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都非常困惑,孩子学习挺努力的,可是,为何成绩就是上不去呢?一位从教30多年的特级教师指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是由于上课时孩子不会听课。
孩子,你会听课吗?
不少父母会困惑地问:“ 我的孩子学习挺努力的,可是,为何成绩就是上不去呢?”我不禁反问:“你的孩子会听课吗?”他们开始笑,在他们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孩子的脑子笨才是重点。
可是,我一直觉得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由于别的,就是由于上课时孩子不会听课。有一项对武汉 300 多名初中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发现,听课成效越好,所学功课的成绩越好;听课成效差,则成绩也比较差。
每节课虽然都是 45 分钟,但学生会不会借助,成效大不同。借助得好,45 分钟里可以加进 5 分钟、10 分钟。相反,假如用得不好,45 分钟里就得减去 5 分钟、10 分钟。再说,学生上课听课不只要获得常识,还要学习老师的思维办法,训练剖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上的 45 分钟怎么样借助,大有学问。
听课可不是一个孤立的活动哦!除去听课前让孩子的身体、情绪状况筹备好外,还需要常识上的筹备。上图就展示了听课的完整状况。要想提升听课效率,还要做好预习和复习。
1、听课前:做好预习
中学的常识量愈加大,需要孩子更多地进行理解、联系与考虑,而非单纯死记硬背。怎么样为考虑留出更多的空间呢?答案就是预习。通过预习,可以发现新课中的难题,等老师讲到时格外小心;也可以学会每节课的基本内容,迅速跟上老师的思路,并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维持积极的听课状况。
有的孩子说:“预习要紧是要紧,可作业都做不完,时间那样紧,哪有空闲预习?”确实,目前的孩子学习够紧张了。但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中等的学生一个显著有什么区别就是前者做作业快,效率高。在相同的学习时间里,他们可以留出 10-30 分钟的时间预习。假如预习了,听课成效就好,作业做得就快,预习的时间自然就节省出来了。所以预习是形成良性循环的一种要紧方法。
2、假如时间非常紧,如何解决?
1.对于听课成效好的科目,少预习或不预习;对于听课成效差的科目,多预习。
2.单科课程的预习时间控制在 8-15 分钟,主如果把握整体常识内容,记录或记住对于个人的难题和课程重点,便捷听课时在此处集中注意力。
3.实在没时间预习,可以在一门课开始前的课间花 2 分钟迅速浏览,从而迅速进入听课状况。
3、听课中:重视理解
有了好的预习做基础,只能保证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更有效的地方,便于大家更好地当堂消化常识。
有的学生上课拼命记笔记、抄板书,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没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课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课堂上的内容,自然得不偿失。
该如何记笔记呢?
有一个成绩出色的孩子,总结出了记笔记的 " 三原则 ":
1.宁愿笔记记不全,也要先听老师讲课的内容。
2.课本上讲述非常详细的内容,不再做详细的笔记。
3.不抄老师的板书,而是重点记老师的剖析思路与解题办法。
只须坚持这三个原则,孩子不只能提升听课成效,还能获得宝贵的复习提纲——课堂笔记。
4、听课后:准时复习
有了前面的预习和认真听课,能保证孩子记忆和理解的深度。但遗忘是一种自然规律,对抗遗忘的利器就是复习。因此在听完课后,还应即时复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常识,并形成有计划性的复习习惯,从而将所学常识深深地印入脑海。
假如父母将以上的预习、听课和复习的办法传授给孩子,孩子听课的效率就会更高,成绩自然会更出色。
5、出色学生的听课秘籍
那些考入名牌大学的出色学生有哪些学习秘籍呢?教育专家经过研究后发现,“听懂每一堂课”是他们获得优秀成绩的第一秘籍。老师们讲课,常常是“课堂 45 分钟,课后 10 年功”,出色学生的听课箴言是“课堂走神 1 分钟,课后探索半天功”。那怎么样让学生提升听课效率呢?怎么样让思维在课堂 45 分钟里与老师时刻同步呢?下面介绍几个秘诀供你和孩子借鉴:
1.天天坚持累计不少于 1 小时的中等强度的体能训练,天天维持课间 10 分钟彻底放松休息的好习惯。课间多做一些轻体力健脑动作,为课堂 45 分钟的高度集中注意力储备足够的脑力。像伸伸或蜷蜷手指、左右手交替按摩指尖、伸伸懒腰等都是很好的活动。
2.调节听课心态,优化听课意识,在潜意识里喜欢听课。对于不太喜欢的课可找来一张白纸,认真列出不喜欢这堂课的十几条优点、理由,隔一天重复一次,慢慢就能说服潜意识喜欢这类课,进入积极的听课心态。
3.在听课过程中,要放松心情来理解课本上的内容。不要抱着一种紧张的记忆心态来死记硬背,如此比较容易导致脑神经疲劳,反而使听课的注意力涣散。
4.老师讲课结束后,不要急着看书做作业,而应闭上双目,放松后仰头,把刚刚听课的要紧内容再像放电影一样回味一遍,把老师讲课的内容真的印在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