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在城区小学全方位实行营养配餐,本是为父母分忧的服务却引来反对声一片。担忧孩子们吃不好?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问题没那样简单。
中小学配餐在当地是新事物
从2019年9月开始试点,到今年6月在呼和浩特城区小学全方位推行,营养配餐服务一直随着着质疑声浪。
呼和浩特教育局有关员工说,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三部分群体:一是小饭桌经营者,他们担忧买卖被抢;二是家住学校附近的学生及父母,他们没配餐需要,担忧作息时间调整后影响午休;三是有教师感觉实行配餐后,无形中工作量加强太多。
半月谈记者采访获悉,营养配餐的直接起因是呼和浩特人大代表议案连续两年提到小饭桌无证经营和扰民问题。为解决小饭桌乱象,也为回话部分父母中午没办法接送孩子的呼声,营养配餐才开始推行。
营养配餐到底如何?半月谈记者实地走访了部分小学。中午放学后,腾飞路五年级2班的18名学生没忙着整理书包回家,他们排队来到教室门外,装有午饭的保温箱在5分钟前已按时送达。可收购餐盒内装着米饭、鸡腿、油麦菜炒肉和素炒豆芽。“不是山珍海味,但营养安全。”腾飞路小学校长杨敏说。
学生在吃午饭的时候,老师和父母也没闲着。“天天中午都有陪餐老师和孩子们一块吃饭,除此之外还有十几名管理老师在各楼层巡逻。”杨敏说,天天有超越1/3的老师参与配餐的保障和管理工作。
为了让学生吃得安心,父母成立了伙食委员会,监督、管理营养配餐事宜。腾飞路小学“伙委会”的父母代表巴特尔说,每一个年级派出一名父母代表组成校级“伙委会”,这6名父母代表轮流到学校监督配餐工作。在父母细心监督下,配餐公司添置了保温成效更好的保温箱、明确标注出每道菜的主料和配料,配餐水平不断提高。“配餐是个新事物,父母也不懂如何做,只能发现一个问题改进一个问题。”
争议焦点不止是一顿饭
呼和浩特教育局在5月就营养配餐工作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13万名中小学生及父母中,对营养餐配送有需要的比率超越45%,但现在参与营养配餐的73所小学、2所中学中,学生在校就餐量不足30%。有的父母和教师对营养配餐顾虑重重,不只担忧能否吃好饭,更对配餐后出现的一系列新状况心有不满。
父母最大顾虑是担忧孩子休息不好。拓展配餐工作前,小学午休时间一般是150分钟,目前午休时间缩短到90分钟。有父母表示,大部分学校没可供午休的场合,孩子们只能横七竖八地趴在书桌上休息一会儿,担忧长期下去影响身体发育。呼和浩特17中的学生父母赵女性去年为孩子选择在校配餐,今年又改成了中午回家吃饭。
学校实行配餐后,午休时间缩短,下午放学时间相应提前,给父母接送带来新的不便。小学二年级学生父母陈先生说:“配餐制把作息时间全搞乱了,放学时间提早1个多小时,下午3点半就去接孩子,上班的父母只能请假出来。”
没办法按时接孩子的父母,可以选择为孩子报名参加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但课后延时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父母抱怨是在费时。小学三年级学生父母白先生说:“延时服务只不过对孩子进行看管,没真的进步他们的兴趣喜好,感觉天天的时间都浪费了。”
多位小学校长告诉半月谈记者,延时服务水平低,主要因为学校没钱聘请专业的老师。而财政补贴不足,也是教师对拓展营养配餐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据悉,呼和浩特现在还没为陪餐老师发放补贴。一位小学老师说:“老师每周轮流陪餐1次,年轻老师可能要陪2至3次,下午放学后还要拓展延时服务,备课等工作只能晚上加班做。工作量上来了,补贴却没到位。”
据统计,呼和浩特已拓展营养餐配送及课后服务的中小学中,表示工作负担增加的教师占比超越75%。教师的工作负担增加及相应待遇发放不到位等矛盾较为突出,致使中小学教师中觉得该项工作必要性一般或没必要的占比超越70%。
呼和浩特教育局学生营养餐配送工作项目组负责人马波说,营养配餐只不过解决了学生中午用餐的问题,但学校进步和父母需要之间还有很多不匹配之处。有老师说,父母需要学校做的太多了,既要教书育人,又要看管照顾,还要提供优质的课外服务,远超学校的能力范围。
责任边界:学校到底要管多少
孩子中午没地方吃饭、放学后没人接送,父母对此烦恼不已,而学校好像成知道决这类难点的唯一责任方。营养配餐、课后延时都是学校提供的教学以外的服务,不只不可以脱离学校教书育人的本质,还要做到非营利、满足多元需要,这给学校增加了非常大重压。
孩子是学校的学生,也是家庭的一员、社会的成员。保障孩子健康成长,不应只由学校一肩挑,父母、社会都应承担起相应的义务,降低学校的社会化服务,使学校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中。
明确学校的责任边界,为老师“减轻负担”,给学校“松绑”。“老师的精力是用于教学,还是管学生吃饭?”这种吐槽不无道理。有教学任务的教师还要管理学生吃饭休息,既当老师又当保姆,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工作重压。多位中小学管理者建议,可通过增加待遇、增派员工等方法,减少教师群体工作负担,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鼓励第三方参与学生服务,以多元主体满足多样需要。拓展营养配餐后,还有部分学生有到小饭桌进行午间推广托管的需要,可对小饭桌严加管理、提高水平,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
呼和浩特一项调查显示,有20%的父母有付费参与课后服务的需要,但课后服务收费现在没依据,学校不敢拓展收费课程。多位教师和学生父母建议,有关部门可拟定课后延时收费的政策,联合社会培训机构,将他们引入校园一同办好延时服务。
孩子的教育在学校,但父母不可以把孩子丢给学校做“甩手掌柜”,应承担起应尽的义务。多位教育工作者表示,家庭教育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要紧一环。要畅通父母参与学校治理的机制,学校拓展配餐、课后延时等服务,需要父母、学生、学校三方打造起监督和评价机制,提高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