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父母觉得“初中孩子还小贪玩,高中之后会为了很大学而努力,目前不着急”
假如你也抱着如此的心态,那请看一下这两个事例:
“蹭饭”不是重点,事实上这是一幅“中考学霸去向图”。
这幅学霸去向图是三年前参加中考的哈尔滨松雷中学初中毕业班6班学生,之所以引起父母热议是由于:
1.2014年这个班出了全市中考状元;
2.这个班的孩子高考考试成绩仍然出色,6人考入北大清华,超越三分之二考入985、211!其中,中考状元刘泓高考考试成绩692分,位列黑龙江理科大榜第14位,早在高考考试前就被清华大学以“降至一本线”预定!
从学霸图可见,初中拔尖的孩子高考考试成绩依旧出色!
河北某中学公布的该校三年来高考考试与中考分数相对应的状况,也验证了这一魔鬼规律。
2016年该校一本上线可统计的人数298人,这其中有283人是当年中考成绩550分以上的学生,仅仅有15人中考没达到550分也考取了一本学校。
可统计人数是指在中考的学生中,有部分学生提前录取,这类学生大多数考取了一本,由于有些参加了中考,有些没参加,数据不准确,所以没进行统计。2015、2014年状况基本相同。
通过这个百分数,大家愈加明确地看出,中考的分数基本决定着高考考试的分数。
“魔鬼定律”是什么问题
学习是个连锁链条,一个阶段的问题和漏洞,会积累、影响到下一个阶段。
三小学四年级没学好,五小学六年级就会落后;小学没学好,初中就会落后;初中没学好,高中就有麻烦。大家都看过百米赛跑,假如起跑没做好,之后每一步都会受影响,乃至决定最后的胜负。
并且比赛的级别越高,导致的影响也就越大。学习也是一样的,小学的问题,会在初中制造困难;初中遗留的问题,在高中将会带给学生巨大的考验。
学习的过程,就像垒积木一样。中间没垒稳当,就要停下来,拆掉重新布置。如果基础没打好,弄塌了,那就得重来。如此一来,跟其他人相比,你势必多消耗几倍的时间和精力。
只是,在校念书的时间是固定的,从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是12年。而每年的内容都安排的满满当当的,学生一般没什么空闲。
进入初中,要想重新组件我们的“学习模型”,只有去延长我们的每一天、1月、一学期的有效学习时间,努力挤出时间,或者干脆延长整体的上学时间,譬如:复读一年。
同样,假如初中没学好,到高中赶超的困难非常大。方法还是只有:延长有效学习时间。只不过做到的人太少,逆袭成功的都成了传闻。
所以致使了一个现象,中考成绩和高考考试成绩差不多。大部分学生的高考考试成绩,其实在中考成绩出来的时候,就决定了,非常难上升,反倒是稍不注意,就会降低。
初中学不好,影响高中
常识上难贯通
高中课程并非彻底的从零开始,重新学习的,而是初中常识的“升级版”。所以大伙并非在同一块条跑线重新出发。每一个人的出发点,取决于自己中考的水平。
升入高中之后,初中没学好的人会发现:同样45分钟地一节课,自己能吸收的常识比其他人少。比如:在“数列”题目中,会加入初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常识。老师不可以把初中常识再重讲一遍,不然高中的课3年是讲不完的。所以要想跟的上,就得增加我们的“劳动量”,下课返工。这种情况不是偶尔,而是常常出现,在各科出现。
用时上差距大
再者,课后同样1小时,你做的题要比其他人少。反过来讲,同样题量的作业,你用的时间要比其他人多。
由于,你的基础计算能力就是比其他人要差一些。对于计算量比较大的、复杂的乘除加减、通分约分、变号去括号等,方法和速度在初中就没达到高水平,甚至屡屡出错,到了高中,这类问题不会凭空消失,还会更紧急。别小看这类琐碎的细节。就是这类,日积月累,在各门功课的学习上,就会被放大。
其他人一道题假如5分钟完成,你速度慢、加上检查出错后还要返工,至少也要10分钟。其他人一小时,你要两小时。根据这个比率,其他人高中读三年,你难道要六年?按两倍来算还是少的,由于大家并没考虑思维或反应速度的差距(这也是所谓的“IQ”)。
心态上更艰难
其他人是携带“初速度”学习的,就像一个本身就迅速前行的赛车。遇见的空气阻力增加了一点,只须耗一儿点油,就能克服。
而你的大脑中还有遗留的“bug”,原本速度就不快,学习中遇见阻力,就更容易掉到坑里去,又不时要分心把车子拉出来,所付出的“代价”就比其他人更高。这个“代价”就是时间、精力、辛苦和坚持不舍弃。
有些人高中一年级满怀雄心壮志,想大干一番,但,面对这类日复1日的小挫折,是那样容易坚持下来的吗?那得非常大的毅力。反之,假如其他人休息你也休息,其他人玩你也玩,其他人放假你也放假,那样你想在基础不够的同时,完美学会高中的常识,三年时间还是远远不够。
这么说,不等于小学没学好,初中的努力就无意义了;也不等于中考没考好,高中就别努力了。想象并不会使你进步,唯有付出,才是解决之道。
代价是,超越其他人两倍三倍、甚至多倍的努力。然后,你就能弥补自己落下的,赶上其他人。假如想进一步超越,那样继续加倍努力。
想考很大学,从目前开始努力!
有人说,你只强调多花时间,太片面,效率高就好!但,在任何范围,效率高的首要条件是:熟练。
熟练度不够,计算不过关,学习效率自然非常差!先把有效学习时间花上去,解决一个个小问题,再去提高学习效率!不然都是空的。假如平常不练基本功,到考场就有高效率的话,那中国乒乓球队平常就不需要练了,该玩去玩,直接参加奥运会不怎么样。
所以梦想先上高中,到时候认真学习就能,那是低估了马上遇见的困难。
要想高考考试获得好成绩,从初中开始,就要打好基础。中考高考考试,这就是考验人的常识水平的时刻,至少现在为止,我觉得这是最科学的,没之一。
初中学习的目的,当然是中考,你应当为了这场“应试”战争,发挥源于己的最大聪明才智。同时初中学习,又不止是为了中考,它还会决定你几年后的高中学习,最后决定你的高考考试,进而影响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