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写作业的痛
哪个陪哪个了解
▼
听听楼里的咆哮声
就了解哪位父母在陪作业了
▼
陪读历程
简直就是一部
惊天动地的《陪读血泪史》……
但不少陪读父母回忆起陪读岁月
想到的还是值得、无悔二词
来看看这位陪读母亲的自白吧!
儿子:
从初中开始,大家母子都做好了“高中住校”的筹备。虽平常敌我冲突不断,但主题还是和平的,彼此都在珍惜这不多的共处时光。高中二年级,自然是住校。所有顺利。从来没想到:我也会陪读!
你了解我为何决定陪读吗?
由于暑期的同学聚会。我的同学多在学校混饭,有大学,有高中……对孩子教育的认识都是非常专业的。住校?走读?是话题中的热话题。经过讨论、事例剖析,我做出了决定:抓住可以伴随你的最后几年时间,风里雨里,吃苦享福,我陪你!
1、
关于陪读
对你的付出是纯粹的幸福,
没条件,不求回报
一说走读,你非常高兴,参与度特别高,初步定什么小区后,就自己骑车子去进行考察,走时只说出去转转回来才告诉我是去考察一下。我从没去过,只不过在父母群中看到其他人发的出租信息进行的电话联系。刚开始,你担忧经济问题,还记得我说的话吗:母亲一个半月薪资足够,还是非常轻松的。母亲不想叫你有心理负担。责任需要有,但不可以是负担,更不可以是内疚。
母亲一直想对你说的是:你给母亲带来的是成长和自我健全,养你是我最大的幸福。你和我大家都不欠哪个的,养你是我的责任,超越母亲是你的责任。
包含陪读,不单是为了你,更是为了自己,我就是想叫你再陪我几年。你想吃我做的饭,想和我推荐成长的烦恼和快乐,我在你身上总可以找到自己成长的力量。
2、
关于成长
你的成长的道路,
母亲想留下一些努力的痕迹
或许是由于学习重压大,你一直不太快乐的样子,回家不如何跟母亲说话,母亲感觉非常难受,那天一大早,看你快吃完了,我忍不住向你控诉我的压抑:“请换位考虑一下我的感受,高开心兴等你回来,连声娘都不叫,脸好难看,弄得我不敢大声说句话,我想回家住,你一个人在这住吧。”
你讲解说:“学习重压太大,不太想说话。”
我说:“那不可以,这是家。你需要有起码的礼节。”
我叫你选择,我是留还是走。我了解你自然是留我的。
母亲如此做,是想叫你了解,脸无表情,话不温暖,是冷暴力。家人的情绪是相互影响的。 我可不想养个不招人亲近的冷男性,不然连个媳妇都找不到。
你当天晚上就一个大转变, 或许这就是调教。我期望你了解:
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要疏忽家人。在一个特定的场所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心理状况。每一个人都有我们的分量,不能忽视自己在家里的影响力。
我期望你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目前在乎父母,将来在乎老婆孩子;对大伙庭也有关注,关注的过程也是一个吸收温暖和力量的过程。学习时间不宽裕,和大伙庭的亲近会少一些,我尽量的对你说近期一些有关事情,是感觉有了爱心,才谈得上责任心。
通过这件事,我的感悟是:要当令地表达出对孩子的需要,孩子会理解和尊重的。初中一年级住校时,每次送你上学,匆匆告别中总感觉没筹备好就看不到人了,后来我对你说:和母亲握握手再走,你很配合,这是我非常快乐的。
所思所为,未必恰切。只为一事:儿子的成长的道路,母亲想留下一些努力的痕迹。
三
关于念书
从弱点出发,尽心尽力而为
目前你念书,不再是像母亲当初念书,母亲念书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走出农村、为了存活。
现在,你念书,存活已经不是第一位的了?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我感觉还是为了存活,为了存活得更好,为了生命的更高境界。当然,已经从母亲的低级存活上升了一个层次——为了更好地达成生活价值。
人站在不一样的高度,所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生活犹如爬山,付出的辛苦不同,所到达的高度势必不同。
母亲不像你今天对事情认识这么明确,有人在旁边时时开启。当时支撑着我念书的是如此一个强烈的念头:我要向前,再向前一点。
读师范是不能己而为之,但,我没舍弃这个念头——再向前一点。虽然不明确,但执着。至于前面是什么,真是不了解。就是这股劲,才冥冥中促进母亲走至今。目前,我期望自己所做的事情可以达到我们的认可,我没别的太复杂的想法,唯一的念头是,做事必须要尽力尽心,而后才能心安。至于物质方面,我觉得还可以,可以满足基本需要。
儿子,期望你可以尽心尽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目前就是尽心尽力念书。只须尽力尽心了,无论什么时间,对自己都可以有个交代——我尽力了,我心安。尽心尽力了,才能坦然面对自己;而后就能坦然面对其他人,而无需找借口为自己来开脱。母亲虽然能力有限,但,我从来没推脱责任,一直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4、
关于努力
站在不一样的高度,会遇见不一样的人,所以要努力
从婴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儿子,你就读的学校可以说都是咱们这儿的一流学校。你没接触过别的学校,师资会有差别的。
母亲的念书生涯中,心理是非常局促的,甚为狭隘。总想做得更好,但又不愿承认我们的实质高度。想把事情做到完美,但又不想同意现实的不完美。囿于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纠结之中,举步艰难,空耗生命。犹如背负着一个大包袱在走路,狼狈又迟缓,效率极差。
突破的力量,缘于一位我在北京读研究生时的英语老师,我从来不会忘记这位老师,她给了我一句话:每人都一样。她是一位英语老师,当时是在英语口语测试,我用英文表达了我们的种种纠结,老师用最为简短的一句话扫除去跟随我几十年的雾霾:everyone is the same!
