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英语  数学  初中  小学  高中  化学 

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必学二化学期末模拟试题

   日期:2025-01-28     来源:www.unixiaoyuan.com    浏览:631    
文章简介:人教版高中必学二化学期末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1、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 下列实验策略不适当的是 A. 鉴别蔗糖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2悬浊液 B. ...

人教版高中必学二化学期末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1、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 下列实验策略不适当的是

A. 鉴别蔗糖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2悬浊液

B. 辨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用灼烧的办法

C. 鉴别苯中无碳碳双键:加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D. 辨别己烯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己烯和苯中

【答案】A

【分析】蔗糖水解用稀硫酸作催化剂,直接向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2悬浊液,Cu2和H2SO4反应生成CuSO4,破坏了Cu2,没办法鉴别。

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

A. 烃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B. 糖类物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C. 46gC2H5OH中含有7NA个极性共价键

D. 借助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制甘油和肥皂

【答案】B

【分析】A. 烃是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A正确;B. 双糖、多糖可水解,单糖不可以水解,B错误;C. 46gC2H5OH的物质的量为1mol,其中含有7NA个极性共价键,C正确;D. 借助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即皂化反应,可以制甘油和肥皂,D正确;答案选B。

3.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除去杂质的办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用NaOH溶液洗涤后,分液

B.乙烷:用溴水洗气

C.溴苯:用NaOH溶液洗涤后,分液

D.乙醇:用生石灰吸水后蒸馏

【答案】A

【分析】二者均与NaOH反应,不可以除杂,应选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故A项错误;乙烯与溴水反应,而乙烷不可以,则用溴水、洗气可离别,故B项正确;溴与NaOH反应后,与溴苯分层,然后分液可离别,故C项正确;水与CaO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蒸馏可离别,故D项正确。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办法制取钠

B.钠加入氯化镁的饱和溶液中可以制取金属镁

C.电解冶炼铝的材料是氯化铝

D.电解氯化镁溶液来制取镁

【答案】A

【分析】A项,因为金属Na的活动性非常强,所以在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办法制取钠,正确;B项,因为钠、镁活动性都非常强,所以金属镁常使用电解熔融的MgCl2的办法来冶炼,错误;C项,金属铝的活动性也非常强,但因为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所以常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的办法冶炼铝,错误;D项,在氯化镁的溶液中进行电解,因为H+得到电子的能力比Mg2+强,所以不可以产生金属Mg,错误。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用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答案】D

【分析】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A错误;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C2H6O为乙醇的分子式,B错误;硫离子正确的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原子之间为单键,主链有3个碳原子,氢原子数为8个,符合丙烷的结构,D正确。

6.同分异构现象是导致有机物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甲烷与丙烷          B. CH2=CH2与CH3CH3

C. 蔗糖与麦芽糖          D. 纤维素与淀粉

【答案】C

【分析】A项、甲烷与丙烷的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B项、CH2=CH2与CH3CH3的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项、蔗糖与麦芽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D项、纤维素与淀粉的分子式均为(C6H10O5)n,但聚合度n值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故选C。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 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有哪些用途是传递电子

C. 碱性锌锰电池以锌作负极,KOH为电解质

D. 铅蓄电他一种二次电池,以PbO2作正极

【答案】B

【分析】A.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A正确;B. 电子不会进入电解质溶液中,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有哪些用途不是传递电子,B错误;C. 碱性锌锰电池以锌作负极,KOH为电解质,C正确;D. 铅蓄电他是一种二次电池,以PbO2作正极、Pb为负极,D正确;答案选B。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S2-+2H+=H2S↑

B. 硫化氢气体通入氯水中:H2S+Cl2=2H++2Cl-+S↓

C. 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OH-+Ba2++SO42-=BaSO4↓+H2O

D. 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答案】B

【分析】A.硫化亚铁是难溶性物质,在离子方程式里不可以写成离子形式,故A不选;

B.硫化氢有还原性,氯气有氧化性,两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和盐酸,故B选;

C.1mol硫酸电离出2mol H+和1mol SO42-,1mol氢氧化钡电离出1mol Ba2+和2mol OH-,所以离子方程式中H+、OH-和水的系数均为2,即离子方程式为:2H++2OH-+Ba2++SO42+=BaSO4↓+2H2O,故C不选;D.稀硫酸的氧化性是H+体现出来的,H+的氧化性比较弱,不可以把铁氧化成Fe3+,只能氧化成Fe2+,故D不选;故选B。

