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你走开,我要跟奶奶一块睡。”
看着我们的一双小儿女,使劲往床下推自己,表姐内心五味杂陈,眼泪止不住地哗哗往下流。5年前,表姐通过一家出国劳务公司,和表姐夫一块去了新加坡务工,走的时候大宝2岁,二宝仅仅9个月。出国这5年,两人心疼来回的机票钱,没回过一次家,孩子一直是爷爷奶奶带。这次回来,表姐却发现,孩子能同意和自己视频,却不同意我们的拥抱和亲吻,更是直接把自己从床上赶了下来。孩子的排斥,让表姐情绪崩溃。“我才是孩子的亲妈啊,付出那样多,还不是为了他们,我还不是想着多挣点钱,他们如何能如此对我?”忽然想起来了作家小巫说过的一句话:“孩子和哪个睡,就是哪个的孩子。”那个从小被寄养的孩子,在最需要和爸爸妈妈打造心理依恋感的时候,被爸爸妈妈生生“抛弃”,让他们活成了“双亲健在,却亲不到摸不着”的“孤儿”。这种心理上的抛弃感,一旦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是爸爸妈妈挣再多钱,都没办法弥补的遗憾。你欠了那个寄养孩子的,不是一个童年,而是一辈子。02
亲戚家读大二的女儿得了抑郁病,只能休学在家,靠着药物治疗。提及女儿的病,亲戚悔不当初:“原来,养孩子远比生小孩要紧,假如那年,不把丫头寄养在老家就好了。”刚开始,亲戚一个人在外地打拼,后来日子稍微宽裕点后,便把老婆和小儿子接了过去,把正在读小学的女儿一人留下来,跟着舅舅一家生活。从小学到高中,除去寒暑假把女儿接过去住上一阵子外,其余时间,女儿都是一个人在老家读书。每次和女儿在一块,亲戚都感觉女儿对自己淡淡的,不冷也不热,话也愈加少,他以为是女生大了,有了心事,便也没太在乎。直到女儿大学的辅导员老师公告他,说是女儿有抑郁倾向,学校建议休学察看,他才意识到问题的紧急性。现在,看着郁郁寡欢,精神状况1日不如1日的女儿,亲戚提前办了内退,两口子回到老家悉心照料病中的女儿。他们携带女儿去过不少家医院,吃过不少次秘方,依然于事无补。为人爸爸妈妈,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却把孩子寄养在了别处, 错过了孩子成长最重要的那几年,这种遗憾,恐怕余生都没办法弥补了。《极品说》辩手颜如晶说:
大家总以为来日方长,将来有些是时间弥补孩子。“孩子的生活,是一部连续剧,从第1集到第20集,他会慢慢改变。
电视剧你不看,大家可以补,但孩子的生活是补不回去的。1到20岁你不看了之后,你就永远都看不了了。”
却不知自己错过的,不单单是孩子的童年,还有孩子的成长。更紧急的是,由于大家的缺席,给孩子导致的心理创伤,是任何东西都没办法弥补的。寄养,就像一副慢性毒药,蚕食着孩子幼小的心灵。
03
2012年,中国年轻人报对全国31个省区16214人,进行了“寄养”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那些从小被寄养的孩子,还怎么样?53.4%的人反映孩子容易任性不听话;49%的人反映孩子性格更懦弱内向;47.7%的人反映影响孩子的活力。
67%的人反映影响亲子感情;45.9%的人反映接回来后很难融入家庭环境;57.6%有人反映寄养弊大于利。62.9%的人期望爸爸妈妈亲自带孩子;72.4%的人觉得爸爸妈妈应该多伴随孩子。
几位网友的推荐,叫人心痛不已。@漫漫:从小在亲戚家寄养长大,亲戚一家对我非常不错,但我一直没归属感,和亲生爸爸妈妈也不亲近,总感觉自己不少余。性格孤僻,喜欢独居,快30岁了,没谈过恋爱,感觉自己不配结婚生小孩。@小黄鸭:大家姐弟2人,从小被寄养在姑姑家,现在都已经成家立业,和姑姑一家走得非常近,和我们的爸爸妈妈如何都亲不起来。弟弟和我,性格上都有点自卑,没安全感。所以有了我们的孩子,再苦再累也要一直自己带,不让他们尝受这种骨肉离别之苦。@雪儿:小时候寄养在舅舅家,天天过得战战兢兢,饭不敢吃饱,话不敢多说,想要的东西不敢要,抢着干家务,活得压抑而痛苦。