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名字: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得分:
1、单选题(1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只须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答案】A
【分析】
A、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说法正确;B、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说法错误;C、森林树木小草等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说法错误;D、碳酸钙在烈火焚烧的过程中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说法错误。故选A。
2.下列有关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定义 B.肯定能改变物质的性质
C.外面条件是致使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原因 D.肯定伴有能量变化
【答案】C
【分析】
A、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因此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定义,故说法正确;B、化学变化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肯定能改变物质的性质,故说法正确;C、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外面条件不是致使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原因,故说法错误;D、化学变化肯定伴有能量变化,故说法正确。故选C。
3.在实质日常,下列作用与功效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食醋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B.用擦酒精的方法给发热患者降温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纯碱发面蒸馒头
【答案】B
【分析】
A、食醋与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因此食醋能除水垢是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酒精挥发吸收热量,使患者体温减少,是物理性质,符合题意;C、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是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纯碱显碱性,能中和面团发酵产生的酸,是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
4.某同学在量取10mL水时,视线仰视,则他量取的水的实质体积( )
A.等10mL B.小于10mL C.大于10mL D.没办法判断
【答案】C
【分析】
在用量筒时不要仰视读数,也不要俯瞰读数,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维持水平;由于仰视读数看到的读数偏小,量取到的实质液体偏大,所以仰视读数为10mL,实质大于10mL。故选C。
5.下列实验策略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选 项 | A | B | C | D |
方 案 |
|
|
|
|
结 论 | 比较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空气中的多 | 说了解烟的成分与蜡烛成分相同 | 说明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而焰心温度最高 |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
A.A B.B C.C D.D
【答案】D
【分析】
A、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能检验氧气含量的多少;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图中实验策略与实验结论不相对应;B、用火柴去点燃,会使蜡烛重新燃烧,说了解烟和蜡烛均具备可燃性,本实验没办法证了解烟的成分,不可以说了解烟的成分与蜡烛成分相同,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不相对应;C、点燃酒精灯,察看到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外焰处最早碳化;说明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不相对应;D、液态水加热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对应。故选D。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洗涤烧杯时,看不见脏物是烧杯已经洗干净的标志
B.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仅需往左盘上放一张干净的纸
C.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D.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以品尝实验室里标签上写有“食盐”的药品的味道
【答案】C
【分析】
A、洗涤烧杯时,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又不成股流下,才是干净的标志,故A错误;B、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需要往两个盘上各放一张水平相等干净的纸,故B错误;C、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C正确;D、在实验室中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D错误。故选C。
7.下列实验中,酒精灯的用法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添加酒精 D.熄灭酒精灯
【答案】D
【分析】
A、酒精灯给物体加热时,要用外焰,试管内液体不应超越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拇指不可以握在试管夹的短柄处,故A错误;B、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不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以防失火,故B错误;C、不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故C错误;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以防失火,故D正确。故选D。
8.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办法的总结中,错误的是( )
A.玻璃容器都可用作反应容器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应先将试管均匀加热
C.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D.用过的滴管立即用水冲洗干净,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答案】A
【分析】
A、量筒是玻璃仪器但不可以做反应容器,故说法错误;B、为预防试管炸裂,加热前都要先进行均匀加热,也就是预热,故说法正确;C、取用固体药品可以用药匙、有的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故说法正确;D、用过的滴管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严禁使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故说法正确。故选A。
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点。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答案】C
【分析】
A、中过滤实验中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倾倒液体时,烧杯嘴紧靠导流的玻璃棒,玻璃棒末端紧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故A操作正确;B溶解时为加快固体溶解的速率,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操作正确;C、为预防药品被污染,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故C操作错误;D、蒸发溶液时,用玻璃棒不断地进行搅拌,D操作正确。故选C。
10.化学实验课后,老师在课后总结时列举了一些同学的做法,你觉得其中正确的是( )
A.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药品的气味 B.把实验后的废液倒入下水道中
C.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维持水平 D.取用药液后的试剂瓶长期未盖瓶塞
【答案】C
【分析】
A、正确闻气体气味的办法是把瓶塞打开,用手在瓶口稍微扇一下,让少量气体飘到鼻孔,故选项错误;B、实验后的废液要倒入指定的容器中,故选项错误;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维持水平,故选项正确;D、取用药液后的试剂瓶要准时盖上瓶塞,故选项错误。故选C。
11.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伸入试管中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可以超越试管容积的1/2
C.集气瓶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D.试管、烧杯、蒸发皿等仪器可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
【答案】C
【分析】
A、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可以伸入到烧杯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烧杯口上方滴加液体,预防污染胶头滴管,故操作错误;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可以超越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操作错误;C、集气瓶可以用作反应容器,故操作正确;D、蒸发皿、试管能直接加热,烧杯不可以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操作错误。故选C。
12.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未必发生物理变化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总是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
C.氧气的制取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达成
D.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需要通过物理变化才能体现
【答案】B
【分析】
【解析】
化学变化中肯定有物理变化,A选项错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总是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B选项正确;氧气的制取除通过化学变化外,还可通过离别液态空气来制取氧气,该变化是物理变化,C选项错误;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是无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不是需要通过物理变化才能体现,D选项错误。故选B。
13.下列变化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炸 B.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酒精挥发 D.农家肥的腐熟
【答案】D
【分析】
A、爆炸可能不是化学变化,譬如气球爆炸,选项错误;B、澄清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大概是升温,致使氢氧化钙析出为浑浊,可能不是化学变化,选项错误;C、酒精挥发时,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D、农家肥的腐熟就是沤肥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
14.化学科学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提升了大家的生活水平.下列与人类社会进步有关的重大问题,其中和化学密切有关的是
①环境保护 ②能源开发借助 ③功能材料研究 ④生命过程探索( )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分析】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通过制造出新的环保的物质可以保护环境,通过制造出的新能源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制造出新物质来研究新材料,生命过程探索是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故选C。
2、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5.指出下列操作致使的后果。
(1)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试管底部,后果是__________。
(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__________。
(3)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__________。
(4)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__________。
(5)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后果是__________。
【答案】打破试管 腐蚀标签 污染别的试剂 发生失火 液体沸腾喷出伤人
【分析】
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
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腐蚀标签;
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污染别的试剂;
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发生失火。
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可能液体沸腾喷出伤到其他人
1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首要条件,请回答:
10mL和20mL的量筒中,哪一个更合适量取8mL稀硫酸________?
熄灭燃烧的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是什么________?
洗涤玻璃仪器时,表示仪器已经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________?
【答案】10mL的量筒;用灯帽盖灭;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分析】
在实验室量取液体时,由于量程太大,会使区别度增大,而加强误差;量程太小,需量取多次,也会加强误差,使用就近原则;
熄灭燃烧的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
玻璃仪器内有不适合洗掉的物质时,要用试管刷刷洗,当洗过的玻璃仪器内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3、科学探究(每空5分,共20分)
17.大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时了解,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氧气、水,吸入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氧气、水。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空气有哪些不同? |
猜想 | 呼出气体中含有些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 |
实验 | 取一瓶空气,一瓶呼出的气体,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
现象及证据 | 呼出气体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空气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
结论 | _______________ |
对结论的讲解 | 缘由是人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 |
【答案】多;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含有些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
【分析】
【解析】
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实验验证的办法是:取一瓶空气,一瓶呼出的气体,各滴入相同的滴数的石灰水,振荡;察看到呼出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使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这一现象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些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中的多,缘由是人的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