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活尚且能成为孩子的审美启蒙,那音乐该是孩子心灵多么甜蜜的汁液。可音乐一旦和孩子的等级升学的筹码联系起来,那心灵的汁液还会是原味吗?
音乐考级就使这汁液串了味。
本来孩子们爱音乐学音乐就是目的,可音乐考级却使这个自然的审美目的沦为方法,变艺术享受为身心惩罚。
我一个朋友(还是音乐家)的儿子小时非常喜欢音乐,钢琴弹得自由活泼。钢琴考级后,她为了让儿子更快地进步,好升入8级9级,逼孩子练琴。直到有一天孩子的眼泪洒在琴键上,她才问:你到底想干什么?儿子说:"妈,你让我搬煤吧!"
一朋友告诉我,他在家天天定时能听见楼下传来叮叮咚咚的钢琴声,那又是一个琴童满含委屈的发泄,由于那是打铁的声音,却没铁匠的步伐感,像一个小儿麻痹后遗症病人走在不平的道上。有天看见那个"小铁匠"踢足球,腿脚利索极了,连奔带喊,脸上留下的汗,就势舔进嘴里,是甜的。干吗非让他弹琴?由于参加考级升学加分,什么父母不期望我们的孩子进重点?
我问一个朋友的女儿:目前如何听不见你练琴了?她说:我都过10级了,再说我也考上了重点中学。
眼下孩子的功课本来就重,课余就更需要孩子们放松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调节陶冶自己。音乐当然是他们喜欢的项目,孩子接触音乐最大有哪些好处就是放飞他们的灵魂,在自由的想象中开启审美大门,滋养他们创造的幼芽。
有人说,考级就是为这个目的,它可以很大地调动孩子学音乐的积极性,督促学琴检查水平,而且学琴也带动了父子两代人喜欢音乐,这有利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国内乒乓球之所以雄踞世界老大,由于大家普及率高。那样当大家钢琴也像乒乓球那样普准时,国内的钢琴艺术水平也该走向世界前列了。
正好,第二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刚刚结束,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选手第一轮就被刷掉,要了解,大家搞钢琴考级已经十年了,而且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是考级的要紧组织评判者。考级的普及和琴艺提升没势必联系。
大家认真调查基层考级的情况,就会发现结果与大家的初衷有多么大的反差。
不是有人右手盖章左手收钱滥发考级证书的吗?不是有人为使我们的孩子通过,送评委东西请评委吃饭的吗?不是有些评委互相交换评判他们的学生让其通过双方皆大欢喜吗?有些琴童为了达标在老师的指导下专练要考的几支曲子,通过将来相似等级的曲目再多一首也不会弹。
既便在非常严的规章规范下,就能考出学生的艺术等级吗?更何况全国那样大,每个考级点的评委的艺术素养未必就超越考生。
艺术和科学体育是不同的,后者可以量化重复定出客观标准。譬如跳高,1米2、1米5、1米8就能定出三个等级,譬如在肯定时间内解出多少难易的题也能分出等级。唯独艺术,是不可以这么定级的,假如真能考出等级,那也只是技术等级,这和艺术无关。
我看音乐考级惟一有哪些好处就是造就一个产业,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考级时的人力物力就不说了,围绕着考级可以出书cd、vcd办班,使得家庭音乐教师的买卖愈加红火。一旦教育部门取消音乐考级升学加分的政策,那样这门产业立刻就得坍塌。
那个时候虽然学音乐的孩子少了,而真的学音乐的孩子,惟有缘于热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