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1】判断:以学校大门为起点,假如向西走50米记作+50米,那样向南走记作-40米。
【错因剖析】有同学错选了√,审题不细粗心致使。
【思路点拨】大家了解正负数是用来表示一对具备相反意义的量。但有孩子审题不细,题目没读完就匆匆下笔,跟着感觉走。其实仔细读题会发现题目中“西”和“南”不是一对相反方向,因而不可以用正负数表示,所以这道判断题是不对的。
【易错题2】判断:甲比乙大-3岁,表示乙比甲小3岁。
【错因剖析】这道题不少同学打√,觉得本题正确,没看了解题目所说的内容。
【思路点拨】以往学生都很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几”的表达,这里“几”一般是个正数。学习了负数将来,学生猛然看到这道题“甲比乙大-3岁”,没注意大-3岁这个条件,只双眼盯着甲比乙大,想当然觉得反过来就是表示乙比甲小3岁。其实甲比乙大-3岁就是甲比乙小3岁的意思,那样换句话说表示乙比甲大3岁。因此这道题是不对的。
【易错题3】小华家在学校南边600米处,记作+600米,目前他从家向北走4分钟,每分钟走100米,4分钟后他所在的地方可以用( )来表示。
【错因剖析】这一题不少学生填-400米,没看清关键字没画图致使错误发生。
【思路点拨】遇见如此的问题,大家要边读题边用笔圈画关键字从“家”向北,粗枝大叶的孩子因为受前面条件“小华家在学校南边600米处”的影响,以为目前小华还是以学校为基准点,从学校出发,所以括号内填入(-400米)了。其实大家只须画个图,关系就明确地浮现出来。此题正确答案应该填,注意不要忘带单位哦!
【易错题4】在一次数学测试中,五班的平均分是95分。假如把高于平均分的部分记为正数,低于平均分的部分记为负数,那样乐乐得了98分,应记作分;聪聪得了90分,应记作分。
【错因剖析】学生没仔细理解前面条件陈述的内容,看到“得了”两字就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立即填上+98和+90了。
【思路点拨】仔细读题看清条件,“五班的平均分是95分。假如把高于平均分的部分记为正数,低于平均分的部分记为负数”,所以本题正确结果是98-95=3(分),乐乐得了98分,应记作分;95-90=5(分),聪聪得了90分,应记作分。
【易错题5】选择:海拔-100米与海拔+100米的高度相差( )米。
A.100米 B.200米 C.0米 D.没办法确定
【错因剖析】不少学生受两个正数相差多少的求法的思维定式,选择C.0米。
【思路点拨】大家借用温度计或数轴上的数来想这道题就一清二楚了。假如两个数都在0的同一侧,即同正同负,那样求这两个数差的办法是去掉两个数前面符号后相减;假如两个数坐落于0的两侧,即一正一负,求这两个数差的办法是去掉两个数前面符号后相加。上面这道题海拔-100米与海拔+100米的高度相差100+100=200(米),因而正确答案选择B。
【易错题6】在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的时间有差别,下表列出了几个城市和北京的时差(正数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的时间早的小时数),假如目前是十月12日的北京时间10时,那样小明这个时候打电话给远在巴黎的父亲,适合吗?为何?
城市 | 东京 | 纽约 | 巴黎 |
时差 | +1 | -13 | -7 |
【错因剖析】有些同学不理解题意,根据我们的意思来理解时间差,以为时间早就要提前,晚就要推后。故列式解答10+7=17(时),17时是下午5时。觉得这个时候打电话给远在巴黎的父亲适合。
【思路点拨】其实上面那个同学理解的时间差恰恰搞反了。正数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的时间早的小时数,譬如东京时差是+1,假如目前是十月12日的北京时间10时,那样目前日本时间就是10+1=11(时)。巴黎时差是-7,假如目前是十月12日的北京时间10时,此时巴黎时间是10-7=3(时),那样小明这个时候打电话给远在巴黎的父亲是不适合的,由于此刻巴黎时间是夜里3时,父亲在休息。
【易错题7】小英根据肯定的规律写数:1、+2、-3、4、+5、-6、7、+8、-9……当写完100个数时,其中正数一共有( )个。
【错因剖析】思路不正确,错误答案多种多样。
【思路点拨】这题是正负数的找规律。大家可以先用笔圈出一个周期,从中不难发现一个周期有3个数,其中两个正数和一个负数。100÷3=33(个)周期……1(个)数,余数里的这一个数是正数。那样写完100个数时,其中正数一共有2×33+1=67(个)。
【易错题8】一个点从数轴上某点出发,先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8个长度单位,这个时候这个点表示的数为5,则起点表示的数是多少?请你用图表示出来。
【错因剖析】不少学生思路非常乱,无从下笔,错误百出。
【思路点拨】这道题用倒退法还原最好。数轴上的这个点经过两次移动后是5,要了解原来这个点表示的数,就倒回去想。抓住结果依次倒退还原,即从5开始,先将点向左移动8个长度单位到-3,再向右移动6个长度单位到3。则起点表示的数就是3(如图)。
【易错题9】小明目前大厦12层,他要到地下2层的停车点去,要下多少层楼?