9.从结构推断有机物最不可能具备的性质是

A.能发生取代反应

B.能被新制Cu2氧化

C.能加聚得高分子化合物

D.能使溴水褪色

【答案】B

【分析】有机物含键,可加聚,也可使溴水褪色,有机物含酯基可水解;有机物不含醛基,不可以被新制的Cu2氧化。

10.物质的量均为1 mol的气体A2和B2放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C,2 min后,测得c=0.58 mol·L-1,c=0.16 mol·L-1,c=0.84 mol·L-1,则C的分子式是

A.AB2   B.A2B

C.A3B2   D.A2B3

【答案】A

【分析】Δc  ∶Δc  ∶Δc=1  ∶2  ∶2,A2、B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2+2B2===2C。所以,C的化学式为AB2。

11.下列变化中,是物理变化的是

①石油的分馏②煤的干馏③石油的裂化④铝热反应⑤由乙烯变为聚乙烯⑥氧气转变为臭氧⑦乙烯催熟果实⑧苯遇溴水⑨蒸馏海水制取淡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⑦

C.①⑧⑨   D.①②⑥⑨

【答案】C

【分析】蒸馏和分馏借助的都是物质的沸点不同,过程中均不涉及化学变化;苯遇溴水的过程未发生化学反应,而是发生萃取。故①⑧⑨均是物理变化,其余各项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12.21世纪以来,国与国之间因对海权的争夺引起的摩擦不断,在捍卫主权的同时,大家重视的是海洋这个巨大的资源宝藏。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综合借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肯定伴有化学变化

B.海水资源的借助,主要指海水的淡化

C.海底多金属结核矿含有铁、锰、钴等多种金属元素

D.在研究和开发海水资源时,不可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答案】B

【分析】A项,海水中的溴元素需要通过氧化剂把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此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项,从海水中可以提取食盐、溴、钾盐、镁及其化合物、铀、重水、卤水等,不是主要指海水的淡化,符合题意;C项,海底的资源很丰富,海底多金属结核矿,含有铁、锰、钴等多种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D项,开发海洋资源不可以破坏环境,应符合绿色环保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H4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

B.Na2O2、NaClO中所含化学键种类不一模一样

C.Si与C同属第ⅣA族,因此SiO2和CO2两种物质中微粒间用途一模一样

D.氯气与NaOH反应的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答案】B

【分析】CH4分子中的H原子和BCl3分子中的B原子最外层都不可以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A不正确;Na2O2分子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而NaClO分子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所以二者所含化学键种类不一模一样,故B正确;Si与C都属第ⅣA族元素,但SiO2是由Si原子和O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而CO2是由CO2分子间通过分子间用途力形成的分子晶体,即二者微粒间有哪些用途不同,故C不正确;氯气与NaOH的反应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而形成的化学键有离子键、极性键,所以D不正确。

14.在肯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B C+D,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况的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C,同时生成n mol D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D,同时生成2n mol A  ③C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④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

⑤v∶v∶v=2∶1∶1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⑤               D. ②③④⑤

【答案】A

【分析】①生成nmolC是正反应,生成nmolD也是正反应,不可以说明正逆反应速率是不是相等,故错误;②生成nmolD是正反应,生成2nmolA是逆反应,且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得到平衡状况,故正确;③C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可作为判断是不是达到化学平衡状况的依据,故正确;④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实际转化的比例,故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不可以作为判断是不是达到平衡状况的依据,故错误;⑤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与平衡状况无关,不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况,故错误,故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况的是②③,故选A。

15.如图所示是425℃时,在1 L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①中t0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

B. 图①中t0时,反应达到平衡状况

C. 图②中的可逆反应为2HI  H2+I2

D. 图①②中当c=3.16 mol/L时,反应达到平衡状况

【答案】B

【分析】A.图①中t0时,由图可知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因为体系恒容,所以三者的物质的量也相等,故A正确;B.图①中t0时,由图可知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但t0后各物质的量浓度未维持不变,反应没达到平衡状况,故B错误;C.由图②可知,该图表示的反应为2HI=H2+I2。该反应可达平衡状况,所以图②的逆反应为H2+I2=2HI,故C正确;D.由图可知:图①、②中当c=3. 16mol/L时,之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都维持不变,说明反应均达到平衡状况,故D正确;故选B。

16.下列描述中,肯定可以证明,某个在恒容容器中进行的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况的有几句

