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化学  高中  数学  初中  英语  小学 

母亲爱唠叨对孩子的伤害

   日期:2024-08-14     来源:www.biu461.com    浏览:713    
文章简介:一个人的成长就是在持续的失败中探索经验,最后走向成熟的过程,而爱唠叨的爸爸妈妈剥夺了孩子考虑的机会,他们用自以为是的爱将孩子禁锢起来,让孩子失去自由,失去训练自己独立性的机会。母亲爱唠叨对孩子的伤害1、唠叨会削弱语言的力量父母唠叨的话真的毫...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在持续的失败中探索经验,最后走向成熟的过程,而爱唠叨的爸爸妈妈剥夺了孩子考虑的机会,他们用自以为是的爱将孩子禁锢起来,让孩子失去自由,失去训练自己独立性的机会。

母亲爱唠叨对孩子的伤害

1、唠叨会削弱语言的力量

父母唠叨的话真的毫无意义吗?不是,是一直重复这种方法叫你表达的内容变得没意义。有力的语言不会是啰嗦的,啰嗦的语言是非常难留住听众的注意力的,这就是为什么父母苦口婆心说,孩子不耐烦听是什么原因。

不只这样,你还在用唠叨这种做法,剥夺孩子对真理的看重。那些有道理的话,被宝妈说成老生常谈,孩子会下意识的忽视,从而在可以防止的事情上常常摔跟头。所以,改变的第一步,就从控制自己重复说话开始:“你还有一分钟的时间赖床,这是母亲最后一次来叫你。”

2、唠叨会引起孩子的抗拒

唠叨的另一个减分项是叫人烦躁,从而升起抵抗和反叛之心。由于唠叨总是隐含这一个底层含义:你不可以,你应该根据我告诉你的做;看吧,我早就告诉你过。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总是会有我们的步骤和想法,外在的干预会会让孩子感觉重压倍增,这种重压,只能增加孩子内在的对抗。

假如你真的期望孩子成长,那你应该第一掌握尊重孩子,允许孩子积累我们的经验,十句百句的唠叨,不如让孩子亲自试试看看后果。

3、索取承诺并不可以纠正孩子的过错

唠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听到孩子说“了解了”、“将来不会了”等话为目的,听到了这类,父母才能放心,但事实上,唠叨传递的信息很有限,而这个时候孩子承诺的所有,都不足为信。

有时孩子犯的错,并没那样好改正,孩子此时答应了认错了并没什么意义,譬如孩子一直磨蹭,一直粗心,一直鲁莽等等。正确的做法,是给建议,并帮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首要条件。比如:“孩子,粗心可不是一个好习惯,大家想想如何能改掉它怎么样?”

怎么样说,孩子才会听?怎么说,才能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呢?

1.话不在多,方法要对

依据研究,一句话重复的频率与说服的成效是呈“倒U曲线”的。一旦过了适合的次数,爸爸妈妈说得越多,孩子反而意识不到这句话的重要程度,会把它当成耳旁风。

譬如,爸爸妈妈想让孩子快点写作业,可以这么说:“已经8点了(环境),你还在玩乐高(事件),我担忧你的作业可能要写到非常晚,影响你的睡眠休息(感受)。”

这种表达方法,既客观陈述了事实,也直接表达了感受,又间接提醒了孩子要快点写作业了,孩子就容易同意和实行。

2.关系大于教育

一位母亲对儿子需要非常严,可是不管她如何教育,儿子就是跟她对着干。有一次儿子又落东西了,她本来非常生气,可到校时,她忽然感觉没勇气面对老师。

同时,她开始心疼儿子:全班就他自己忘带表格,他一定被老师狠狠训斥了吧。于是母亲一反正常状态,没说教,反而把落下的水壶也一并给了儿子,还温顺地拍了拍儿子背部。破天荒的,儿子主动认了错。

那晚,儿子还一改往日执拗,母亲让他做的事,他都很愉快地去做了。

关系打造,教育才会真的发生。爸爸妈妈想让孩子听话,可以先蹲下来去理解孩子,教育才会由“控制–对抗”转为“尊重–同意”。只有当孩子感觉好的时候,他才能做得好。

3.身教大于言传

有一个男生,平常喜欢浪费食物,爸爸妈妈常常苦口婆心和儿子讲道理,但就是不起用途。后来爷爷就教了父亲一个办法。

那天男生照常把馒头皮丢了,父亲一言不发,把馒头皮捡起来放进了我们的嘴里。儿子大吃一惊,但父亲只不过意味深长地看着他。

吃西瓜时,儿子又习惯性地只咬了最上面两口就扔掉,父亲接住了西瓜,直接吃了起来。

儿子一下急了:“父亲,你别如此,我错了。”一把抢过西瓜,吃得干干净净。自此,儿子再也没浪费过食物。所谓费尽口舌不如耳濡目染,把道理用行动的方法传递给孩子,才是最高级的教育。无声的言行,比任何道理都有效。

为何爸爸妈妈总爱唠叨孩子呢

1.对孩子过度关心

爸爸妈妈们一直怕我们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于是喜欢不断地在孩子耳边碎碎念,这其实是爸爸妈妈对孩子过度关心的一种表现。譬如每到秋冬季节都会上热搜的“秋裤”话题,讲得就是网友们吐槽母亲唠叨自己穿秋裤的事情,网友们调侃地称之为“有一种冷,叫你妈感觉你冷”。

2.对孩子需要过高

不少父母都对孩子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于是对孩子需要非常严格。我的同事小林就是这样,这种父母眼里一直盯着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不断用言语去教育孩子,企图通过喋喋不休的“洗脑”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3.感觉自己经验多

相对于孩子来讲,父母无论是社会经验还是生活经验都要丰富得多,所以不少父母都爱仗着自己经验丰富去指挥孩子,不停地对孩子唠叨来唠叨去,生怕孩子走弯路。这种父母总感觉自己是为孩子好,却不知自己是在以爱孩子的名义绑架孩子的自由。

 
标签: 亲子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