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教育部召开媒体发布会,介绍了秋天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状况。
吕玉刚指出,在落实学校承担的“双减”工作任务方面,需要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严格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纪律。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做到四个“严格”:
义务教育学校要做到四个“严格”
严格实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能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
严格实行教学计划,不能随便增减课时、改变困难程度、调整进度,不能借助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严格实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父母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需要父母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能需要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严格实行考试管理规定,不能违规组织考试,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适合方法告知父母和学生,不能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消息发布后,关于开学后的变化冲上热搜,其中,关于一小学二年级取消笔试考试和“不能设置重点班”引起广泛讨论!
不能按成绩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关于不能设置重点班,原文表述是:
不能按成绩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不能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
严格实行教学计划,不能随便增减课时、改变困难程度、调整进度,不能借助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严格实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父母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需要父母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能需要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不能违规组织考试,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适合方法告知父母和学生,不能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所谓重点班,就是学校重点培养的班级。
重点班集中了全校成绩拔尖的学生,配置顶级的师资,拥有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成为学校升学率和知名度的保障。
但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无疑助长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倾斜了教育资源的配置。因此,国家一直明令禁止学校采取此类编班方法。
国家明令禁止学校采取此类编班方法
《中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明确规定: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学校,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时改正;情节紧急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职员和其他直接责任职员依法给予处分。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并推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在“1.1维护学生平等入学权利”中提出: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编班过程邀请有关职员参加,同意各方监督。
2020年3月,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推行策略:各公办学校需要推行均衡分班,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办各类重点班、实验班、快慢班、特点班。
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水平评价指南》,在学校办学水平评价中提出: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快慢班;落实控辍保学登记、报告和劝返等责任;没有违规招生、迫使学生转学退学等问题。
2021年8月,“双减”手段正式发布。在“提升校内教育教学水平”方面第三明确:规范教育教学秩序,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学校不能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试,严禁划分重点班、实验班。
网友评价出现两极分化
教育部“不设重点班”的消息一出,第三引发网民热议。
支持方觉得,取消重点班既能在一定量上保障孩子们同意公平教育,又能让孩子免于升班重压,就连父母也不需要再操心分班问题,实在是一举多得。
但也有人觉得这项规定不符合实质,重点班的开设是“因地制宜”的最好体现。
况且,师资差异、升学重压等客观原因并没消失,小范围内追求公平,事实上没办法达成。
虽然“规定”的初衷是主张公平教学,均衡师资力量,但多数网友对如此的规定还是持保注意见:
上海已有些重点班如何解决?
现在就上海的状况来看,所谓的分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重点班,一种是分层教学。
近年来,已经明确规定不可以设置重点班、超前班,但民间总有一些流传,譬如说大名鼎鼎的市北理、华育理、建平实验大小理……等等,都是以往名震学校届的精英班。
就现在的明确规定下,这种分班是坚决不被允许的,但据父母反馈,一些学校存在以设置乐器特点班、外语特点班等形式作名字,事实上进行重点班教学等等……
另一种是公民同招后,不少学校,主要以民办为主,都实行着分层教学的形式,其中被当作典型的便是文来中学的“四层七级”走班制。
这种分层教学也是以学生实质的学习力作依据,进行流动上课,那如此的形式是不是也违反了目前的教学纪律?假如需要整改,那以往已经分班分层的年级开学后何去何从?
值得父母注意的是,近两天闵行区的七宝文来学校立刻迎来新生,学校负责人提到:
七宝文来将推行“三层六级”动态分科分层走班教学体系,而所需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储备,全部和文来初中共享。
所以记者猜测,“分层教学”的基础是因地制宜,是得到教育部认同的,不过将来怎么样真切落实到审察和实行,还未发布具体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