①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的状况 ②温度肯定时,压强不再变化的状况 ③气体密度不再变化的状况 ④各组分的浓度之比等于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的状况 ⑤气体的平均摩尔水平不再变化的状况 ⑥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的状况 ⑦若为绝热体系,温度不再改变的状况

A.2句      B.3句      C.4句      D.5句

【答案】B

【分析】②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压强不再改变的状况能说明达到平衡状况;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压强不再改变的状况不可以说明达到平衡状况,错误;③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的反应,混合气体的水平和体积都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不可以断定反应是不是达到化学平衡状况,错误;④各组分的浓度之比等于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的状况只是反应中的一种状况,不可以断定反应是不是达到化学平衡状况,错误;⑤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水平不再改变能说明达到平衡状况;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水平不再改变不可以说明达到平衡状况,错误;符合题意得有①⑥⑦,B正确。

17.某有机物的结构为,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备的性质是(   )

A. 能跟NaOH溶液反应 B.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能发生酯化反应 D. 能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D

【分析】A. 该有机物分子中有羧基,能跟NaOH溶液反应,A正确;    B. 该有机物分子中有碳碳双键和羟基,且与苯环相连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故其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正确;C. 该有机物分子中有羧基和羟基,故其能发生酯化反应,C正确; D. 该有机物分子中没能发生水解反应的官能团,D不正确。综上所述,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备的性质是D,选D。

18.C6H14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中所含甲基数和它的一氯取代物的数目可能是(    )

A. 2个甲基,4种 B. 4个甲基,1种

C. 3个甲基,5种 D. 4个甲基,4种

【答案】C

【分析】C6H14有5种同分异构体:①CH3CH2CH2CH2CH2CH3②CH3CH2CHCH2CH3③2CHCH2CH2CH3④2CHCH2⑤3CCH2CH3。A. ①有2个甲基,其一氯取代物有3种,故A不选;B. 4个甲基的有④和⑤2种,④的一氯取代物有2种,⑤的一氯取代物有3种,故B不选;C.3个甲基的C6H14有②和③,②的一氯取代物有4种,③的一氯取代物有5种,故C选;D.4个甲基的有④和⑤2种,④的一氯取代物有2种,⑤的一氯取代物有3种,故D不选;故选C。

19.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l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

B. 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C. 20gD2O和18gH2O中含有些电子数均为10NA

D. 48g正丁烷和10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A

【答案】A

【分析】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生成0.l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A错误;B.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时,Cr元素化合价减少3价,所以每1molK2Cr2O7被还原,转移的电子数为6NA,B正确;C.20gD2O和18gH2O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因为水分子是10电子微粒,所以1mol这两种水分子中含有些电子数均为10NA,C正确;D.正丁烷、异丁烷是同分异构体,相对分子水平都是58,48g正丁烷和10g异丁烷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的和是1mol,因为1个分子中含有13个共价键,所以1mol混合物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3NA,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

20.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B. 非金属性:Y

C. 原子半径:X>Y>Z D. 原子序数:Z>Y>X

【答案】A

【分析】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元素,依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的化学式判断X、Y、Z分别是同周期的7、6、第五主族元素。A、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是X>Y>Z,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正确;B、依据A判断,错误;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渐渐减小,错误;D、X的原子序数最大,Z的原子序数最小,错误;答案选A。

21.铅的冶炼大致过程如下:①富集:将方铅矿进行浮选;②焙烧:2PbS+3O22PbO+2SO2 ;③制粗铅:PbO+CPb+CO↑;PbO+COPb+C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浮选法富集方铅矿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 将lmol PbS冶炼成Pb理论上至少需要6g碳

C. 方铅矿焙烧反应中,PbS是还原剂,还原产物只有PbO

D. 培烧过程中,每生成lmol PbO转移6mol电子

【答案】C

【分析】A..浮选法富集方铅矿的过程就是把含有PbS的矿石集聚在一块的过程,没新物质产生,该过程是物理变化,A正确;B.依据反应原理,将lmol PbS冶炼成Pb,要消耗C最少,则C被氧化产生CO2,反应消耗0.5molC,因此理论上至少需要6g碳,B正确;C.在方铅矿焙烧反应2PbS+3O22PbO+2SO2中,PbS是还原剂,还原产物有PbO、SO2,C错误;D.在培烧过程中,依据方程式可知,Pb元素化合价不变,S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PbS中的-2价变为反应后SO2中的+4价,每1molPbS反应,转移电子6mol,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2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不会有金属铜析出

