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区交华中学初三(上)首次月考化学试题
1、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
1.(1分)取一些食盐,可以从不一样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食盐是由什么成分组成 B.食盐的产地在哪儿
C.食盐有哪些性质和作用与功效 D.食盐的微观结构怎么样
2.(1分)以下自然资源的借助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风力发电 C.天然气燃烧 D.滴水成冰
3.(1分)雾霾是一种大方污染现象,不是雾霾治理手段的是()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
B.倡导绿色出行,进步公共交通
C.外出时佩带防雾霾口罩
D.降低燃烧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4.(1分)日常容易见到的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 B.
葡萄酒
C. 蒸馏水 D.
豆浆
5.(1分)含氟牙膏中常添加氟化钠,NaF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0 D.+1
6.(1分)乙酸(CH3COOH)是食醋的有效成分。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由 4种元素组成
B.一个乙酸分子中含有 8个原子
C.乙酸分子的相对分子水平为 60 g
D.乙酸分子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水平比 4:3
7.(1分)将“神舟七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
A.N2O4 B.NO2 C.N2O D.CH4
8.(1分)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点不同的选项是()
选项 | 操作或现象 | 分子的特质 |
A | 给篮球充气 | 分子间有间隔 |
B |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 分子是运动的 |
C |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块,体积小于200mL | 分子是有水平的 |
D |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
A.A选项 B.B选项 C.C选项 D.D选项
9.(1分)下列方程式表示的化学反应中是化合反应的是()
A.3Fe+2O2 Fe3O4
B.HCl+KOH═KCl+H2O
C.2KMnO4 K2MnO4+MnO2+O2↑
D.C+2CuO CO2↑+2Cu
10.(1分)物质的性质决定作用与功效。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由于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以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B.由于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C.由于稀少气体通电时发出有色的光,所以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D.由于二氧化碳不可以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它可以用于灭火
11.(1分)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势必联系的原因是()
A.严谨的科学态度
B.科学的实验策略
C.适当的实验步骤和操作办法
D.偶然的巧合
12.(1分)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检查气密性
C.读取液体体积 D.
加热液体
13.(1分)实验室需采集一瓶约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集气瓶中灌
的水
B. 集气瓶中灌
的水
C.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处
D.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处
14.(1分)下列试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很多的热
15.(1分)关于粗盐提纯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B.上面二步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有哪些用途是相同的
C.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预防滤液浑浊
D.蒸发时看到很多食盐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水蒸干
16.(1分)下列适合封入食品包装盒中用来吸收盒内的氧气,延长食品保质期的物质是()
A.红磷 B.活性炭 C.铁粉 D.生石灰
17.(1分)对于化学方程式2Mg+O 22MgO 的读法不正确的是()
A.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
B.该反应中反应物是镁和氧气,生成物是氧化镁
C.在点燃条件下,每2mol镁和1mol氧气反应生成2mol氧化镁
D.在点燃条件下,每24克镁跟32克氧气反应生成40克氧化镁
18.(1分)对物质的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水平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单位是g/mol
B.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数目,数值上等于式量,单位是mol
C.物质的量就是6.02×1023个微粒的水平,单位是g
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肯定数目微粒的集体
19.(1分)在水平相等的CO和CO2中,含有氧原子个数比是()
A.1:2 B.2:
1 C.11:
14 D.14:
11
20.(1分)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肯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水平分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 | 70% | 14% | m | 10% |
反应后 | 42% | n | 40% | 10% |
A.丙可能是单质
B.甲、乙的水平之和肯定等于生成丙的水平
C.丁肯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若消耗3 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
2、填空题:(共20分)
21.(4分)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写出下列符合需要的化学符号:
①2个氮原子__________; ②氯化铵的化学式__________;
③硝酸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__________;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
22.(6分)在下表中填写相应的物质名字、化学式、物质类别(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物质名字 |
|
| 氢氧化钡 |
| 硝酸钠 |
化学式 |
| Fe2O3 |
| H2CO3 |
|
物质类别 | 单质(稀少气体) |
|
|
|
|
23.(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打造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征。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方程式用下列微观示意图表示: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
微观 示意图 |
|
①请写出丙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下列是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的是__________。
②能维持甲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四种物质中是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填甲、乙、丙、丁)。
③从上述反应重能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④上述微观示意图表示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4.(4分)2015年十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所研究的青蒿素的化学式是C15H22O5,该物质的摩尔水平是__________;该物质中碳元素的水平分数是__________(精准到0.1%);该物质的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2摩尔该物质的分子中有__________个氧原子。
3、简答卷:(共20分)
25.(20分)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办法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一般由以下几个步骤:
1.向a仪器中倒入双氧水 2.向b容器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3.按需要装配好仪器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采集气体
其中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下列选项)
A.12345 B.34215 C.34125 D.43215
(2)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字a__________
(3)用所给仪器组装用上述反应制氧气的装置,你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采集装置为__________(填编号),选择这类装置的依据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是固固型加热的反应 B.是固液型不加热的反应
C.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D.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
(4)若用图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采集制取的O2,则气体的流向是导气管__________进气__________出气。
(5)若在反应后的残余物中提纯KCl,需进行以下操作,请把空缺处填上:
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在(1)、(2)、(3)的操作中均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
(5)若用氯酸钾和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采集到的氧风韵量为9.6g,理论上需要氯酸钾固体多少摩尔?
