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英语  数学  小学  初中  高中  化学 

2019-2020学年上海教育学院附属友爱实验中学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日期:2025-04-10     来源:www.hunzha.com    浏览:503    
文章简介:2019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题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纸的指定地方上,做在试题上一律不计分。 1、古诗文 默写 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 2.__________,月是故乡...

2019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题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纸的指定地方上,做在试题上一律不计分。

1、古诗文

默写

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

3.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

4.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5.李白在《行路难》中,既展示白己乐观,白信的品格,又表现对理想执有公的诗句是:“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可以,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甲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乙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__

7.下列对甲]文赏析正确的一项是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征。

B.选文第①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有哪些用途是引起下文。

C.作者详写“览物之情”是为了强调自己情随境迂的感慨。

D.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_______

10.一轮明月,古往今来,无数人在吟咏它,又触发了多少人的情思啊。文中下阙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__________,文中的月美在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

戴胄犯颜执法

上①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②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③,赦令自首,不愿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 上欲杀之 胄奏; “据法应流④。”上怒曰:“卿欲守法加使朕失信乎?”对日:“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⑤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之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①上:指唐太宗②擢:提高.③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年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遭到封赏。④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⑤布:昭示。

11.讲解文中的词汇。

__________欲杀之    故    天下无冤__________  狱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戴胄的言行中值得赞赏的两个闪光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个谨慎的人。日常,家没人他从不让家电工作,怕引发失火;晚上睡觉他必然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 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料之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心成为阶下囚。

②我很赞赏朋友的做法,由于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要心存畏惧吗?

③不人应该了解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不是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大家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倡导,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感觉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规范,用古人的话说,叫 “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让人戳眷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由于图一已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我们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我们的亲身历程为大家敲响了警钟吗?

④不只个人要掌握了解“怕”,一个国家也足这样。很多国家都历程过苦难和挫折,人民过去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些国家不知“怕” ,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一直好了疮疤忘了疼;有些国家却忌走“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__________他们一直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
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降低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大家不可以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珍藏。爱尔兰的史学冢和文学艺术家更没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静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如此知怕的国家,在灾难到来的时候总是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料之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了解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了解__________的“怕” ,它才会将各种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非常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开心的命一同体。

14.依据上下文,填入第④段画线处的词汇应该是(      )

A.于是 B.尽管 C.因而D.而且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剖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第一提出“个人应该了解畏惧”的看法;

然后(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2)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划线词汇“必要”在这里不能删掉,为何?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这则材料假如作为选文的论据,你觉得放在哪一段比较合适?请具体说明理由。

[材料]1958年,国内开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 邓稼先奉命主持设计了国内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两弹”分别于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国内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

妈妈的刺绣时光

①妈妈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妈妈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了解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解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是闺阁中的女生需要学会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时候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继承妈妈的刺绣技术。小时候,我容易见到妈妈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漂亮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大家kū zào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妈妈就说,女生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生是要让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遗传妈妈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好似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 。我自我解嘲,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妈妈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妈妈家,我总看到妈妈在捏着银针剌绣,妈妈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妈妈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每天和这类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妈妈说,你不懂.我有点恼火,目前,哪个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哪种衣服没?妈妈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妈妈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妈妈说,丫头,通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①,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突然感觉鼻尖酸酸的,妈妈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千山万水,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妈妈用心在歌唱。妈妈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离得远远的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妈妈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收拾起荒废了不少年的文字.,有了喜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妈妈一样内心沉稳。 虽然,我到现在也不会像妈妈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 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我们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大家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喜好相伴,生沽就有了小欢喜,即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注解]①女红: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类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19.依据拼音写汉字。

kū zào 

生活阶段(主要事件)

  1、小时候(                                        )   

  2、稍微大一点(                                     )  

3、 结了婚(                                         )                           

4、 后来去谋生(妈妈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妈妈)

21.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成效。

结了婚,每次回妈妈家,我总看到妈妈在__________银针刺绣,妈妈老了,戴着老花镜__________地绣出一花一叶。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引用罗隐的诗句,增添了文学色彩,描绘出了古时候女子刺绣的场景,突出妈妈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

B.第⑦段中“我”看着妈妈送的一摞鞋垫,感觉到妈妈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

C.第⑧段中妈妈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作者开始以笔代针,书写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D.本文作者拾取变幻流年中的点点滴滴,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生活的哲理:生活在世,必须要有一点喜好。

23.标题“刺绣时光”的意思是 __________

3、综合运用

  学校将11月定为“大阅读”主题月,将拓展一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24.班级里将悬挂关于念书的古诗句,请你选出比较合适的一项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C.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5.为纪念建国七十周年,班级将举行“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活动,请你依据示例将活动内

容补充完整。

“读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起来”,砥砺强国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汇聚报国行动。

26.你面试到阅读社团做图书室管理员。室内藏书以 《论语》 《孟子》 《诗经》 《道德经》

《李太白集》 《东坡集》等为代表。请用一句话概括藏书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27.学校准备“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孰优孰劣”的辩论活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总结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作

28.题目:从此改变

需要:写一篇600字左石的文章;

不能透露个人有关信息;

不能抄袭。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