虽然舅舅一家对自己非常不错,但却整日惶恐不安,没安全感,没归属感,寄人篱下的生活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现在有了我们的孩子,一直带在自己身边,挣再多的钱都不如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孩子和爸爸妈妈之间的亲子依恋关系,一旦没良性进步,孩子也就失去了安全感,总是会形成自卑、懦弱的性格特点,长大后甚至会出现情感障碍。没和爸爸妈妈打造依恋关系的孩子,和寄养者关系再好,心中也会有遗憾,心理上也会有缺失。寄养,伤害的不止是亲子依恋关系,伤害的还是孩子的心理健康。
04
儿童心理学家鲍尔比说:“错过孩子打造依恋对象期,假如推迟到2岁半将来,再好的妈妈抚养都没用了。”精神剖析学家勒内·施皮茨,历时一年,跟踪拍摄过一群没母亲照顾的婴儿。参与拍摄的一组婴儿,只和母亲相处了3个月,便交给了育婴园的护士照看。母亲离开的刚开始几天,婴儿表现还非常正常,但一周后,这类婴儿开始变得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目光呆滞。另一组婴儿,在母亲离开后,由家庭的其他养育者,譬如爷爷奶奶照顾,这类照顾者,对孩子充满爱,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孩子的渐渐转移依恋对象,开始依恋照顾者。通过察看研究,勒内·施皮茨得出一个结论: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关系是会消失或转移的,同时,错过的依恋关系是不可逆转的。母亲说,弟弟刚出生那会,外婆心疼她,便把1岁刚出头的我带回家照顾。3个月后,父母去接我回家,我站在外婆家院子里,怯生生地看着母亲,如何都不认她。“才3个月不见,你就不认我了,那将来我再也不叫你住亲戚了。”母亲坦言,她宁愿抱着一个,背着一个,再牵着一个,也要把孩子们带在自己身边。现在,我的母亲也已经做了奶奶,为了儿女,她可以付出所有,早起为孙子孙女做饭,接送孩子上下学,但唯独一样她却从不让步,那就是:哥哥弟弟们,大家都不能把孩子扔给她,自己不管不问,只顾着去大城市里赚钱。“缺爹少妈的孩子,任哪个照顾得再周到,孩子心里也会不能劲,不对味。”母亲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一个婴幼儿教育真相:其他养育者再无微不至,终究没办法代替父母的角色。寄养的孩子,就像没母亲的孩子,是一棵草。05
在一档节目中,演员章龄之坦言,在她一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去了日本,自己是跟着外公外婆一块长大的。他们回来的时候,自己已经十八岁了。从小到大,她对待爸爸妈妈的态度,都很恶劣。她说:“我心里有不少缺失,每次有哪些事,我必须要去姥姥家,和她一块午睡,躺在她边上睡一场,就像自己充电了一样。”直到结结婚以后,在老公陈龙的鼓励下,她才打开心扉,一点点同意爸爸妈妈,甚至尝试着和爸爸拥抱。寄养,是把双刃剑,让孩子身心受创,也让爸爸妈妈受伤。综艺节目《变形记》,有个孩子说:“不想要钱,只想要爸爸妈妈在身边的伴随。”在孩子心里,再贵的玩具,再好看的衣服,都不及爸爸妈妈的伴随;再会带孩子的爷爷奶奶,都比不上父母在身边。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说:“是不是生育,完全取决于爸爸妈妈的决定,一旦你决定了,就要了解,这个生命将依赖于妈妈与爸爸存活,此外,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更适合的家庭。”这世间,没挣得完的钱,只有瞬间长大的孩子。再多的钱,都换不回一个健康的孩子。为了孩子的身心灵健康,请勿再把孩子寄养出去。为了孩子,请左手搬砖,右手抱娃,让孩子活成一颗宝,而不是一棵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