2018-2019学年上海宝山区交华中学初三(上)首次月考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与考试试题分析
1、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
1.【解答】解:依据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A是组成;C是性质及作用与功效;D是结构。
故选:B。
2.【解答】解:A、海水晒盐是借助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是混合物的简单离别,没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错;
B、风力发电是借助轮子的转动做功发电,没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错;
C、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滴水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没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3.【解答】解: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是治理雾霾的手段,故选项错误;
B、倡导绿色出行,进步公共交通,可以预防汽车尾气导致的污染,是治理雾霾的手段,故选项错误;
C、外出时佩带防雾霾口罩,是预防雾霾进入呼吸道,不是雾霾治理手段,故选项正确;
D、降低燃烧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是治理雾霾的手段,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解答】解:A、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和水,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葡萄酒中含有酒精、水等物质,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豆浆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设氟元素的化合价是x,依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0,则x=﹣1价。
故选:A。
6.【解答】解:A、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乙酸分子中含有 8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分子水平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乙酸分子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水平比(12×2):(16×2)=3: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解答】解: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H8N2+2R=3N2+4H2O+2CO2,
依据水平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类型和数目相同,
H原子在反应前后相等,
反应前有2个N原子,而反应后共有6个N原子,则R中有4个N原子,
反应前没O原子,而反应后共有8个O原子,则R中有8个O原子,
又R的化学计量数为2,则R的化学式为N2O4,
故选:A。
8.【解答】解:A、给篮球充气,缘由是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对应一致,不合题意。
B、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缘由是分子在不断运动,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大家的鼻孔,对应一致,不合题意。
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块,体积小于100mL,缘由是分子间有间隔,和分子有水平无关,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缘由是分子是可以再分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9.【解答】解:A、3Fe+2O2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HCl+KOH═KCl+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2KMnO4 K2MnO4+MnO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C+2CuO CO2↑+2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解答】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作助燃剂,但氧气不具备可燃性,不可以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C、稀少气体通电时发出有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不可以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1.【解答】解:做化学实验要具备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实验策略要科学、合理,实验步骤和操作办法要可行,不可以仅靠一次实验结果就下结论,预防偶然的发生,而导致错误的结论。
故选:D。
12.【解答】解:A、用酒精灯时应该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办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维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可以超越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越试管容积的
,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13.【解答】解:A、需要采集一瓶大约空气的氧气,即采集
的氧气,所以集气瓶中应灌
的水,故A错;
B、需要采集一瓶大约空气的氧气,即采集
的氧气,所以集气瓶中应灌
的水,故B正确;
C、用排空气法采集氧气没办法采集的氧气,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在下部,故C错;
D、用排空气法采集氧气没办法采集的氧气,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在下部,故D错。
故选:B。
14.【解答】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很多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5.【解答】解:A、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故A说法正确;
B、上面三步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有哪些用途是不相同的,故B说法错误;
C、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预防滤液浑浊,故C说法正确;
D、蒸发时看到很多食盐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水蒸干,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6.【解答】解:A、红磷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不符合需要;
B、活性炭具备吸附性,不可以除去氧气,不符合需要;
C、铁粉能和空气中的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把氧气除去,符合需要;
D、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但不可以与氧气反应,不符合需要。
故选:C。
