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日前,上海进才中学东校校长郑钢,在2021级预备新生父母会上进行了一番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演讲,探讨了在新年代的背景下,学校和家庭各自该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在演讲中,郑钢特别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和具体操作办法。他觉得,学校的任务是要立“德”养“育”;父母的任务是要处置好家庭关系,与孩子一同成长。在新学期开启之时,愿以此文与大伙共勉。
01
家庭与学校
应该互相信赖又各担责任
我常常听到一句话: “老师,我把孩子放在学校里,靠你们了”,这是父母对学校的一种信赖。教育应该有这种情怀——学校有责任培养和教育好每个孩子。
张晓风说过:“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而颖悟的小孩子,多年将来,你将还我一个什么样的年轻人?”当一所学校对这句话有深刻的理解,具备警觉和敬畏之心,清醒地认识自己使命和价值时,肯定是一所好学校。
但,从这种话中,好像还可以看到家庭教育的逃避,仿佛只有学校的责任,而没家庭的义务。没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没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一个人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
然而,日常部分教师和父母对家校共育的理解还不到位,责任边界模糊,致使家校共育停留于表面,很难达成预期成效,有时甚至产生矛盾和分歧,最后影响孩子的成长。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应该像好的婚姻关系。
第一是互相信赖和理解。学校和家庭也要互相信赖和理解,没信赖,就没办法维护好的关系,这是前置条件。
第二是各自承担责任。目前有的家庭教育上存在“爸爸缺位”的现象,爸爸只负责工作赚钱,在外打拼,教育子女的事全由妈妈承担,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学校和家庭的关系也这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自具备不可替代有哪些用途。
还有一种不正常家庭关系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所有些事情都可以为孩子的学习让步。
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永远是非常重要的,但凡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层出不穷的问题。著名家庭排列系统的开创者海灵格提出:幸福家庭关系是如此的,夫妻两亲密并肩站立,孩子站在爸爸妈妈的前面中间地方,如此的关系是等腰三角形,具备稳定性。
当你不以夫妻关系为第一位的时候,孩子自然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和睦温馨的家庭,负责任但了解放下的父母,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家庭环境。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克莱尔说过:“这个世界上所有些爱都以聚合为最后目的,只有一种爱以离别为目的,那就是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爸爸妈妈真的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快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离别出去,这种离别越早,你就越成功。”
02
家庭教育具备学校教育所没的优势
家庭教育应该做些什么?在保证身心健康的基础上,着眼于习惯、心态、意志的、价值观的培养。
大伙对身心健康的重要程度的认识不容置疑,但有时当你被自己家里孩子抱什么班,或者成绩止步不前所焦虑、困扰时,常常会一叶障目,情感超越理智。
风物长宜放眼量,大家应该看到孩子的长远进步,而不要被眼前的成绩“内卷”和“焦虑”。为何大家会焦虑?
一直看到孩子的缺点,而没看到孩子的优点;
一直看到那些时尚的谬误,而没倾听孩子的心声。
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培养,要紧的不在于孩子可以考多少分,而在于把他培培养为一个“完整”的人,完整的人不是用分数带来衡量的,而是是不是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是不是具备人文情怀和责任感。
在习惯、心态、意志的、价值观等培养上,家庭教育具备学校教育所没的独特的优势。
一方面,家庭教育是个别化的教育,个别化的教学一般比集体化教育的成效来的好。
其次,家庭教育的教育机会、场域、载体比学校密集的多和丰富。
譬如,在培养学生具备好作业的习惯上,家庭里的契机比学校里多的多。孩子什么时间开始做作业,是不是可以迅速、准时完成,有否准时评估作业完成状况等,老师总是没办法了解,鞭长莫及。
发挥父母在孩子作业习惯培养有哪些用途,并非需要父母一块儿做作业或者批改作业,而是叫你通过作业这件事,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实行能力、责任意识、自控力和毅力等等。一旦孩子具备这类能力,作业完成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
在谈到价值观的时候,家庭教育更具备举足轻重有哪些用途。
家庭教育是终身性、示范性的教育。爸爸妈妈与孩子生活在一块,每时每刻不起着榜样有哪些用途。
是不是和孩子在国歌响起的时候,一块站立,致注目礼;
是不是一块推荐观课的感想;
假如你这么做了,这是最好的教育,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春风化雨。
其实,日常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只须做个有心人,教育的有心人,大家可以处处和孩子一块成长。正如法国艺术罗丹所说:日常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双眼。去爬一座高山、体验一次远足,做一顿四菜一汤……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历程。