B. 无论a和b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渐渐变成浅绿色

C. a和b用导线连接时,电流方向从b到a

D. a和b用导线连接时,Fe片上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SO42-向铜电极移动

【答案】B

【分析】A.因为金属活动性Fe>Cu,所以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发生反应:Fe+CuSO4=FeSO4+Cu,所以Fe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A错误;B.若a、b不连接,在Fe片上会发生反应Fe+CuSO4=FeSO4+Cu,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渐渐变成浅绿色;若a、b连接,构成原电池,在Fe片上发生反应:Fe-2e-=Fe2+,在Cu片上发生反应:Cu2++2e-=Cu,总反应方程式Fe+Cu2+=Fe2++Cu,看到的仍然是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渐渐变成浅绿色,B正确;

C.若a和b用导线连接时,构成原电池,因为金属活动性:Fe>Cu,所以Fe为负极,失去电子,因此电子从b到a,而电流方向从a到b,C错误;D. a和b用导线连接时,Fe片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SO42-向正电荷较多的负极铁电极移动,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2、非选择题:本题包含5小题,,共56分。

23.(10分)现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已知A与C,B与D分别是同族元素,且B、D两元素的质子数之和是A、C两元素的质子数之和的两倍。这四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单质易溶解于CS2溶剂中。请写出:

A元素的名字______,B元素的符号______。

C元素的单质与A2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C元素跟D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种均含有这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氢O2Na+2H2O===2Na++2OH-+H2↑

Na+[····]2-Na+HSO3+H+===H2O+SO2↑

【分析】:由题意可知A、B、C、D在周期表中的地方可能有两种排法:

①四种元素分布于2、三周期: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四种元素分布于1、2、三周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设A、B的质子数分别为xy,则C、D的质子数分别为x+8和y+8

由题意有y+=2[x+],即2y+8=2,得x=2,y=6,x=1,不合理;y=8,x=2,也不合理。

②A为H,C为Na,讨论得出B、D分别为O和S,符合需要。

24.为研究海水提溴工艺,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甲:①硫酸酸化③空气吹出④SO2水溶液吸收⑥蒸馏⑦冷凝

乙:①通过量氯气②蒸馏冷凝

甲、乙两同学在第一阶段得到含溴海水中,氯气的借助率较高的是________,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同学步骤④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在进行蒸馏操作时,使用如图所示装置:

 

①写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时A中除加入混合溶液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甲、乙两步骤,最大有什么区别在于对含溴海水的处置办法不同,其中符合工业生产需要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甲酸化可预防Cl2与H2O反应SO2+Br2+2H2O===4H++SO4+2Br-①温度计的水银球没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②冷却水没下口进上口出

②碎瓷片预防暴沸甲含溴海水中溴的浓度低,直接蒸馏本钱高,甲步骤中③④⑤步事实上是溴的富集过程,可提升溴的浓度,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本钱

【分析】Cl2、Br2都能与H2O发生可逆反应,酸化可预防Cl2、Br2与H2O反应,降低Cl2的消耗,提升Cl2的借助率。Br2与SO2水溶液反应生成HBr和H2SO4,HBr和H2SO4都是强酸。温度计用来测量蒸气的温度,故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为了提升冷凝成效,冷却水应下口进上口出。为了预防暴沸,应在烧瓶中加少量的碎瓷片或沸石。含溴海水中,Br2的浓度低,直接蒸馏将消耗很多能源,达不到工业生产的基本需要。

25.2SO2+O22SO3,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

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中曲线变化可知,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该反应一般用V2O5作催化剂,加入V2O5后,改变的是图中的________。

A.ΔH       B.E       C.ΔHE        D.ΔHE

在2 L绝热密闭容器中投入2 mol SO2和b mol O2,下图是部分反应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①10 min时,v=________。

②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实际转化的比例为________。

③下列状况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_______。

A.vv                  B.混合气体的密度维持不变

C.t时刻,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改变  D.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答案】 放热B①0.05 mol·L-1·min-1

②70%③CD

【分析】由图中曲线变化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一般用V2O5作催化剂,加入V2O5后减少活化能,但不可以改变反应热,因此改变的是图中的E。①由图可知10 min时生成三氧化硫是1 mol,浓度是0.5 mol·L-1,则v=0.5 mol·L-1÷10 min=0.05 mol·L-1·min-1;②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三氧化硫是1.4 mol,则依据方程式可知消耗二氧化硫是1.4 mol,SO2的实际转化的比例为2 mol×100%=70%;③vv中没指明反应的方向,则不可以说明反应达平衡状况,A项错误;密度是混合气的水平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水平和容积一直是不变的,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维持不变不可以说明反应达平衡状况;B项错误;因为是绝热密闭容器,则t时刻,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改变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了平衡状况,C项正确;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则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了平衡状况,D项正确。

26.. CH3CH2Cl    . CH2=CH2+H2OCH3CH2OH    . 加成反应    . 3    .