【错因剖析】大厦12层记作+12层,地下2层记作-2层,学生想当然小明要下12+2=14(层),忽视了大家中国没0层楼这一要紧生活现象。
【思路点拨】依据生活经验可以分两段想,一段是小明先从大厦12层下到地面1层,下了12-1=11(层),另一段是小明由地面1层下到地下2层,下了2层。那样正确答案是小明要下11+2=13(层)。
【易错题10】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出发,假如小明向南走48米记作+48米,那样小红向北走52米应记作-52米。这个时候小红转身追小明,已知小红每分钟比小明多走5米,几分钟可以追上小明?
【错因剖析】部分学生没思路乱凑瞎做,一点儿没道理。
【思路点拨】其实这道题是一个综合题,要用到正负数常识和行程问题中追及问题的思路。大家可以如此入手审题,已知小红每分钟比小明多走5米,这个时候小红转身追小明,几分钟可以追上小明?剖析题意要想了解追准时间得了解两人速度差和追及路程。依据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出发,小明向南走48米,小红向北走52米,可以求出两人此时相距48+52=100(米),而这相距的100米也就是小红要追小明的路程,由于题目中说这个时候小红转身追小明。那样此时本题又转化为已知追及路程和速度差,求追准时间的问题了。依据追及问题的思路不难再列出算式100÷5=20(分)。答:这个时候小红转身追小明,20分钟可以追上。
2
【易错题1】假如一个平行四边形正好能剪拼成一个周长是24分米的正方形,那样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错因剖析】误把正方形周长看成边长,24×24=576(平方分米),填576错了。【思路点拨】认真读题仔细剖析,假如一个平行四边形正好能剪拼成一个正方形,那样这个平行四边形和剪拼成的正方形面积相等。已知正方形周长24分米,那样这个正方形边长是24÷4=6(分米),面积为6×6=36(平方分米),因此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36)平方分米。
【易错题2】在下图的6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中,①、②、③三个阴影三角形的面积关系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②=③
【错因剖析】学生凭感觉,觉得尖尖的三角形面积就大,错选A。
【思路点拨】三角形的面积和形状无关,与底和高有关。图中的6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说明对边平行,那样这组平行线之间的所有垂线段都相等,即①、②、③三个阴影三角形的高都相等,而①、②、③这三个阴影三角形的底是正方形的边长也都相等,①、②、③三个阴影三角形等底等高,因此①、②、③三个阴影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正确答案选择D。
【易错题3】一个梯形,上底、下底长度的平均值是30厘米,高是20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错因剖析】没看清30厘米是这个梯形上底、下底长度的平均值,错误列式解答30×20÷2=300(平方厘米),括号里填入300。
【思路点拨】用心读题审题,圈画出“一个梯形,上、下底长度的平均值是30厘米”中的“平均值”这个关键字。先求出这个梯形上、下底的和是30×2=60厘米,再用60×20÷2=600(平方厘米),故括号里正确答案应该填600。
【易错题4】比较下图中两条平行线之间三个阴影部分的面积,( )的面积最大。
A.图A B.图B C.图C D.一样大
【错因剖析】不去有依据地推理演算,而是依据视觉成效猜三角形面积最大。
【思路点拨】图中两条平行线之间三个阴影部分图形高都相等,因此大家只须比较三个图形的底和公式里的其他量就能了。由于三角形和梯形面积都要除以2,平行四边形不需要,那样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中除去高的其他量是12÷2=6,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中除去高的其他量是7,梯形面积公式中除去高的其他量是(3+8)÷2=5.5,7〉6〉5.5,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最大,故选B。
【易错题5】一块三角形土地,底是800米,高是50米,面积是( )公顷。
A.8 B.4 C.2
【错因剖析】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公式运用出错忘了除以2,错选B。
【思路点拨】这道题既涉及到求三角形面积,又牵扯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大家可以先借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这块土地的面积是800×50÷2=20000(平米),别忘了除以2哦!再依据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转化单位:20000平米=2公顷,故正确答案选择C。
【易错题6】一个直角梯形上、下底的和是16厘米,两条腰长分别是5厘米和7厘米,这个直角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错因剖析】不能要点,胡乱瞎做16×7÷2=56(平方厘米)。
