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犯了错误在所难免
然而,怎么样批评孩子
让他们真的认识到我们的错误并改正
是每位爸爸妈妈需要学习的一门艺术
当孩子犯了错误后
他们期望听到的批评是哪种呢?
一块儿看
1
他期望
你的批评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
在某期电视节目中,一位母亲由于孩子上课不好好听课而大声训斥女儿。
训斥的地址是正值饭点的餐厅,这位妈妈却全然不考虑旁人的见地对女儿一通教训,女儿被母亲骂得伤心,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对孩子的赞美可以公开,批评却要私下里进行。在公共场所批评孩子,会很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让孩子变得自卑,甚至对爸爸妈妈充满怨恨。
胡适在《我的妈妈》中曾写道:“她从来不在其他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妈妈永远不会当其他人的面斥责胡适,一直会等到晚上人静时,关起门来教婴幼儿教育子,由于在她看来: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其他人听的。
一个在犯了错误之后胆战心惊的孩子,假如了解维护他的自尊,他便想听你的话,将来对你也充满感激。
2
他期望
你的批评也能夹着赞美
批评孩子时,未必用负面、刻薄的语言,也可以用一些一定的话语。
先一定某些方面的优点,再让他自找其他方面的问题,让孩子在情感上感觉到接纳,顿悟以后努力的方向。
譬如孩子写作业,写数学时还非常工整,但因着急看电视,把后面的语文作业写得非常潦草。
有些爸爸妈妈看到如此的作业,比较容易生气地说:“哎呀,你看你多粗心!”
其实,你仅需说:“我更喜欢你写的数学作业,写得非常整齐。”
要让孩子了解,爸爸妈妈不是只盯着他的错误和缺点,他的优点和做得好的地方,一直被大人看在眼里,孩子也能在爸爸妈妈的这种“暗示”中深思自己。
无效的批评是伤害,正确的批评不会打击孩子积极向上的热情。
3
他期望
你的批评声不那样刺耳
互联网上有如此一则热帖:
我的孩子滑倒了,把麦片撒满了地毯。我没对她指手画脚,而是把她抱起来,换了她的衣服,然后让她帮我一块整理烂摊子。
这段时间,没流眼泪,没被羞耻,也没大喊大叫。以前发生这样的情况,我的爸爸妈妈会非常生气地骂我。我拒绝变成和他们一样。
原来的“亲子大战”,就如此在大人的冷静处置中平息。
批评孩子,必须要明确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打击孩子,更不是为了发泄情绪,而是为了帮助孩子,让他意识到我们的错误,帮他找到改正错误的方向。
孩子能否听进来你的教育,不在于你的话狠不狠、声音大不大,而在于你是不是理性和坚定。
先处置好我们的情绪,再来谈教育。走近孩子,蹲下来,看着他们的双眼,把要说的道理尽量简洁地说完。有时,语言简洁更能直击孩子的内心。
4
他期望
你的批评能为他指明改正的方向
孩子太容易犯了错误了,但这不是一件坏事。孩子只有在不断犯了错误、改错的过程中,才会渐渐了解不少事情。在教育时,大家的精力应放在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上。
给孩子提出改正建议和期望,让孩子考虑解决方法并付出行动,譬如:
把画画的颜料弄到了地板上,就要自己整理干净;
和小伙伴吵架了,告诉他重归于好的办法;
打碎了奶奶的花瓶,怎么样存零烧钱买新的……
给孩子指出一条可以改正的路,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感觉到自己错在哪儿,了解怎么样弥补,孩子的责任感也就培养了起来。
5
他期望
批评不会干扰你对他的爱
常常看到一些父母批评孩子是用抛弃作为威胁:“你一个人在这吧,我管不了你!”说罢,扭头就走,剩下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边哭边追。
这种批评是一种情感上的“暴力”,非常伤孩子的心,让他们感觉自己遭到冷落和忽略,知道到深深的不喜欢。
批评孩子要有温度,孩子的心灵才能得到健康的进步,他们或许会偶尔抱怨爸爸妈妈的“冷漠”,但内心深处却了解爸爸妈妈深爱着他们。
批评后,建议父母适合用语言或者肢体的接触,给予孩子心理安慰,这种方法会让孩子充满安全感,亲子关系也不会因此受伤。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外犯了错误时不会对父母隐瞒,甚至说谎,他们会选择与爸爸妈妈坦诚、商量对策,由于他了解:犯了错误,并不会改变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
这就给了孩子面对错误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