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16年参加高考考试的高中三年级文科学生来讲,文综占的分数是很大的,而文综中地理可以说是令高中三年级生最头疼的科目。面对高中地理的计算题,多数学生是“一个头两个大”,对此,智择优记者整理了全方位的高中地理计算题的公式,高中三年级的文科生们,快点get起来吧!
重点难题:
比率尺;实质距离;外流区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耕作规范、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耕地比重;人口密度;人口耕地密度;人口增长率;城市人口比重;人口计算公式;人口总负担系数;性别比;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分类解析:
1.比率尺
比率尺=图上距离/实质距离
注意:比率尺本身没单位,但计算时应该注意图上距离、与实质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比率尺大小事实上是实质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比率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不是面积的缩放。
图上距离总是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2.实质距离
实质距离=图上距离/比率尺
在经纬网图上:
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
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playA千米,其中A是纬度
3.外流区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4.耕作规范、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规范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法及与之合适套的农技手段的总称。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区域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区域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率,三者在一定量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借助和开发的程度。
5.耕地比重=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6.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该地土地面积
7.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
8.人口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该时段初人口数
9.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
10.人口计算公式
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区域在肯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
计算公式:出生率=×1000‰。
死亡率:指肯定时期内人口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公式:×1000‰。
总和生育率:指肯定时期育龄妇女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数表示。反映育龄妇女在15至49周岁总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为假如一批妇女根据现在各年龄的生育水平度过整个生育期,则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数。
11.人口总负担系数
指被抚养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率。
其中被抚养人口指0—14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
12.性别比
性别比是人口中男士人数与女人人数之比。一般用每100个女人人口相应有多少男士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国内人口性别比是106:74。
13.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智择优推荐你继续浏览:
高中地理计算题公式你学会了吗?《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