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画了一张自己非常认可的画,他兴冲冲地拿着画跑到母亲面前问:“母亲,我画得如何?”妈妈看都没看就随口答道:“挺好的。”孩子立即生气地答道:“好什么呀,你根本看都没看,就说我画得好。”
日前,心理专家杨谨在《现代教育报父母周刊》“现代教育大讲堂”中与父母交流时强调指出,当下的爸爸妈妈一直有不少工作和家务要忙,有时难免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敷衍了事。但孩子却可以很准确地分辨出,爸爸妈妈是在敷衍自己,还是真诚地在与自己进行交流。杨谨建议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或回答孩子的问题时,应尽可能停下手中的事情,蹲下身子,认真聆听孩子的话,真诚地与孩子交流。
面对面坐下效果最好
有不少父母常感叹非常难与孩子相处,和孩子说不到两句就会莫名其妙地爆发一场“战争”,要不然就是找不到一同话题,甚至张口结舌。在杨谨看来,要和孩子相处却非常简单,面对面坐下是与孩子交流效果最好的方法,在这种状况下,爸爸妈妈和子女才能畅所欲言。“既然你想交流,想通过聊天知道孩子,或者打造一种亲子交流的形式,那就请放手你手中干不完的事情,认真和孩子交流。”
“恋爱中男女一直喜欢看着他们的双眼,轻声细语地交流;而在夫妻争吵的过程中,却极少会互相注视他们,不少都是转过身、扭过头,并没真的做到有效的交流。”杨谨觉得和孩子交流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父母的举止尤为重要,这常常关系到父母给孩子的印象好坏。关于这一问题,杨谨给爸爸妈妈提出了几条具体的建议:爸爸妈妈最好能同孩子并排坐着聊天,如此可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当父母和孩子处于平等的地方时,孩子便会感觉如此更像朋友间的聊天而不是训话。假如需要眼神交流,父母可以侧身看着孩子的双眼,如此就能给孩子以平等感、安全感。在谈话过程中,父母还应该注意我们的姿势,不要做一些有不尊重含义的举动,如东张西望、看手机等。
让孩子根据我们的步伐成长
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与生俱来就携带一些天分,或许是艺术天分,或许是对数字敏锐,或许是音乐天分……但这类天分都要靠父母帮助孩子去挖掘,都需要父母给孩子提供充足的发挥空间。杨谨说:“并非非得要走上大家父母设计好的那条路,有些时候,大家设计的孩子,不如孩子自己进步的好。”
有一次,杨谨计划了很长时间,咬牙买了昂贵的票,筹备带儿子去看海外大马戏团的演出。当她与儿子在喧闹的看台就座,演出立刻就要开始的时候,儿子却开始又哭又闹,吵着要回家。当时,杨谨责怪儿子“太不乖了”。可是事后她从心理学的角度仔细剖析,却发现是自己错了。她讲解道:“孩子的心思非常单纯,或许他只不过感觉演出现场非常吵,加上看到不少穿着奇怪衣服跳来跳去的人,就像看到了小怪物,非常害怕,所以才急切地想要回家而已。”
爸爸妈妈都爱听到其他人夸奖我们的孩子:“你家孩子真乖,真听话。”在中国传统婴幼儿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不少父母都会把“乖”与“不乖”作为评定孩子好坏与否的规范。但杨谨剖析觉得,爸爸妈妈感觉孩子不乖更多的是他们自己的观念问题,这类爸爸妈妈都有一个一同点,就是期望孩子能达成自己未了的心愿。如没机会同意教育的爸爸妈妈会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没钱的爸爸妈妈期望孩子能多赚点钱。爸爸妈妈自己未能达成的愿望会披上对孩子殷切期望的漂亮外衣进而转化成对孩子行为的干预和控制,并最后让一个个小天使变成了小“恶魔”。
在杨谨看来,孩子“乖不乖”并不是那样要紧,或许“不乖”的孩子总是更有主见,思维更为活跃,比起那些“乖孩子”更具备独立性和创造力。因此爸爸妈妈不要拿着“婴幼儿教育计划”来核对孩子的成长状况,更要让孩子根据我们的步伐健康、快乐地成长。
尊重孩子的选择权
在讲坛现场的互动环节中,杨谨曾尝试邀请一位小姑娘上台进行互动展示,但小女孩却一直不愿上台。看到这样的情况,杨谨笑着对小姑娘说:“小女孩假如你真的不想上来的话,你可以表达出来,阿姨会尊重你的选择的。”最后小姑娘没上台参与互动,杨谨则对我们的应付方法作出了如此的讲解:父母应当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给孩子表达的空间和自由。
日常,常常会在电梯或公园里见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需要孩子向陌生人打招呼,而孩子却不想。“孩子不和陌生人打招呼,不少父母就觉得孩子没礼貌,自己会有一种愧疚感,但此时父母总是忽略了孩子感受。从心理学角度剖析,大部分孩子看到生人的第一反应是害怕,由于此时孩子与外面的安全感还没非常不错地打造起来。而父母在这时强迫孩子与外面交际,会让孩子产生一种矛盾的心理,不打招呼,他感觉爸爸妈妈会责怪他;去打招呼,又违背了自己内心的恐惧。久而久之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
针对这种情况,杨谨觉得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具体做法是父母要常常跟周围的人打招呼、聊天,并让孩子呆在身边通过察看去学习母亲是如何跟邻居打招呼的,父亲是如何跟朋友去交谈的……通过家人的带动,可能第十次、第十一次,孩子就会主动喊出“阿姨好”如此的问候了。
在杨谨看来,孩子的心智就像一个破土自然而发的小芽,只须阳光充足、雨水丰沛它就会自己破土而出。父母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不要用强硬的命令式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给孩子独立做选择和做决定的权利与自由。同时,尊重孩子对家庭事务的‘知情权’,告诉孩子家庭的一些变化。而非常重要的是要记得随时蹲下身,由于只有蹲下身,才能和孩子维持同样的视线,才能看到孩子所看到的画面,才能与孩子平等地对话。”
提问专家:
怎么样让孩子掌握作选择?
父母可以和孩子比赛完成一件事情,如比赛哪个先把鞋穿好外出,还可以进行角色饰演的游戏,让孩子饰演母亲来照顾父母。也可以在带孩子去拜访亲戚家之前征求孩子的建议。“张阿姨给大家发出邀请到她家玩,你想不想去?”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给孩子一个空间。伴随年龄的增长,孩子像掌握飞的小鸟一样,渴望独立作决定并获得尊重。所以此时爸爸妈妈要多征求孩子的建议,尊重孩子们的正当选择。当孩子遇见困境的时候,爸爸妈妈的反应要“慢半拍”,鼓励孩子依赖我们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