儿子,每人都一样。人性的弱点几乎是相通的。都期望自己长得是漂亮、最帅的,期望自己做的事情是完美的,期望自己不熬夜都可以超越其他人的,一直不自觉地觉得自己做得最好的那一点,才是真实的自己,弱点一直暂时的。但,又感觉自己不够其他人聪明,没其他人做得好,时时想抛弃的弱点一直像幽灵一样缠着自己。。。。。
其实,每人都一样,看哪个先同意自己,而后才可以突破自己。从最短的那块板起跑,才可以真的地前进。
至于,怎么样前进,这位老师也给了一个字:try.
就这么简单!
儿子,说到这,你一定也了解了母亲为何那样淡定地对你说了:尝试一下。
儿子,目前了解了么,为何母亲期望你尽量地站得高中一年级点了么?高处,有大师。一个字,胜过一箩筐大道理。当然,同样的一个字,到底可以产生多大的力量,要看同意者对生活的迷茫困惑程度了。对于迷茫困惑的人,这个字就是一个有生命的火把,有醍醐灌顶之效果,对于一个从没想过这个事的人来讲,那仅仅就是一个字而已。
所以,偶尔考虑一下生活的大问题:为什么而活,如何活?这种抽象的生命意义的问题,会叫人安静,给人以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五。
关于将来
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
儿子,你是一个有目的的孩子,你期望有一个好的前程,期望今天你仍然在坚持。
但,儿子,你的目的对于母亲也是一种重压,我不想听到将来你的遗憾。母亲决定助你——选择陪读。
陪读,这是母亲尽自己责任的一种方法,不会因此为理由向你索要成绩。
尽我们的努力,做好我们的事情,你我各司其职。
儿子,你时时在努力,在前进,这次月考,进步不少,年级134名。母亲为你开心。你又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需要,要进前100。
你说过,在学习上,需要母亲的监督。说实话,我做得不到位,过于相信了你。信赖,是需要的,但,你还是一个孩子,即便成年人,也有管不住我们的时候。信赖,并非放下不管不问,而是时时关注,必要时适度介入。
在大学念书的时候,唯一一个过去过问过我功课的人是我的舅舅。我印象很深,当时,我是眼中有泪的,由于我期望有人可以关心我的学习,有人可以了解:我念书其实非常辛苦,其实我的成绩不理想,我做的并没让我一个人认可。
相比于我,你应是幸福的。
母亲过去期望有人可以关注我们的学习,期望在这一点上,也是你的想法。期望母亲的参与没干扰到你的学习步伐。
儿子,母亲只想助你,我尽力不去唠叨,不去打扰;尽我所能,自觉学习,时时提高自己对学习生活的理解。假如母亲做得什么地方不是你所需要的,请你必须要准时告诉我。
表达,才能交流,才能理解。儿子,必须要准时告诉母亲你的想法,以便我有些放矢,而不是做无用功,千万不要导致如此的僵局:帮不了你,反而落了满身的不是,甚至影响到母子关系。
儿子,母亲相信:只须大家一同努力,必然会达成你的目的。你没遗憾,母亲就没遗憾。
儿子,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感谢老天,我的生命中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