现在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但缺少对于品格和生活的教育。所以孩子们常常没掌握如何处置好自己、别人与社会的关系,怎么样具备家庭责任感、学习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心理学家汉斯说过:“对于一个人来讲,拥有诸如坚韧、勇敢、冷静、理智、独立等性格,无疑就等同于拥有了一笔巨大财富。坚韧会叫你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勇敢则叫你可以面对所有挫折,冷静和理智会叫你永远维持清醒,独立则会叫你不受别人的摆布。相反,假如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懦弱、胆怯、冲动、依靠性强的话,那样恐怕他一生都将一事无成。”
很多家庭忽略家庭关系和幸福生活的进步,家庭教育出现常识化和学校化的误区。家庭教育要孩子在家庭日常拥有走向独立与幸福的能力,从内心生发出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人格力量。
我想不止是我的看法觉得家庭教育要紧,专家的调查和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的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最需要的是“有温暖的家”。“有温暖的家”排在学生心目中生活非常重要事情的第一。无论是小学四年级还是初二学生,在他们的观念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均为“有温暖的家”,其选择比率分别为39.3%和49.4%,远高于对其他价值追求的选项。
初二选择“有温暖的家”的人数比率比小学四年级高10.1个百分点,表面上看,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的依靠明显降低、渴望独立,与父母的交流和相处时间降低,但事实上家庭在他们心中地位反而变得愈加要紧。
03
学校任务
是落实“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
说到学校教育的职责,我想主如果在确保学生身心健康进步的基础上,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进步。
这“德”是指具备好的大德、公德、私德。
五育是指培养学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进步。
在培养目的,我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第一要培养具备德性的人,这个德性就是大家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那学校是怎么样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进步的呢?我想三个渠道。
第一个渠道是校园文化。具备积极向上的文化,大家进才东校文化有个特征,叫“暖”,是团结、关爱、宽容的文化,而且是多维度的,师生、生生、教师与教师之间。
第二个渠道是活动。学生通过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成人格的升华和锤炼,并在活动参与中不断地探索自我,找寻自我。大家学校有春夏秋冬季节四季主题节,有奥林匹克运动节,有感恩系列活动,还有年度主题词推荐等等。
第三条渠道就是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常识的主阵地,但不止是常识学习的地方,还是学生情感、价值和态度培养的主阵地。真的好的价值观教育肯定像盐溶在水中一样,自然地融入活动参与和课堂学习,而不是单纯地说教,应该有体验,有代入感,有触及灵魂。真的好的课堂教学是生命的对话,灵魂的对话。
无论是哪一条渠道,我想总结起来是一个词“课程”,学校的所有活动、历程和体验皆课程。学校的使命是为孩子提供优质的课程,使得孩子在历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享受成长的快乐。
04
与孩子一块成长
今天你们的孩子成为了中学生,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也就意味着你们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我相信你们中的绝大部分从没过中学生父母的经验。父母要与孩子一块成长,去面对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不久前学校家委会上,有个父母和我谈了她的困惑:
以前小学的时候她常常担忧他的成绩,焦虑点在学习上,但目前转方向了,面临着亲子关系的问题,孩子不愿与爸爸妈妈交流,感到家庭生活无趣等,缘由在于孩子大了,常常有我们的想法了。
当时我立马一定了这个父母的想法,觉得她看到了问题,大家有时最大的问题是看不到问题,一味地凭借经验和父母的先天肢体和性格优势去简单暴力地解决问题。
今年高考考试后,有位叫毛祖辉的父母成为网络红人,刷红全网。
于是,毛祖辉向家人宣布了一个要紧的决定:
“我和你们一块参加高考考试,我就不相信高考考试可以击败你们,我也期望能战胜高考考试,成为你们的榜样。”
尽管在迎考的过程中,毛祖辉面临着记忆力衰退、新高考考试题型变化大、受伤住院等挑战,但他一直没舍弃,坚持到走上考场。
最后的考试分数对于他已经不那样要紧了,毕竟这段历程,将成为一家人最幸福也最难忘的时光,也勉励着儿子不断努力。
无论是大家学校家委会的那位父母,还是毛祖辉,他们一同的特征是成长型、深思型、行动型的父母。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是去指责或者舍弃,而是在自己身上探寻问题的根源,并用我们的行动去教育孩子。有句话非常有道理,爸爸妈妈的身教,是最好的家教。
有一个问题非常重要,大家要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与今天孩子的特征:
譬如他们从小见多识广,关注新鲜事物,追求个性;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具备强烈的孤独感,由于是独生子女,当然目前还要面临二娃、三娃之后的心理落差问题;
他们意义感比较薄弱,意志弱差,遇到事情容易走极端;
还有他们是互联网原住民,生命观比较虚幻或者虚拟,具备不稳定的状况。
当大家认识到孩子的成长的变化和特征,体验到孩子的感受时,我想大家的家庭教育成功一大半了,也意味着大家的父母在成长。
本文节选及整理自2021级预备新生父母会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