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金属和盐》测试题
1、单选题
1.如表列举了四组待辨别的物质和对应的辨别办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
| 待辨别的物质 | 辨别办法 |
A | NaOH、NaCl、HCl三种溶液 | 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看颜色 |
B | 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 滴加稀盐酸,看是不是有气泡产生 |
C | 烧碱溶液和稀硫酸 | 滴加碳酸钠溶液,看是有气泡否产生 |
D | 硬水和软水 | 察看是不是澄清 |
A.A B.B C.C D.D
2.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肯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
B.滤出的固体肯定含有铜,肯定不含铁和镁
C.滤液中肯定含有氯化镁,可能含有氯化铜和氯化亚铁
D.滤液中肯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
3.将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m g 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不断加入 FeCl3 溶液,测得烧杯中剩余固体的水平与加入 FeCl3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小资料)铁和铜都能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FeCl3=3FeCl2;Cu+2FeCl3=2FeCl2+CuCl2
A.FeCl3 与Cu 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置换反应
B.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铁粉的水平为 g
C.N 点对应的溶液中肯定不含有 Fe2+、Cu2+和 Cl-
D.当加入 V1 mL FeCl3 溶液时,Cu 恰好完全反应
4.有一种叫做“压电陶瓷”的电子元件,当对它挤压或拉伸时,它的两端就会形成肯定的电压,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在煤气灶的点火开关中已经用到了这种高科技的陶瓷材料,只须用旋钮给压电陶瓷片施加重压,压电陶瓷片就会产生10kV~20kV的高压,形成火花放电,从而点燃可燃气体.则这种“压电陶瓷”是()
A.金属材料 B.有机合成材料
C.无机非金属材料 D.超导材料
5.将水平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水平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氢气的水平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依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A.放出氢气的水平是C>B>A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D.相对原子水平是C>B>A
6.要一次性辨别K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的是
A.KCl溶液 B.Na2CO3溶液 C.KNO3溶液 D.稀盐酸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光亮的铜丝插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 B.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镁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雾
8.将 a、b、c 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 b 溶解并产生氢气;将 a 和 c 分别放入硝 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a 表面有银析出,c 没变化。a、b、c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b>a>c B.c>b>a C.a>c>b D.b>c>a
9.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潜水艇遇紧急状况时,也用过氧化钠来供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该反应获得的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 )
①过氧化钠是氧化物 ②实验室可借助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 ③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④反应前后部分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
10.在氯化铵固体中加入下列物质后,既能融化冰雪、又能作为复合肥料的是( )
A. B.
C. D.
11.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CO2与MgCl2溶液,产生白色浑浊 B.Mg(OH)2)与稀H2SO4,无明显现象
C.MgO与稀H2SO4,白色固体溶解 D.CuSO4溶液与MgCl2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12.下列是摘录某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一定有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在空气中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产生白雾
C.铁丝插入硫酸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D.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其表面潮湿并渐渐溶解
13.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铝的“自我保护”:2Al+3O2 = 2Al2O3
B.铁罐不可以装稀盐酸:2Fe+6HCl=2FeCl3+3H2↑
C.用石灰石浆处置二氧化硫:SO2 + CaCO3 + O2=CaSO4 +CO2
D.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Fe+Cu2 =Fe2+Cu
2、实验题
14.如图为家庭制氧机内桶架构示意图,桶上设有制氧剂投药口和出气口.已知:
i.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和催化剂
ii.本商品用于人体保健吸氧,产生的氧气需通入水中净化.
(1)制氧时,从投药口中投入药品后,立马上其关闭.
①过碳酸钠加入水中后,分解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再在催化剂有哪些用途下产生氧气.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氧气的出口为_____(填“a”或“b”).
(2)若在装置的Ⅰ、Ⅱ中放入其它试剂,可进行以下实验.
①检验碳酸盐:实验过程中,从a或b处加入试剂后,需将产生气体的一侧(a或b)密闭.其中,Ⅰ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
②研究金属性质:I中加入铁屑和过量稀盐酸,II中只加入锌粒,关闭a口.一段时间后,II中可以察看到的现象有_____.
3、判断题
15.A~F是初中化学中容易见到的物质。A、C是碳的两种氧化物,B是红棕色的粉末,D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如图(“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在肯定条件下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反应②由C→E的转化在自然界中可通过_____达成。
(3)假如F为稀硫酸反应③所得溶液中肯定含有些溶质是_____(填物质名字),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种类是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6.化学世界的“石灰”也有传奇的“三生三世”(如图),丰富物质世界,带来多彩多样的化学变化,结合材料与所学常识,完成问题。
在如图中,字母A﹣I分别代表初中化学容易见到物质。已知次氯酸钙是漂白粉的主要成分;物质C是一种致使温室效应的气体;F与H反应生成A和D,是工业制烧碱的反应原理。(“→”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问题:
(1)写出物质C的化学式_____,写出物质C的一种作用与功效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是_____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种类)。
(3)B和E的反应现象是_____。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请判断Cl2能否与D溶液发生反应,并写出你的依据_____。
17.如图,物质王国中的A~F及X七种物质玩“独木桥”游戏,其中A~F分别是盐酸、氢气、氧化铜、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六种物质中的一种。
(1)搭桥:规则是A~F搭桥后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容易见到化学反应)。已知E的俗名叫熟石灰。
①E的化学式是______,写出E的一种作用与功效______;
②A与B反应的基本种类是______;
③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过桥:若A~F分别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为X,则X可成功过桥,物质X是______。
4、计算题
18.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四份相同水平的样品分别放入等水平的烧杯中,然后分别加入稀硫酸,充分反映后用天平称量,几次试验数据如下
试验次序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所取样品的水平/g | 50.0 | 50.0 | 50.0 | 50.0 |
加入稀硫酸的水平/g | 20.0 | 40.0 | 60.0 | 80.0 |
生成气体的水平/g | 0.2 | 0.4 | 0.5 | 0.5 |
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计算:
(1)50g样品与________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样品中锌的水平分数___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3)请在图中画出加入稀硫酸的水平与生成气体的水平的变化关系_______。
19.某复合肥的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请回答:
从肥效的角度看,共有有效元素_____种。
该复合肥的有效成分之一是硫酸铵[2SO4],则硫酸铵中氮、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__。
一袋该化肥至少含N_______kg。
从“需要注意的地方”看,该复合肥料的物理性质是____,化学性质是_____。
20.芳芳同学将锌和铜的混合物23g放入烧杯中,加入肯定水平分数的稀硫酸,测得加入稀硫酸的水平与产生氢风韵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水平是______g;
计算原23g混合物中铜的水平分数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D 6.B 7.C 8.A 9.C 10.B 11.C 12.C 13.D
14.2H2O22H2O+O2↑ a 澄清石灰水 I中溶液进入II中,II中产生无色气体.
15.3CO+Fe2O32Fe+3CO2 光合用途 硫酸亚铁 置换反应 2CO+O2
2CO2(合理均可)
16.CO2 灭火 分解 放出热量
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都是碱
17.Ca(OH)2 改良酸性土壤 置换反应 Na2CO3+2HCl=2NaCl+CO2↑+H2O H2O
18.50g 32.5%
19.3 1:4:2 7.5 易溶于水 受热易分解
20.0.4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