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英语  数学  小学  高中  初中  化学 

2021学年上海初三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借助》单元测试题2

   日期:2025-02-12     来源:www.lottoir.com    浏览:500    
文章简介: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借助  单元测试题2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名字: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得分:   1、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借助  单元测试题2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名字: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得分:

 

1、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以下行为符合该理念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氛围

B.改造城市排水管网,达成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置与借助

C.就地焚烧秸秆,增加田间肥料

D.很多用煤做燃料,并将锅炉烟囱加高,可以降低污染

【答案】B

【分析】A、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氛围,导致环境污染,错误;B、改造城市排水管网,达成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置与借助,正确;C、就地焚烧秸秆,会导致空气污染,不符合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错误;D、很多用煤做燃料,并将锅炉烟囱加高,并不能降低污染,不符合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错误。故选B。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油锅失火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空气

B.木材失火用水浇灭,是减少失火点来灭火

C.扑灭森林失火时,砍掉数目形成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煤块粉碎后燃烧,可以提升燃料的借助率

【答案】B

【分析】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锅盖能将空气与可燃物隔绝,选项正确;B、可燃物的失火点是自己性质,没办法改变,水灭火是由于水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到可燃物失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错误;C、扑灭森林失火时,砍掉数目形成隔离带,火焰没办法与可燃物继续接触,即清理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D、煤块粉碎后燃烧,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提升燃料的借助率,选项正确。故本题选B。

 

3.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A.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B.提升可燃物的失火点

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D.减少可燃物的失火点

【答案】C

【分析】A、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选项错误;B、可燃物的失火点是自己性质,通常情况下不变,选项错误;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选项正确;D、、可燃物的失火点是自己性质,通常情况下不变,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C。[

4.借助“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能将蜡烛火焰熄灭的办法是

A.用水浇灭    B.剪掉烛芯    C.吹灭蜡烛    D.罩上烧杯

【答案】B

【分析】A、用水浇灭火源是减少温度至失火点以下,故错误;B、剪掉烛芯是将可燃物隔离的原理灭火,故正确;C、吹灭蜡烛是减少温度至失火点以下灭火,故错误;D、蜡烛上罩上烧杯是借助隔绝氧气灭火,故错误。故选B。

5.炎热夏天,汽车发生自燃的事件时有发生。你觉得下列叙述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消防队员用水灭火的原理是减少可燃物的温度至失火点以下

B.为了给汽车换装高端音响、改装造型等,随便改装线路

C.汽车发生自燃的重要原因是积热不散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失火点

D.为保障人身安全,汽车必须要配备灭火器

【答案】B

【分析】A、消防队员用水灭火主如果能迅速减少可燃物的温度,故选项正确;B、不可以为了给汽车换装高端音响、改进造型等而随便改装线路,故选项错误;C、从燃烧的条件看,汽车发生自燃的重要原因是积热不散达到了可燃物的失火点,故选项正确;D、为保障人身安全,汽车必须要配备灭火器,故选项正确。故选B。

6.下列燃料最清洗的是()

A.化石燃料    B.一氧化碳    C.氢气    D.酒精

【答案】C

【分析】A、化石燃料燃烧除去生成很多的二氧化碳以外,还会生成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导致环境污染,故错误;B、一氧化碳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故错误;C、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会对环境导致任何污染,是最清洗的燃料,故正确;D、酒精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故错误。故选C。

7.能源是当今社会进步的三大支柱之一。有专家指出:假如对燃烧产物如 CO2、H2O、N2 等可以达成借助太阳能让它们重 新组合,可以节省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 质循环中太阳能最后转化为

 

A.热能    B.电能    C.化学能    D.生物质能

【答案】A

【分析】由图可知在太阳能有哪些用途下将燃烧产物如CO2、H2O、N2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燃料,即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后转化为热能。故选A。

8.下列化学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     )

A.镁与稀盐酸反应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C.煤燃烧            D.生石灰与水反应

【答案】B

【分析】A、镁和盐酸反应的过程中不断会放出热量,所以该化学变化是放热反应,选项错误;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需要高温,即吸收热量,选项正确;C、煤燃烧是一个放热的化学变化,选项错误;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释放热量,选项错误,故选B。

9.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B.燃烧肯定包括化学变化

C.燃烧过程中肯定放出热量  D.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失火点,可燃物能发生燃烧

【答案】A

【分析】A.由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燃烧后的生成物可能不是一种物质,所以未必都是化合反应,此选项错误;B.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肯定包括化学变化,此选项正确;C.燃烧过程中肯定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D.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失火点,此选项正确。故选A。

10.科学家研制出借助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技术,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 2H2↑+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iO2在反应中水平会降低        B.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C.氢气是理想的清洗、高能燃料    D.该技术可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答案】A

【分析】A、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水平和化学性质不改变,故A错误;B、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故B正确;C、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热值高,资源丰富,是理想的清洗、高能燃料,故C正确;D、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故D正确。故选A。

