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母亲,我好无聊,我要看手机。”
每当这时,大多数父母都经不住孩子的哼唧,也觉得看个十几分钟没多大关系。
于是掏出手机,递给孩子,换自己一阵安静。
特别是在排队时、等吃饭时、写完作业后,这类无聊的碎片时间,孩子更是坐立不安。
但这类被手机侵占的碎片时间,却正在拉开孩子间的距离。
去年春天,一篇名为《不要让手机偷走你的梦想》的演讲热门朋友圈。
南京第九中学的张恒柱校长,在演讲里让所有爸爸妈妈和孩子警惕,不要沦为“手机控”。
在今年春天的开学典礼上,张恒柱校长第三指出一个非常严肃的事实:
“今天,大家的社会已始进入泛娱乐化年代。
大家时刻被大量信息包围着。
想安静地看会儿书,做几道题,手机来了消息,网页跳出弹窗,不是这个明星绯闻,就是“速看、震撼”这类标题党。
但等你打开,满足好奇心后,看书学习这件事,早已被冲击得支离破碎。”
是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只须大家一有空闲,注意力都被手机占去了。
孩子长期浸泡在手机提供的“低考虑、高娱乐、低本钱、高利润”的感官刺激里,有多少孩子还可以投入到枯燥的、需要不断努力才能看到成就的学习中去?
然而,大家依然在允许手机吞噬孩子的注意力。
2016年的一个调查数据显示:
父母平均天天想给孩子用移动终端的累计时长约为40分钟。
泛娱乐化的年代,孩子的注意力正在被手机偷走。
注意力被偷走的孩子,正在离成功愈加远。
美国心理学家朱利安·斯坦利,在1971年启动了一个超常儿童研究项目。
在45年时间里跟踪了,美国五千名全国排名1%的超常儿童的职业和收获。
研究结果证明:
这五千名儿童绝大多数成为了先进的科学家、世界500强的CEO、联邦法官,包含扎克伯格、谢尔盖·布林等人。
研究发现,专注力和整个学习的关联性远高于IQ。
一个人越专注,他以后获得收获的比率就越高。
泛娱乐化年代,当大伙的注意力都被碎片化阅读和爆炸性信息吞噬时,长期的专注能力,已成为孩子非常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
02
怎么样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并非不让孩子看手机就能了。
“你给我专心点!”
“看这里,别看其他地方!”
“你又做什么去了,快回来写作业!”
就算孩子被你压在书桌前,自己专注力不够的孩子,还是一样会走神。
要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第一要科学地认知注意力。
关于人类注意力的基本规则和常见状况,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莉·沃特斯在其著作《优势教养》中给出了如此的一组数据:
▎儿童,毫无疑问,不善于集中和维持注意力,多数3岁的孩子只能维持专注3~5分钟。
▎在6~12岁之间,孩子的注意力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进步期,孩子的专注时间可以提升到10分钟左右。
▎在15岁左右,注意力集中能力又会有一个飞跃,这是大脑进步和髓鞘化增多的结果,让大家的注意力可以维持20~25分钟。
▎此后,大家的注意力水平趋于稳定,所以作为成年人,大家的注意力水平并没比青少年时高不少。
据沃特斯博士介绍,成年人工作时之所以可以一直专注在电脑或工作台前,并非大家能连续好几个小时维持专注,而是大家在不断地重新集中注意力,重新维持专注。
回想一下,当大家来到办公室后,打开电脑,专注一段时间后,也会随手喝口水,也会两眼看看远处考虑另一个问题,也会忽然想到早上忘记提醒孩子带水杯。
只不过大家又能非常快地专注回来罢了。
而大家常常需要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并长期维持这种状况,不由于别的事情分心,大家的需要太高了。
如此不是在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而是在强迫他们坐在书桌前而已。
真的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应该是引导孩子自发地十分专注于某一件事,让他增强这个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朱利安· 斯坦利的研究中也指出:
学生只有达到在外面看着十分专注、刻苦、自觉的学习,而自己觉得十分自然的时候,学习就进入了有效的深度学习阶段。
大家常常看到,孩子在玩乐高积木时一玩就是一个小时,吃饭喝水上卫生间都给忘了。
