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虎妈”、“狼爸”一类的父母层出不穷,教育方法在中国父母中好像出现了两个极端,有些一味地宠溺夸赞,有些则标榜“棍棒底下出才子”。追访美国三兄弟在中国一个多月的游学之旅,母亲叶塞尼亚的种种做法仿佛也有“狼妈”之嫌:家境富裕,却让孩子们睡蒸笼普通的宿舍,顿顿面条,凉水冲澡,学武术摔得浑身是伤……这是为了训练孩子意志故意给他们找罪受吗?叶塞尼亚并不这么想,对她和他们一家来讲,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生活方法,她的口头语是:“非常艰苦,但非常有意思!”让孩子们历程各种生活,各种环境,这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的乐趣。然而,她的想法在中国却屡屡碰壁,这让她有点迷茫,而这正反映了两种教育理念的碰撞。
探寻寄宿家庭
北京父母无人应
叶塞尼亚带领三个儿子的中国游学之旅进行了一个多月,从上海辗转河南,最后一站是北京,本来他们计划在什刹海体育学校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的武术,却由于在北京没找到适合的寄宿家庭而不能已取消了这个计划。
记者一直帮助叶塞尼亚在微博上探寻寄宿家庭,从中发现了中外父母观念的差异。
一听说是三个美国男生探寻在北京寄宿的家庭,不少父母都表示了非常大的兴趣,纷纷询问具体状况,但最后却没一家真的把他们接进家门。他们的顾虑是:“三个孩子住在家,起码要给他们单独的房间或者一个比较大的房间,筹备三张床,照顾好他们的饮食起居。”不少父母感觉自己家里条件不够好、地方不够大而打消了这个念头。
事实上,叶塞尼亚和孩子们对寄宿条件的需要很低,“孩子们可以睡客厅,睡沙发,打地铺,这类大家都尝试过,甚至以前大家还在人家院子里搭帐篷寄宿,大家需要的只不过一个落脚的地方,孩子们生活都完全可以自理,并无需特别的照顾。”
和中国孩子出国游学动辄住五星级酒店不同,叶塞尼亚携带三个儿子在世界各地旅游,几乎从来没住过酒店,对她来讲,全世界的五星级酒店都是一个模样,有哪些意思呢?寄宿家庭、学校宿舍这类地方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在这类地方能飞速融入当地人的生活,结交新朋友,这类正是旅游最大的乐趣。河南武术学校的宿舍并非他们住过的最简陋的地方,在母亲的带领下,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自己动手,因陋就简,收拾好我们的生活。
不求安逸享受
异域生活苦为乐
叶塞尼亚告诉记者,她一直酷爱旅游,有了三个儿子之后,携带他们走世界更成了一家人的兴趣。她的老公斯蒂文毕业于哈佛医学院,目前是资深儿科专家,收入不菲,他们有条件享受相当奢侈的生活,但她和孩子们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方法。“当我老公在加利福尼亚工作时,我一个人携带三个幼小的孩子生活在千里以外的哥斯达黎加海边。天天要骑着马去市场上买菜,尘土飞扬。左侧挎个大兜兜着kekoa,右侧挎个小兜兜着kikko,nakai坐在我前面,最前面还要留点儿地方放菜。家没冰箱,没电视,吼猴在窗外叫个不停,半米长的大蜥蜴在铁皮房顶上跑来跑去,有时好几只在上面打架,可吵了!”问她为何要如此,她说:“异域生活非常艰苦,但真的很有意思!”
她讲到2008年初到北京的时候,她和孩子们都不会说汉语,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会省不少力气,但她却计划把孩子送到普通的小学和婴幼儿园。“来中国却要上国际学校,每天说英语,那还有哪些意思!”当时,他们全家五口人学会的中文全加在一块,也不过三个:“你好”、“谢谢”和“美国人”,叶塞尼亚坚持了我们的想法,三个孩子非常快适应了中国的生活,并学了一口流利的汉语。
在新西兰,他们常常到森林里露营,搭帐篷的任务是三个孩子独立完成的。“他们大了,应该帮大人做些事情。”叶塞尼亚说。撤离的时候,行李装进大包后,父亲爬上车顶,让孩子们把那些大包举给他。这几个包都挺重,不过孩子们喊着号子还是一个一个地举了上去。最后只剩下最重的那个,他们使出吃奶的劲儿只能抬离地面。三个孩子站在那里商量了一阵儿,改变了方案:他们先合力把那个大包抬起来,然后老二老三咬着牙撑住,老大爬到下面,在弟弟们的帮忙下,先是用背然后用肩把大包一点一点地顶起来。最后这三个小家伙居然成功地把这样重的大伙伙举了上去!
三个半人照顾一个婴儿
为何还会喊累
这类故事对中国父母来讲,好像有的不可思议,然而中国父母的故事,对叶塞尼亚来讲,也同样不可思议。“有一次我去一个朋友家,她的孩子两个半月了。她不需要上班,还雇了个保姆,她妈也搬来帮忙,我看她老公一下班就忙着给孩子换尿布洗奶瓶。可三个半人一块照顾一个婴儿,如何所有些人还都说累得要命呢?在哥斯达黎加,我自己照顾三个儿子,还有空闲在网上自学高级护理课程呢!”
叶塞尼亚说,在北京生活的时候,“小心”和“穿衣”是他们一家人最早听懂的中文。他们在湖边散步时,每次都有n个中国人好心地对她说:“让孩子小心点儿,多危险啊!”才智的老师打过三次电话,说“让才智母亲多给孩子穿点衣服!”叶塞尼亚听到这类一直一脸茫然。
叶塞尼亚对教育孩子有我们的原则,她觉得,只须不伤及甚至是不明显伤及自己或者别人,就不要去约束。叶塞尼亚非常喜欢以前那个爱和孩子们疯玩的加拿大籍“男阿姨”乔,对那个在国人看来很尽职尽责的中国保姆则颇有微词:“她总是对孩子们喊‘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弄得孩子们都不了解该干什么!”她也非常委屈:“为何中国公园的管理职员不让我的孩子们爬树。他们是孩子,是男生,应该让他们高开心兴地玩儿!”
美国孩子的自由有时也到了在中国人看来真的是“祸害”的地步。在公共场合乱跑乱跳,满地打滚。在家,就算只有10分钟玩耍时间,他们也要把几大箱子的玩具抬出来,全部倒在客厅地上。爸爸妈妈不嫌乱,但事后他们需要自己整理好。我们的事情自己做,这是美国父母毫不含糊的!
虽然常常对孩子的“妄作胡为”视若无睹,但叶塞尼亚很看重的一点,那就是孩子的礼貌!孩子们假如直接说:“给我一杯酸奶”,“我有一个问题”,父母总会严肃地、一字一顿地说:“请给我一杯……”,“对不起,我有一个……”孩子立刻了解犯错,于是加上“礼貌用语”重复一遍。
携带一点迷茫和遗憾,没能在什刹海体校学习武术,叶塞尼亚和她的三个儿子离开了中国,结束了他们的游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