11.下列关于资源借助的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很多开采地下水,以缓解淡水危机    B.氢能源没污染,应大力推广用

C.开发借助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D.综合借助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

【答案】A

【分析】世界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降低,很多开采地下水可能致使新的环境问题,A选项错误;氢气是清洗能源,应当大力推广用,B选项正确;开发借助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缓解资源短缺的重压,C选项正确;综合借助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增加能源借助率,D选项正确;故选择A项。

12.盛装酒精的试剂瓶上贴有些标志是

A.     B.  C.    D.

【答案】A

【分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酒精具备可燃性,是易燃液体,应贴上易燃液体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故A正确;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鸣喇叭标志,与酒精无关,故B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有毒标志,酒精没毒性,故C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腐蚀标志,酒精没腐蚀性,故D错误。故选A。

13.物质燃烧需要拥有肯定条件。已知白磷的失火点是40℃,红磷的失火点是2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须温度高于240℃,红磷就肯定能燃烧  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浸泡在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

D.升高温度可以提升白磷的失火点

【答案】C

【分析】A、依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当温度达到红磷的失火点,没与氧气接触,也不可以燃烧,错误;B、常温下,温度没红磷达到失火点,不可以燃烧,错误;C、浸泡在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白磷的失火点,通入氧气与之接触,满足了燃烧的条件,白磷也能燃烧,正确;D、失火点使可燃物的性质,一般不可以升高或减少,错误。故选C。

14.伴随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愈加受大家的关注和看重。“爱惜地球,每人有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高效高毒的农药杀菌防虫    B.硫酸厂用高烟囱排放废气预防“酸雨”

C.用车用乙醇汽油减缓“温室效应” D.推广用无氟冰箱预防“臭氧空洞”

【答案】D

【分析】为了农作物的安全成长,应该用高效低毒的农药,A错误;硫酸厂用高烟囱排放废气,是为了将二氧化硫排放在更高的空中,有效控制地表大方的二氧化硫浓度,使空风韵量达标,但并不可以降低二氧化硫,也不可以预防酸雨,B错误;用车用乙醇汽油也会产生很多的二氧化碳,不可以减缓温室效应,C错误;冰箱中传统的制冷剂氟利昂排放在空气中会破坏臭氧层,用无氟冰箱可以预防臭氧空洞,D正确。故选D。

2、填空题(本题包含3个题,共30分)

15.燃烧与大家的生活密切有关。

(1)下图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示意图。

 

①图A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而红磷______(填“会”或“不会”)燃烧,说明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失火点;水中的白磷没燃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B中白磷______(填“会”或“不会”)燃烧。

③实验结束后,在图B烧杯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所得溶液呈_____性。为了预防导致水污染,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与其发生中和反应处置。

(2)写出燃烧的条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会;   缺少氧气; 会;  酸; 熟石灰; 物质是可燃物;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温度达到失火点

【分析】(1)①热水的温度为80℃,不可以达到红磷的失火点,红磷不可以燃烧;水中白磷缺少氧气,不会燃烧。②向水中通入氧气后,白磷能燃烧;③紫色石蕊变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熟石灰是弱碱,可以中和酸性溶液;(2)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失火点。

16.燃烧是人类最早借助的化学反应之一,如图是某化学活动小组围绕探究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而设计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的优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答一点)

(2)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

(3)请列举出通过破坏该条件达到灭火目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答案】降低生成五氧化二磷对空气的污染(合理即可);燃烧需要氧气,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失火点;木材失火用水浇灭(合理即可)

【分析】(1)该实验是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的,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扩散到空气中导致污染;(2)在实验中发现,烧杯的热水中的白磷没燃烧,试管中的白磷发生了燃烧,证明了燃烧需要氧气;而试管中的红磷没发生燃烧,证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失火点;(3)隔绝氧气可以灭火,如油锅失火用锅盖盖灭;降温至失火点以下也可以灭火,如木材失火用水浇灭;隔离可燃物也可以灭火,如做饭结束后,关闭燃气阀门等。

17.2018年1月26日早上7点左右,重庆一公寓发生燃气爆炸,初步调查事故缘由为天然气泄漏所致。

(1)天然气是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为安全起见,可在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报警器安装的正确地方应选择如图中的_____(选填“A”或“B”)。

 

假如报警器显示漏气,下列应对手段可行的有_____(填序号)。

①关闭气源阀门   ②马上开门窗通风     ③立即打开抽油烟草机械      ④继续点火做饭

【答案】不可再生;   CH4+2O2 CO2+2H2O;    A ; ①②

【分析】依据能源的分类,反应的原理,气体的性质与急救手段来剖析。(1)天然气是一种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 CO2+2H2O;(3)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该安装在高处。故选A;天然气泄漏时,应该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不可以立即打开抽油烟草机械,更不可以点火做饭,以防发生爆炸。故选①②。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