这个时候孩子就已经进入了深度专注的状况。
培养孩子这种自发的注意力,才是重点。
03
注意力的形成是一个体系化过程,需要创造肯定的环境,与肯定的刻意训练。
但这并不是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练习孩子的注意力。
只须父母学会了肯定的原理和办法,就能从日常找到不少机会去练习孩子的注意力。
特别是那些被手机侵占的碎片时间,用来做注意力的练习,比较合适不过。
等车、排队、学习间歇等碎片时间,跟孩子玩一些有趣的游戏。
用孩子喜欢的方法去加大注意力的练习。
无声无息中,孩子的注意力,就“高人一等”了。
01 等车、坐车
等车或坐车时,因为不便捷用道具,所以最好的注意力练习道具就是周围所能看到的所有。
让孩子找车牌号码中的某个数字,找门店招牌上的某个文字,找这个路口的路牌在哪儿,找红绿灯周围有没摄像头……
路上的所有,都可以用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平常跟女儿玩的时候,我就发现:
她找出来的数目越多,越开心,越想玩,就越专注去找。
无声无息中,就已经进入深度专注。
这个游戏成为我和女儿等车、坐车的主旋律之后,她的各种无聊、晕车、扭捏,都无影无踪了。
▎母亲背包里有哪些:
一般出行,为了练习孩子注意力特意拿上道具,没太大必要。
母亲的背包,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道具。
让孩子看3-5秒钟背包里有哪些物品,然后拉上背包拉链,问孩子背包里头有哪些。
每玩一次,可以将背包里的某一样物品拿出来之后,再跟孩子玩下一轮。
除去说出物品名字以外,还可以让孩子说说物品的颜色,换着法子玩。
这个游戏,注意力、察看力、记忆力都能加大,一举三得。
▎接数字:
玩这个游戏的孩子必须要达到能流利数数的阶段。
特别合适在婴幼儿园刚刚学了数字的孩子。
父母说出几个数字,孩子要接着往下数出一样多的数。
比如,父母说1、2、3,孩子就要说4、5、6。
父母说7、8,孩子就要说9、10...
这个游戏不只能练习孩子的专注力,还可以引导孩子掌握更多的数字。
▎大小西瓜:
这个游戏至少需要3个人,最好拉上父亲一块玩。
第一个人当排头,说“大西瓜”,但两手比成小西瓜的样子。
接着第二个人说“小西瓜”,但两手比成大西瓜的样子。
依次直到最后一人。
类似的游戏还有,母亲说“左手”,孩子举起右手。
母亲说“往前一步”,孩子就向后一步。
这类的游戏,可以破除思维的定式和思维惯性。
也是练习孩子专注力的一种办法。
03学习间歇、写完作业▎抓手指游戏:
母亲可以随便从书上找一段文字,找到文字里出现频率较高的某一个字。
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让孩子把食指放在母亲的掌心附近。
当母亲念到文字里的“小”字时,母亲就会抓孩子的食指。
孩子听到“小”字时,就要迅速抽离食指躲避。
每次玩这个游戏时,家一直一片笑声。
女儿长期学习后紧张的神经,也会由于这个游戏小小的刺激而放松不少。
然后又能非常不错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
▎衣服拍一下、食物拍两下:
这个游戏可以结合语文、英语等学习过的词语来玩。
在小学一年级的英语里,每个单元学习的都是相相同种类型物品的词语。
母亲就能挑出一组衣服类的单词,和一组食物类的单词,混合在一块。
当母亲念到衣服类的单词时,孩子拍一下掌。
当母亲念到食物类的单词时,孩子拍两下掌。
如此既能让孩子在学习间隙放松,又无形中帮助孩子强化所学到的单词。
成效杠杠的。
▎数字6的倍数:
这个游戏合适大一点的孩子,跟大人一块玩。
一人说一个数,但轮到带有6的数字,与6的倍数的数字的人,就不可以说话,用拍一下掌代替。
这个游戏,很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大脑的运算能力,大人有时都会算错哦。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
天才,第一是注意力。
这个注意力,应该是孩子自发的、自然集中的注意力,而非大人强迫的。
把孩子被手机偷走的那些碎片时间,拿来跟孩子一块玩这类有趣的注意力练习游戏。
孩子肯定能在游戏中,无声无息地,玩出一身专注的能力,玩出一个不同的将来。
作者介绍:嗨,我是娇娇妈,专注于服务数百万母亲的家庭教育平台。我的文,偶尔理性冷静、偶尔温暖深情。但愿,大家相识后,你懂自己也懂孩子。
(图文来自互联网,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