17.【解答】解:A、由化学方程式2Mg+O 22MgO可知,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2Mg+O 22MgO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是镁和氧气,生成物是氧化镁,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2Mg+O 22MgO可知,在点燃条件下,每2mol镁和1mol氧气反应生成2mol氧化镁,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2Mg+O 22MgO可知,在点燃条件下,每48克镁跟32克氧气反应生成80克氧化镁,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8.【解答】解:A、物质的量不是物质水平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单位是mol,故选项说法错误。
B、物质的量不是物质的数目,数值上等于物质水平与相对分子水平之比,单位是mol,故选项说法错误。
C、物质的量的单位是mol,故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肯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9.【解答】解:借助相等水平的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求其分子个数比,再借助这两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些氧原子的个数是一个与两个氧原子进行计算,
假设两物质的水平都是m,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
=11:7,则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11:7×2=11:
14
故选:C。
20.【解答】解:丙在反应前占的水平分数m=1﹣70%﹣14%﹣10%=6%,乙在反应后占的水平分数n=1﹣42%﹣40%﹣10%=8%;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水平不变,反应后水平分数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水平分数增大的物质是生成物,由图中物质的水平分数的变化可知,甲和乙的水平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丙物质的水平分数增大,是生成物,而丁物质的水平分数不变,丁物质可能是催化剂;
A、由以上剖析可知,甲和乙物质反应生成了丙物质,是化合反应,丙物质是化合物。错误。
B、应该是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水平之和肯定等于生成丙的水平,甲物质和乙物质没完全反应。错误。
C、丁反应前后水平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会不参与了化学反应。错误。
D、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水平比是(14%﹣8%):(40%﹣6%)=3:
17,因此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正确。
故选:D。
2、填空题:(共20分)
21.【解答】解:①由原子的表示办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表示为:2N。
②氯化铵中铵根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NH4Cl。
③由化合价的表示办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硝酸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可表示为:AgO3。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分别是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故答案为:
①2N;
②NH4Cl;
③AgO3;
④Al2O3。
22.【解答】解:氦气的化学式为:He.氧化铁是氧化物.氢氧化钡是碱.碳酸是酸.硝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
氦气 | 氧化铁 |
| 碳酸 |
|
He |
| Ba(OH)2 |
| NaNO3 |
| 氧化物 | 碱 | 酸 | 盐 |
23.【解答】解:在肯定条件下,水和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O+CCO+H2:
①由丙微粒图示可知:丙微粒是由一个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所以,丙物质的化学式是:CO;由水平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类型和数目不变可知,丁物质的微粒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是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的是B。
②甲是水,能维持甲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是氧化物的是水和一氧化碳。
③从上述反应重能获得的信息有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类型不改变;
④在肯定条件下,水和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O+CCO+H2:
24.【解答】解:青蒿素的化学式是C15H22O5,该物质的摩尔水平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水平,为12×15+1×22+16×5=282,单位g/mol,所以其摩尔水平是282g/mol;该物质中碳元素的水平分数是×100%≈63.8%;该物质的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也就是三者的原子个数比为15:22:5;2摩尔该物质的分子中有2mol×5×6.02×1023个=6.02×1024 个氧原子。
故答案为:
282g/mol; 63.8%; 15:22:5; 6.02×1024。
3、简答卷:(共20分)
25.【解答】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用途下,受热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原理是2H2O22H2O+O2↑; 故填:2H2O2
2H2O+O2↑; B;
(2)a是分液漏斗,通过分液漏斗可以向锥形瓶中注入液体药品;b是锥形瓶,常用作反应容器。故填:分液漏斗;锥形瓶。
(3)借助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用途下制取氧气,选择“固液装置”,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采集,即用D装置采集,氧气不容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采集,即用C装置采集。故填:A,C或D,BCD;
(4)若用图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采集制取的O2,则气体的流向“长进短出”,从导气管c进气d出气;故填:c,d;
(5)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①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氯化钾的溶解;②中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导流;③中通过用玻璃棒搅拌可以预防液体外溅,因此在①、②、③的操作中均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故填:②过滤;③蒸发结晶;玻璃棒。
(6)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采集到的氧风韵量为9.6g,设理论上需要氯酸钾固体水平为xg,
2KClO32KCl+3O2↑
245 96
x 9.6g
=
x=24.5g,理论上需要氯酸钾固体摩尔水平=
×2=0.2mol。故填:0.2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