造空气”帮助人类达成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体积分数为的
、
以上的
和适量的
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造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比空气中的高
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熄灭
C.“人造空气”若只含有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
D.可用氧气浓度传感器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准确含量
1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是会伴随人类的活动急剧变化的
B.污染空气的污染物主要由有毒气体和烟尘
C.空气中的稀少气体是极其宝贵的纯净物,大家一般非常难获得
D.预防空气污染的手段之一是禁止用化石燃料
14. 摘录到某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的如下记录,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二氧化碳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很多白色烟雾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并产生黑色固体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5. 国内是世界上具备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不少创造都较早.下列创造中不是化学工艺的是( )
A.制火药 | B.指南针 | C.印刷术 | D.造纸 |
16.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酒精灯内酒精不可以盛满
B.取用少量液体时直接用试剂瓶倾倒
C.实验室里取用大理石时,大理石没腐蚀性,可以用手直接抓取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17.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并用排水法采集
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点燃氢气,先验纯,再点燃
D.加热试管里固体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3、 填空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6分 , )
18. 要除去中含有些
杂质。可以在其溶液中加入________,充分反应后,再用________办法除去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19. 实验室里,大家可通过溶解、________等操作可将溶于水的固体与不溶于水的固体离别,操作中除烧杯、漏斗,还需要用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用途是________.通过________操作可使自来水变为纯净水.
4、 解答卷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20分 , )
20. 请将下面左列和右列的有关内容用短线连接起来.
21.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可概括为“三性”,即
(1)常温稳定性;
(2)________性;
(3)________性.
请你写出后两点性质在本课题中对应出现的化学方程式(提示:共四个反应)
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
5、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45分 , )
22. 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世纪就先后独立地发现了氧气,但因为受“燃素理论”的影响,使他们舍弃了我们的研究成就.依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物质的水平应当减轻,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磷与一些金属燃烧时,做了很多实验,实验结果都与“燃素理论”相违背.他大胆知疑,尊重实验事实,进行深入研究,克服重重阻力,击破了“燃素理论”,真的发现了氧气.通过以上叙述你有什么感想?
23.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水平分数,取适量的该样品与混合,其总水平为
,将该混合物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水平为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水平为________;
(2)样品中氯酸钾的水平分数为多少?
24. 年
月
日,国内首艘
型国产航母开始海试,标志着国内在航海及军事范围获得重大突破。依据所学常识填空。
(1)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工业制钛有一种反应为:,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预防钢铁材料与________接触而锈蚀。
(3)为了探究航母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填序号)。
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B.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
溶液
C.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参考答案与考试试题分析
2019年沪教版(上海)初中三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上册综合测试试题
1、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28分 )
1.
【答案】
C
【分析】
、依据李四光的研究成就判断.
、依据华罗庚的研究成就判断.
、依据侯德榜在化学工业上的贡献判断.
、依据竺可桢的研究成就判断.
2.
【答案】
D
【分析】
依据已有些物质的名字、俗称进行剖析解答即可.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和消石灰,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食盐是氯化钠;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据此解答.
3.
【答案】
D
【分析】
导致空气污染的主如果: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4.
【答案】
A
【分析】
依据化学研制的新材料产生新物质考虑;
5.
【答案】
A
【分析】
依据物质的容易见到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并借助不相同种类别物质的构成来剖析解答.
6.
【答案】
A
【分析】
、依据焚烧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剖析,
、依据植物的光合用途进行剖析,
、依据煤是化石燃料进行剖析,
、依据用石油会排放有害物质进行剖析.
7.
【答案】
D
【分析】
依据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解答.
8.
【答案】
B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9.
【答案】
D
【分析】
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气体;铁丝在空气中不可以燃烧;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
10.
【答案】
C
【分析】
依据量筒的读数与实质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质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11.
【答案】
B
【分析】
、依据各种物质的性质不同进行剖析;
、依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考虑;
、依据排列方法不同,物理性质不同进行解答;
、依据它们的性质不同和元素组成人高考虑.
12.
【答案】
D
【分析】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并非氧气的浓度越高对人体越有利;
采取科学的办法可以测定氧气的含量.
13.
【答案】
B
【分析】
、依据空气的成分相对稳定进行解答;
、依据污染空气的污染物主要由有毒气体和烟尘进行解答;
、依据空气中含有稀少气体进行解答;
、依据禁止用化石燃料是不现实的进行解答.
14.
【答案】
C
【分析】
、依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剖析判断.
、依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剖析判断.
、依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剖析判断.
、依据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现象进行剖析判断.
2、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5.
【答案】
B,C
【分析】
国内古时候的一些创造中,蕴含着化学常识,是化学工艺的,在变化过程中都有其他物质生成.本题的实质是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在熟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的基础上,重点是了解创造的制作原理.
16.
【答案】
B,C
【分析】
.酒精灯内盛酒精不可以超越酒精灯容积的
;
、胶头滴管用于滴加少量液体;
、依据固体药品的取用办法进行判断;
、用完酒精灯后,需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不然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或许会致使爆炸的现象发生.
17.
【答案】
A,B
【分析】
、依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步骤、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剖析判断.
、依据实验室加热
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剖析判断.
、依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剖析判断.
、依据加热试管时的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剖析判断.
3、 填空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6分 )
18.
【答案】
足量铁粉,过滤,
【分析】
可以参考硫酸铜的性质方面进行剖析、判断,从而找出除去硫酸铜的办法。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水平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
19.
【答案】
过滤,玻璃棒,导流,蒸馏
【分析】
依据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离别的一种办法,结合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使自来水变为纯净水的办法进行剖析解答.
4、 解答卷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20分 )
20.
【答案】
.
【分析】
依据碳单质的性质和作用与功效剖析回答,金刚石硬度大所以可用于切割玻璃、石墨的导电性能好可用于作干电池电极、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强,能吸附异味、单质碳具备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制油墨、碳燃烧时放热可用于作燃料进行解答.
21.
【答案】
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主要有:①常温稳定性;②可燃性;③还原性.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
答案:
可燃
还原,,
,
,
【分析】
依据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主要有:①常温稳定性;②可燃性;③还原性解答.
5、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45分 )
22.
【答案】
解:①要有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科学.
②要勤考虑、勤动脑、勤实践,敢质疑、敢否定、勇革新.
③联系实质努力提升自己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培养自己正当好奇心,激起探索革新意识,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革新.(合理即可给分)
【分析】
本题有肯定的开放性,可认真阅读材料,对比化学的历史进步过程及科学家的研究办法,从学科学和用科学角度进行回答.
23.
【答案】
(2)样品中氯酸钾的水平分数为.
【分析】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固体水平变化就是生成氧气的原故,也就是固体水平变化值就是氧气的水平.依据氧气的水平和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求算氯酸钾的水平,进而求算样品中氯酸钾的水平分数.
24.
【答案】
原子,
水、氧气
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生成了氯化亚铁和氢气,再加铜粉,不反应,说明了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最后加入锌粉,能将铁置换出来,说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可以比较金三种属的活动性强弱BZnCl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不反应,说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再加入CuCl
溶液,能反应,说明了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可以比较金三种属的活动性强弱CZnCl
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都不反应,说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铁,但不可以比较铜和铁的活动性强弱,不能比较金三种属的活动性强弱
【分析】
(1)依据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和水平守恒定律剖析判断回答;
(2)依据铁生锈的条件剖析回答;
(3)依据金属与酸、演的反应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