【思路点拨】其实这道题并不难,大家只须静下心来画个图就能看出解法了。这个梯形已经了解上、下底的和是16厘米,大家只须找到找准它的高。见下图。
依据直角三角形里斜边最长推出这个直角梯形高不可能是7,只能是5,因此这个直角梯形的面积是16×5÷2=40(平方厘米)。
【易错题7】把一个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高12厘米的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错因剖析】学生不去认真画图考虑,拿起笔想当然地写出15×12=180,填上180。
【思路点拨】这道题建议大伙画图辅助理解题意,不要急急忙忙做致使急急忙忙错。大家要理清这个高12厘米和什么底成对应关系,假如凭空想象举步维艰,画图就非常形象好懂了。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高12不可能和底15相对应,由于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那样这个高12只能和底10相对应才大概。因此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0)平方厘米。
【易错题8】把20本训练本摞成一个长方体,前面是长方形。再把这摞训练本均匀地斜放,这个时候前面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如下图)。那样比较这两个前面面积( )。
A.长方形面积大 B.平行四边形面积大 C.相等 D.没办法确定
【错因剖析】这道题不少同学受活动推拉框那题的影响,错误选择A。
【思路点拨】其实这个摞本子和活动推拉框不同。活动推拉框确实是长方形面积大,但这是摞本子,本子均匀斜放后,前面形状发生了变化,图形面积公式使用也发生了变化,但这摞本子的厚度没变。因此这两个前面面积相等,应选C。
【易错题9】有4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4厘米和2厘米,用这4个三角形拼成两个正方形(如下图)。求图中小正方形的面积。
【错因剖析】不看清题就瞎做,4×2÷2×4=16(平方厘米)。
【思路点拨】这道题是需要图中小正方形的面积。仔细看图大家不难发现小正方形边长和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关系。其实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差就是小正方形的边长。因此小正方形的面积是(4-2)×(4-2)=4(平方厘米)。
【易错题10】一个正方形,它的对角线长12厘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错因剖析】把12当成正方形边长,逮到数字就凑:12×12=144(平方厘米)
【思路点拨】大家先前求正方形面积是用边长乘边长,但这道题告诉的12厘米是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大家可以在图形旁边添辅助线巧妙转化一下,请看下图。
原来正方形的面积就是新的大正方形面积的一半,因此原题中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2×12÷2=72(平方厘米)。
3
【易错题1】在0.6和0.7之间有( )个小数。
【错因剖析】审题不细,考虑不周,错填9。
【思路点拨】要认真读题看清需要。部分学生容易受先前做过题的影响,错误地以为这题是问在0.6和0.7之间有( )个一位小数,因此错误地填入9,其实是错误的,这题是问在0.6和0.7之间有( )个小数。没说到小数的位数,那样既能够是一位小数也可以是两位小数乃至三位、四位……n位小数,因此本题正确答案填无数。
【易错题2】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下面各长度。
【易错题5】小数点右侧第二位数位是,计数单位是。
【错因剖析】数位和计数单位傻傻分不清,定义混淆,填百分之一和百分位彻底倒掉了。
【思路点拨】数位是指组成数的每个数字所在的地方,如个位、十位、百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计数单位是每一个数位上数字的计数单位,如个、10、百……十分之1、百分之1、千分之一……本题正确答案:小数点右侧第二位数位是,计数单位是。
【易错题6】0.09与0.90相比,( )。
A.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也相同 B.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不同
C.大小不同,计数单位相同 D.大小不同,计数单位也不同
【错因剖析】对小数的计数单位学会不好,不少孩子选D。
【思路点拨】0.09与0.90相比大小不同,大伙一清二楚没问题。但对于计数单位学生理解不透,学会不牢。这两个数都是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因此它们两个的计数单位都是百分之一,所以正确选项是C。
【易错题7】一个数的百位、十分位和千分位都是3,其他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错因剖析】这题并不难,为何出现千奇百怪的错误呢?懒呗!