【分析】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材料,可用于水果催熟,故A为CH2=CH2,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为CH3CH3,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为CH3CH2Cl,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D为CH3CH2OH,CH3CH3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H2Cl。

(1)由剖析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l;(2)反应③是乙烯的催化加水生成乙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该反应为加成反应;(3)E的相对分子水平是A的两倍,且E是A的同系物,所以E的分子式为C4H8,其是单烯烃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三种,分别为

27.(14分)Ⅰ.用酸性KMnO4和H2C2O4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原因,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一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设计实验策略如下:

实验序号

A溶液

B溶液

20mL 0.1mol·L-1H2C2O4溶液

30mL 0.1 mol·L-1KMnO4溶液

20mL 0.2mol·L-1H2C2O4溶液

30mL 0.1mol·L-1KMnO4溶液

(1)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原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一,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的CO2体积大小关系是___(填实验序号)。

     

(2)若实验①在2min末采集了2.24mLCO2,则在2min末,c___ mol·L-1。

(3)除通过测定肯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外,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___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4)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一直如图二,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重要原因可能是①产物MnSO4是该反应的催化剂、②_____。

Ⅱ.肯定温度下,将适量的N2和H2充入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N2+3H22NH3。

(1)下列描述能说明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况的有___。

A.容器内的压强不变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C.相同时间内有3mol H-H键断裂,有6mol N-H键形成

D.c:c:c=1:3:2

E.NH3的水平分数不再改变

(2)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L-1的N2和15mol ·L-1的H2,10min时测得容器内NH3的浓度为1.5mol ·L-1。10min内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此时H2的实际转化的比例为___。

【答案】 . 浓度    . ②>①    . 0.0596mol/L    . 测定生成相同体积的CO2所需时间或相同时间内KMnO4溶液颜色变化的程度    . 该反应放热    . AE    . 0.075mol/    . 15%

【分析】Ⅰ.(1)①和②实验中,KMnO4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均相同,但H2C2O4溶液的浓度不同,所以该实验探究的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为②中草酸的浓度大于①中草酸的浓度,所以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的CO2体积②大于①;(2)若实验①在2min末采集了标准情况下2.24mLCO2,依据化学方程式,消耗的MnO4-为2×10-5mol,原有MnO4-的物质的量为0.003mol,则在2min末,剩余的MnO4-的物质的量为2.98×10-3mol,c=2.98×10-3mol/0.05L=0.0596mol/L;(3)除通过测定肯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外,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生成相同体积的CO2所需时间或相同时间内KMnO4溶液颜色变化的程度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4)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增大,可能是什么原因除去产物MnSO4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外,还可能是因为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使反应速率增大;

Ⅱ.(1)A.此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的反应,所以当容器内的压强不变时,混合气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达到了平衡状况,故A正确;B.气体密度等于混合气的总水平除以容器体积,此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依据水平守恒,混合气的总水平是不变的,而容器的体积也是固定的,所以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所以混合气的密度不变不可以作为此反应达到平衡状况的判断依据,故B不正确;C.相同时间内有3mol H-H键断裂,势必有6mol N-H键形成,故C不正确;D.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而不是各物质的浓度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比,故c:c:c=1:3:2不可以作为达到平衡状况的判断标准,故D不正确;E.平衡时,各物质的水平分数都不再变化,所以NH3的水平分数不再改变可以作为达到平衡的判断标准,故E正确;

故选AE。(2)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L-1的N2和15mol ·L-1的H2,10min时容器内NH3的浓度为1.5mol ·L-1。即NH3的浓度增加了1.5mol ·L-1,所以N2的浓度变化量为0.75mol ·L-1,10min内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75mol/;NH3的浓度增加了1.5mol ·L-1,所以反应的H2为2.25mol ·L-1,此时H2的实际转化的比例为×100%=15%。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