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青春期阶段父母需要特别看重,只有在日常获得孩子的完全信赖,孩子才会毫无保留地想和爸爸妈妈沟通交流。所以,想要让青春期孩子打开心扉,第一步就是获得孩子的信赖。
女生青春期如何教育和交流方法
(1)将以往的控制教育,转为适度的赏识教育
棍棒教育的弊病,相信不少父母都已经感觉到了。棍棒教育不只可以促进亲子矛盾加剧,甚至会让亲子关系就此破灭。有些爸爸妈妈在管教女儿长期使用棍棒教育的状况下,女儿也誓死反抗,结果双方都疲惫不堪,于是父母开始舍弃女儿:“我不管你了,自生自灭随意你。”
现在,很时尚一句话“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其实并不是空话,相反这正是无数爸爸妈妈靠着实践而获得的真理。父母在赏识女儿的过程中,不只强化了女儿某个行为的正确性,同时也激起了孩子的兴趣和动机,让女儿时刻怀揣着一种“我要做得更好”的心态,来严格约束自己。
(2)从细节处,发现女儿的亮点,并予以认同
不少父母都有一个通病——女儿细小的变化和进步,父母永远看不见;父母每次最在乎的都是女儿的哪儿又错了,哪儿又不对了……无限放大女儿的缺点,将女儿的优点无限缩小化,这是大部分爸爸妈妈最善于的事情,也是最错误的做法。
为人爸爸妈妈,大家要用一双伯乐的见地去发现女儿的亮点。譬如:女儿青春期的时候,对亲情看得比较淡,平时里看见某个亲戚都懒得主动打招呼。但突然有一天,女儿心情愉悦,主动和亲戚打招呼,还父母里短的聊了不少。这时,父母可以在当天单独把这个事情拿出来进行点评,让女儿了解我们的每个进步,其实父母都放在心底。如此一来,女儿也更想用高标准来严格需要自己。
(3)注意说话语气,以维护女儿自尊心为出发点
这两天,我有一个粉私聊我:“曦曦妈,我的女儿16岁,性格不内心但也不特别外向。她点性格特征别急躁,一生气就喜欢扇自己耳光,让爸爸妈妈看了极其心疼。”在下面的认知中,这位粉也透露自己对女儿的说话语气和态度方面,确实有点过火了。
进入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愈加强烈,可父母却习惯性把女儿当做孩子子,这也嫌弃那也看不上,满嘴讲出的都是指责和看不起。试问,如此的语气什么孩子能同意,即使是换成自己,恐怕也早已受不了了。在女儿10—十八岁这个敏锐时期,父母必须要注意说话语气,时刻维护女儿的自尊心,让女儿感觉到爸爸妈妈的尊重真的无比要紧。
青春期女生的社交,要如何合理引导
1.经验推荐
父母和老师可以与女生共享有关人际关系和交流方法等方面的经验。对于那些比较困难和敏锐的皆有咨询,可以给她们推荐我们的青春期历程,在乎保证“说心话”,而非指责和批评。
2.丰富女生的趣味活动
在青春期历程的地步,女生们的兴趣喜好得到了非常大的进步及拓宽。父母和老师可以从娱乐活动中,来促进女生们的交流,比如组织女生们一块参加电影、运动、文化、换情及爱心服务等活动,这将给她们带来更多的社交机会。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现什么交流问题
陷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枷锁,拒绝与爸爸妈妈真诚交流
青春期的孩子处于生理心理半成熟状况,这时的孩子过分急于表达自我,而容易陷入每件事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认知当中,遇到事情容易钻牛角尖。对于爸爸妈妈平时的引导教育,急于摆脱,不情愿与爸爸妈妈进行真诚交流。
譬如孩子自己觉得他是学校中最懂电脑的人,但电脑比赛却没选上他,他觉得遭到了不公平待遇。但这种问题跟爸爸妈妈交流,好像没任何用处,所以孩子不会选择和爸爸妈妈交流。
争强好胜的心理驱使,对爸爸妈妈的差异性思维选择性屏蔽
争强好胜是青春期孩子的另一个心理特点,他们急于自我认同与被外面认同,所以陷入自我盲目崇拜中。一旦爸爸妈妈发表了与他们的认知有差异化的建议,就会选择性不予理睬,果断屏蔽。由于在他们的内心中,除去自我既定认知思维以外,不允许另外一种差异化思维认知存在。
譬如孩子自觉得见多识广,涉猎广泛,而爸爸妈妈却在方方面面是门外汉。他会觉得爸爸妈妈什么都不懂,讲出的话也和他的理解相去甚远,也就是代沟太明显,所以和爸爸妈妈没一同语言,说还不如不说。
抵抗情绪加深,对爸爸妈妈的需要秉承任何事反着来的逆反做法
逆反是青春期孩子的另一个强烈表现,对于爸爸妈妈的需要,他们一直下意识地产生敌意。爸爸妈妈越是需要,他们越是反着来。好像只有通过如此任何事反着来的做法,才能向外面证明他们已经长大。
譬如爸爸妈妈一直期望孩子获得好成绩,一遍遍的唠叨,孩子就烦了,反而越发不喜欢学习,就和爸爸妈妈对着干,做个爸爸妈妈眼中的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