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出生之前,准爸爸妈妈们就开始憧憬将来宝贝的模样,期望我们的孩子漂亮、聪明、健康,幻想他以后成为何样的人物,探讨用哪种办法去培养他。 当孩子出生后,初为爸爸妈妈的大家满怀激动地打量着自己创造的可爱生命,暗暗发誓要让孩子拥有自己所能奉献的所有,想付出所有将他塑造得愈加完美。
伴随孩子的长大,爸爸妈妈对他表现出的每一样才能都惊喜不已,然后欢欣而郑重地商讨孩子将来的进步方向。作爸爸妈妈的所有这类美好愿望和期冀十分可贵,也是成为好爸爸妈妈、培 养出好孩子的首要条件。只不过有时,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难免一厢情愿,使期望脱离了现实的基础,为孩子设定了不少扭曲的目的。孩子是爸爸妈妈爱的寄托和开心的源泉, 但不应是生活的全部。下面是易教网北京家教中心老师总结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存在的四种误区:
1.期望的误区之一——孩子像自己或不像自己
有的父母,期望孩子继承我们的某些性格优点或是拥有自己所欠缺的特质;有的父母期望孩子子承父业或是从事自己过去梦想却未能如愿的事业。期望或 未尽的期望,无声无息地背负在孩子的肩上,假如孩子恰好能如爸爸妈妈所愿,皆大欢喜。但假如孩子并不想或不可以成为爸爸妈妈所期望的那样,孩子会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 和非必须的内疚,爸爸妈妈则体味着无尽的失落,无论是孩子还是爸爸妈妈都不快乐。与其如此,为何不顺其自然,让孩子沿着他一个人的轨迹运行,施展他最善于的才能, 发挥他一个人的个性呢?孩子长大成为何样的人,不是爸爸妈妈的心愿所能控制的,孩子比较适合做什么,取决于他一个人的个性、兴趣、专长,还有环境和机会。
2.期望的误区之二——学习好才是有出息
无人不期望我们的孩子以后有出息。但什么算是有出息,理解各不相同。有人觉得世上惟有念书高,孩子读大学、硕士、博士,书读得越多越有出息; 有人觉得无论做什么,只须干出名,就是有出息;有人觉得要能挣大钱,也是有出息。父母谈论出息的时候,多半是指孩子将来的学业进步和事业走向,淡化了孩子 的健康和品德培养。只有孩子患了重病,父母才真的意识到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难得。直到孩子有大错,父母才认识到性格和品德的培养多么要紧。其实,拥有活蹦 乱跳的乖孩子的爸爸妈妈也都不要忘记,孩子健壮的体魄、好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品质就是收获,就是出息,这才是最值得大家去为之努力和珍惜的。
3.期望的误区之三——孩子是我们的收获
有的父母将孩子视作自己创作的商品,孩子面貌、学习成绩、所得的奖项成了父母与朋友、同事、亲戚攀比、炫耀的资本。每当客人来访,有的父母总要 让孩子出来表演节目,在客人的恭维声中感到得意与满足。孩子不想或表现不好,父母就生气,责备孩子。不少父母爱对孩子说单位同事的孩子成绩如何好,邻居 孩子如何出色,发现我们的孩子不如人就乌云满面。如此的做法事实上是忽略了孩子的独立人格,把孩子看作我们的附属品,十分不利于孩子的自信和自尊的培养。 假如孩子只不过由于物质的收获而被认同,他会感觉只有这类才能获得爸爸妈妈的喜欢。渴望让爸爸妈妈认可的孩子会为此做出超负荷的努力。然而,并非所有些孩子都能轻 松地满足爸爸妈妈的愿望。最后在历程了多次打击和失望之后,孩子会感觉没了那些收获,自己毫无价值。父母也会因失望而怨恨,甚至惩罚孩子。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难 以打造爱的纽带。
4.期望的误区之四——孩子是一种投资
有的时候孩子被看作是能给家庭带来收益的劳动力的来源。还有的父母期望养儿防老,指看着孩子以后照顾我们的晚年。养育孩子是对以后养老的一种投 资。还有少数的父母期望通过管教孩子感受权力,打造权威。也有父母不自觉地期望孩子永远长不大,永远需要爸爸妈妈的呵护。假如这类期望在父母的心目中占据太大 的比率,会紧急地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