【思路点拨】做这道题不要急功近利一下子写出来。大家第一应该静下心写出这个数的每个数位,然后再把各位上的数字一个一个有序填进来,就困难错了。即在草稿纸上先写好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先在百位、十分位和千分位上写上3,再在其他数位上填入0就能了,答案是300.303。
【易错题8】填空:7.□≈7,□里可以填( )。
【错因剖析】有两类错误,一类填“1~4”,另一类填“0、1、2、3、4”。这两个答案都是错误的。其实1~4包括无数个数,而这里应该是整数。而假如填入0那就是数的改写而不是求近似数了。
【思路点拨】这道题是求近似数,依据题意要保留整数,那样十分位上的数就要舍去,依据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办法,□里应该填入1、2、3和4。
【易错题9】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是8,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15,而且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各不相同。这个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错因剖析】没思路,瞎做一气,错误百出。
【思路点拨】在草稿纸上大家先把这个数的整数部分8写好,然后考虑: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15,而且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各不相同,那样要想这个小数最大,大家就在十分位上写上最大的数字9,然后15-9=6,故这个小数最大是(8.96)。要想这个小数最小,同样先把这个数的整数部分8写好,然后想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15,而且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各不相同,那样在十分位上写0,百分位上写1,千分位上写2,就如此依次写下3、4、5,正好凑足和是15,因此这个小数最小是(8.012345)。
【易错题10】有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约是3,保留一位小数约是3.0,保留两位小数约是3.00,这个小数每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27。这个小数是多少?
【错因剖析】没办法,不能要点,胡乱瞎凑。
【思路点拨】第一读题,画出关键字三位小数。然后从保留两位小数约是3.00入手考虑,要想近似数是3.00无非有两种状况:要么四舍得到,要么五入得到。先从四舍想起,假如3.00是四舍得到的,那样原来的小数前面的部分一定是3.00,还有千分位不了解,结合“这个小数每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27”这句话,推得千分位上的数是27-3-0-0=24,这不可能,一个数位不可能有两个数字。那样再从五入想起,假如3.00是五入得到的,那样原来的小数前面的部分一定是2.99,千分位上不了解,再结合“这个小数每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27”这句话推算出千分位上的数是27-2-9-9=7,故这个三位小数是2.997。回头检查验算一下,2.997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约是3,保留一位小数约是3.0,保留两位小数约是3.00,该小数每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2+9+9+7=27,完全正确。
【易错题1】这是一张被弄脏的电费交费单。
每千瓦时电的价格是多少元?
【错因剖析】不少同学不知道怎么样计算用去多少千瓦时电。
【指点迷津】其实,上月与本月抄表度数差就是每一个月用电的度数。46.8÷(310-220)=0.52(元)。所以,每千瓦时电的价格是0.52元。
【易错题2】五(2)班期末数学、语文考试成绩统计如下,依据表格内容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错因剖析】1.将统计表转化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应该注意问题中规定的“数学”画阴影的条形,“语文”画白色的条形;同时安排好条形的地方和相互间的距离;2.不可以忘记制作统计图的时间。
【指点迷津】
【易错题3】
(1)在纵轴上标出每格长度表示的本数。
(2)( )旬售出的少儿读物最多,( )旬售出的成人读物最多。
【错因剖析】在纵轴上填上数据必须要认真察看条形上所标的数据。
【指点迷津】(1)
(2)中旬,下旬。
【易错题4】察看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个班最需要加大的是( )练习。
(2)在( )项目上,女孩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3)这个班至少有( )个学生。
(1)在纵轴上标出每格长度表示的本数。
(2)( )旬售出的少儿读物最多,( )旬售出的成人读物最多。
【错因剖析】在纵轴上填上数据必须要认真察看条形上所标的数据。
【指点迷津】(1)
(2)中旬,下旬。
【易错题4】察看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个班最需要加大的是( )练习。
(2)在( )项目上,女孩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3)这个班至少有( )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