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国家有关政策的推行和监管力度的加强,前几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全国中小学教程的“奢华风”现象得到有效抑制。国家进步和改革委员会网站的消息显示,2006年秋天,全国中小学教程价格平均减少11%,降价总额近12亿元,平均减轻每一个学生秋天学期教程负担约6元,减轻每一个学生全学年教程负担近10元。
尽管这样,中小学教程浪费问题仍不容忽略。《重庆日报》日前的一篇报道说,中考结束的王乐将两大口袋不再用的课本提到废品收购站,按“废纸”价只卖了15元,仅换回了一本书的价钱。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数据,2008年中学课本出版4858种,总印数145435万册,定价总金额1017546万元;小学课本出版5172种,总印数136923万册,定价总金额664339万元。若这类课本不可以得到第三借助,每年导致的巨大浪费很难估量。
同时,当下还常见存在中小学教辅读物数目庞大、粗制滥造等问题。《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31日报道指出,上海教委教研室曾花10万元购买了1800册教辅读物,发现至少有70%是粗制滥造,抄袭、抄错现象比比皆是。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等教育扩招后,高校教程需要量和出版量迅速增长,其中的教程浪费问题也亟待解决。
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国内大专及以上课本1998年出版7529种,其中新出版2903种,总印数9809万册;2008年出版34881种,其中新出版13371种,总印数30634万册,分别比10年前增加3.63倍、3.61倍和2.12倍。
去年9月,《楚天都市报》的一篇消息引起多方关注。报道指出,高校教程俨然成为最丰产的学术范围。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即便是按精准匹配的方法检索,也能搜索出180条书名均为《市场推广学》的教程,其中138条的出版时间为2000年将来。与此类似,该馆显示的同名书本中,《证券投资学》教程76种,《金融学》教程73种,《中国法制史》46种,以上结果均为书名相同的教程。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光礼曾表示,教程在不少高校里都计入学术成就。部分教师为提供职称评审材料撰写教程,觉得这是一种捷径。
周光礼指出,教程是核心的教育载体,海外的高校教程,只有学力深厚的学者才敢撰写,在国内高校,老一辈学者对撰写教程也很小心,不随便动笔。而近些年来,教程却好像成了每人都可试水的范围,部分撰写者没维持应有些敬畏之心。“看上去可选择的教程多了,事实上,大部分是千篇一律的重复撰写,不过是一种不真实兴盛的学术泡沫罢了。”
人大出版社总编辑周蔚华在“60周年中国教程建设的道路”高层平台上发言时指出,一些学校自编教程现象紧急。同一门课程有数不清的教程版本,所有些大课、基础课、核心课都有上百种甚至上千种教程,内容大同小异。目前出版业形成了一个怪圈,各利益有关者均在高校教程范围大干快上,学生反而没话语权,成了教程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受害者。
对此,有学者呼吁:大家到了该清理“山寨教程”的时候了!
他觉得,在近几年出版的高校教程中,不乏粗制滥造、低水平抄袭的“山寨教程”。这种教程不只让学生眼花缭乱,将非必须的时间用在阅读很多同质化紧急的教程上,很难进行有效阅读,同时还侵有原创作者的权利,打击他们的革新积极性。
“鉴于此,大家应该对‘山寨教程’进行清理,对其撰写者和出版商进行严厉处罚。如有必要,还可以将撰写教程与教师的学术成就、职称评定脱钩——毕竟书本是人类灵魂的结晶,不该遭到污染,误人子弟。”
除此之外,为知道决教程浪费问题,还有专家提出在国内,打造教程循环借助机制。
现在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都实行课本循环用规范,中小学教程被一些国家称为“公共用书”。在美国,一本教程至少要8个学生用,平均使用年限4~6年。
在国内,部分省已先期进行教程循环用试点工作。山东青州市从2005年7月开始,在农村中小学中推广教科书循环用计划,该市仅2005年春天开学就节省教程30万本,在校生人均减轻负担近18元。
北京部分高校也针对教程浪费问题进行了改革,譬如学生入学不交教程费,可以借上一级学生的教程、也可以自愿购买优惠教程,由此减轻学生负担,也降低教程重复征订。
不过,国内在教程循环借助,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的教程循环借助上,还没真的达成全国推广,一些有关手段也还没得到进一步落实。对此,有人提出,在教程循环借助这一点上,高校应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会、高校社团等组织积极投身这一工作。
据悉,在现在的各大高校中,“二手书一族”正日渐庞大,一些高校bbs的二手书板块人气颇高。《宁波日报》曾报道,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大三学生胡依芳,发帖向大四学长借公共选修课教程,同时表示愿将我们的部分公共教程书免费给低年级同学用。该帖在发布后,立即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发帖第二天,小胡就顺利地借到了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