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苗的妈妈由于忙买卖,已经两个多月没来学校看她了。她还记得上次妈妈匆匆忙忙来看望自己,给了多元钱,交代别委屈了自己,该吃吃,该喝喝,不够再告诉妈,妈会抽空送过来。不过公司业务太忙,母亲事太多,不可能像其他妈妈一样,常来看往女儿,说完话,仅仅不到5分钟时间,妈妈便离开了。
校园中孤独的苗苗同宿舍的几名同学都被爸爸妈妈接回家过周末了,他们捧在手中的不是冷冰冰的钱,而是暖暖的亲情,这种感觉是苗苗最渴望得到的。从婴幼儿园到目前上中学,在苗苗的记忆中,爸爸妈妈亲一直忙碌,根本顾不上照顾自己,所以苗苗上的婴幼儿园、小学、中学都是寄宿制的。
爸爸妈妈通过10多年的打拼,市场越做越大,买卖越做越红火,可两个人分道扬镳,各奔东西,对女儿也愈加疏远。
接过妈妈递过来的钱,苗苗一阵孤独的感觉袭来,不知这一次送钱后,又要等到何时才能看上妈妈一眼,至于爸爸就更别指望了。一年来,她与爸爸就见过两次,都是在汽车里,爸爸只不过看了看自己,就催促自己赶快下车,他急着去见要紧顾客。
苗苗本来也想像其他孩子一样,扑进爸爸妈妈怀中撒一下娇,感受一下做乖女儿的感觉,可是这所有还没有来得及做,爸爸的小汽车就远去了。
到老师家找家的感觉一个周末,苗苗回到宿舍,生活老师守候在门口。苗苗,跟我回家吧,我给你做比萨和意大利面如何?这类苗苗都很喜欢吃,重点是她喜欢家的味道,喜欢家的感觉,喜欢坐在客厅沙发上享受来自己家里庭的幸福。
不知什么问题,生活老师没来得及反应,苗苗居然扑在了她的怀中,叫起母亲,再看看苗苗的眼中,也是泪水盈盈。
坐在生活老师家的客厅,虽然没自己家的客厅大而宽畅,更没豪华舒适的沙发和丰富美味的水果、食品,不过那种感觉可是不同。老师在厨房做比萨和意大利面,自己在外面看电视,听音乐,嗑瓜子,如此的星期天,她是那样的梦寐以求。
生活在不幸的单亲家庭苗苗的爸爸妈妈在她上中学时离婚了,苗苗被判给爸爸。爸爸买卖忙,先是让苗苗上寄宿学校,后来又把她交给黑龙江的爷爷。爷爷不久找了一个老伴,敏锐的苗苗感觉两位老人对自己不冷不热,在忍耐3个月后,她从遥远的黑龙江回到郑州,找到亲生妈妈,期望跟着妈妈把初中读完。
妈妈也做着买卖,同样是没时间照顾女儿,于是在学校报了寄宿班。有空闲就来看望一下孩子,没时间就把钱留足,不让女儿吃穿上受委屈,这已经尽了做妈妈的责任。一个周末,妈妈把新认识的男友介绍给她。
在这个家,她总感觉自己是多余的,她不可以同意妈妈把仅有些周末时间再推荐给别的人,于是不想再回到那个陌生的家里。
每到周末,苗苗一直感觉孤独,图书室和球场是她必去的地方,图书室里,很多励志的书本让她振作,她期望自己快快长大,快快独立。操场上,她可以发泄我们的情绪,克服孤独带来的恐惧和失落。终于有一天,苗苗向老师提出,不想再把书读下去,不愿再做校园留守少年。
最恐惧的是孤独厌学,苗苗说主如果受不了孤独。假如大伙都像她一样也就罢了,重点是不少同学家庭是完善的,他们到周末就找到了幸福的感觉,爸爸妈妈接回家,一家三口有说有笑,其乐融融,那种感觉和环境是最好看的好的。
我一看到其他同学和爸爸妈妈在一块有说有笑,自己就会难过,感觉非常孤独,一直感觉自己非常可怜,也不愿和其他人说话,宁可把自己封闭起来。苗苗把感受告诉记者。
她总感觉自己和其他人有差别,家庭不和睦,有的自卑,想念与爸爸妈妈在一块的日子,那一次产生幻觉,错把老师当成母亲,搂着不想放手,生怕一放手这类美好的东西会立刻离自己而去,非常像童话故事中卖火柴的小姑娘,不敢让火柴熄灭。
记者手记采访完苗苗,记者的心情是沉重的。不能否认校园留守少年常见表现出性格孤僻,自卑感强,情绪自控力弱,抑郁焦虑心理,产生不想上学情绪,强烈的心理重压等问题。再忙也要关爱孩子,并指导孩子。父母需要用更多的爱来解决留守校园的孩子的孤独。这个爱,并非说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作为爸爸或妈妈对儿女的关心。
假如大家努力为他们打造一种宽容关爱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的孩子还是可以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的。而且,这类孩子总是还表现得更自立、更懂事、更刻苦。来自社会和学校的情感支持,对留守孩子是很有益的。
所以,留守校园孩子的爸爸妈妈自己需要第一确立一个观念。那就是只须自己克服困难,用心教育,同样可以打造快乐。你们将自信与快乐、关爱与亲情传递给子女,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态。反之,抑郁的、冷漠的家庭环境,会致使孩子孤僻内向、敏锐多疑,愈来愈脱离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