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出生,迎接他的就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色彩带给大家美的享受,孩子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伴随视觉发育的成熟,通过认识色彩、感知色彩,来渐渐赏析并享受色彩描绘的这个漂亮的世界。
出生世界是黑白的
场景1、
小孩子出生了,父母精心布置了他的小窝小床上方挂着一个五彩大方球,床头是琳琅满目的小玩具,床围则是五彩缤纷、各种图案的画片。年轻的爸爸妈妈相信,如此一个视觉刺激非常丰富的环境,必然会促进小孩子的智商开发。
然而,小孩子仿佛对这个小窝并没太大兴趣,他甚至都懒得看上几眼,他只喜欢盯着墙上一只黑白相间的钟。这是为何呢?
剖析:
在孩子新生0~4个月里,他的视觉还不敏锐,看到的色彩、形状大多是模糊一片,但对黑白两色却非常敏锐,并且,因为最早接触的是母亲的胸部,所以,更钟爱靶心图像。这个时候把再多的色彩堆在孩子面前也是徒劳,相反,过度的刺激还可能让孩子变得烦躁不安。
如何做:可以尝试一些有针对性的办法
1.把床围的图片换成黑白几何图形、黑白的人脸图案、黑白靶心、棋盘图形等。也可以让孩子仰卧,将图片放在他正前方距双眼25厘米处。当孩子注意到图片后缓慢地水平或垂直移动图片,吸引孩子追视,增强他对黑白色调的敏锐度。
2.降低床饰和悬挂物的色彩,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使孩子一睁开眼,就能看到有一个彩色的环境,但又不至于过杂过多。还可以时不时地给孩子展示红、黄、蓝色的玩具,刺激视觉,为进入视觉色彩期奠定基础。
3.孩子和母亲的衣服也应该多些色彩变化,最好不一样的色系、色调都要有,以免因长期看同一色系,引起视觉迟钝。
4个月开始进入彩色世界
场景2、
咪咪妈一看就是个安静淡雅的小女性,她的衣服都是那种叫人感觉非常舒服的粉灰色、亚麻色,家的布置也都是这种色调。她不喜欢那些浓烈的颜色,每次站在玩具柜台前就发愁,为何孩子的玩具都是些大红、大绿的?她甚至产生疑虑,这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审美情趣?
剖析:
4个月将来,孩子的视觉神经对彩色的东西很敏锐,进入视觉的色彩期。但孩子对色彩的认知是从饱和度最高的三原色红、黄、蓝开始的,它们易于辨认;半岁将来是橙、绿、紫等。依据孩子的需要,再买回来的玩具就会让孩子高兴了。
如何做:虽然这个时候的孩子不会说话,但已经可以教给他有关色彩的定义了
1.日常的物品都是孩子色彩认知的好道具,随时随地都可用。大家用黄色的小毛巾擦擦手吧。戴上红色的小帽子。随口一句,对孩子都是一种信息刺激。
2.给孩子布置一个多彩的环境。黑白图片可以换成彩色的了,孩子非常喜欢那些比较大的彩色几何图形。房间里挂些彩色气球、吹塑玩具之类的,并常常更换,让孩子感觉到不一样的色彩。
3.可以发出声响的彩色玩具,如摇铃、音乐盒等,有声有色,孩子喜欢,还可以对视觉和大脑发育起到非常不错的刺激用途。有大的彩色图案的布书、撕不烂的书等,既能够帮忙孩子认识色彩,还能培养念书的好习惯。
4.带孩子走出家门,认识多彩的世界。察看红绿灯的变化,赏析绿草鲜花、蓝天白云,领略湖光山色、秋叶冬雪见多才能识广。
1岁将来不仅仅是正确地认识色彩
场景3、
母亲把几种颜色的积木摆在孩子面前,反复告诉孩子:这是红色的,这是绿色的。孩子抓过来,把玩了一会儿就放手了。母亲问:什么是红色的?孩子指了指红积木。母亲又说:什么是绿色的?孩子又指了指红积木。再问,孩子就不理母亲了。母亲非常是沮丧,教了半天,孩子如何就是认不会呢?
剖析:
过了1岁,孩子对认知充满了兴趣。他期望了解某件东西是哪种颜色的,这是教孩子认识色彩的好机会。同时,大家让孩子认识色彩,难道就是为了让他说出正确的色彩名字吗?当然不是,大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的视觉发育和色彩辨识能力,增强对色彩的兴趣和想象,打造是他的色彩审美。
如何做:色彩的认知,相对而言有的抽象,更难识记,应该学会让孩子可以同意的办法
1.最初只教孩子认识一种色彩,但不可以一直用同一样事物来强化,譬如认识红色,可以用红色的积木、红色的气球、红色的杯子等。假如孩子认错了,别说:这个不是红色,是紫色。而只用告诉他:这个不是红色。就能了。等孩子认识了红色之后,再给他做分类游戏,让他从几种颜色中找出红色。
2.当孩子有了第一个色彩定义之后,再教他认识其他色彩。这个时候,就能同时让他认识几种色彩了。这个时候的孩子可能已经不再满足红黄蓝绿那几种色彩了,可以让他接触一些混合色,如墨绿、天蓝等。
3.和孩子一块做色彩排列、分类等游戏,加大对色彩的认知度;2岁之后可以玩给洋娃娃配衣服等游戏,让孩子通过配色知道色彩的和谐、对比等,提升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