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和很多脍炙人口的篇章,这对孩子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把握世界或有巨大的帮忙。
文学作品具备形象可感性、直观性的特征,孩子们在文学的熏陶下能遭到感染,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在培养孩子的文学赏析审美素质时,也能增强他们表达思想、表现世界的能力与概括、抽象、美化的能力。
在婴幼儿时期,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讲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童活故事、民间神话,给孩子朗读优美的诗歌,诵唱动听的歌谣,让孩子从生动有趣的故事歌谣中吸收丰富的精神食粮,从而滋养他们幼小的童心。
培养孩子的兴趣
伴随孩子不断长大,语言能力也在不断进步,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也明显增加。在此之前,多是大人需要孩子听故事,学儿歌,但此时则多是孩子主动需要。爸爸妈妈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故事、短小儿歌讲给孩子听,让他们背,并对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解说,让孩子理解。
让孩子能正确说中文,正确发音让孩子讲故事,背诵优美的诗句,朗诵儿歌、唐诗等,鼓励孩子讲述我们的见闻。看电视电影后和孩子谈节目内容,需要孩子正确表达,让孩子领略文学作品的语言美与感受其意境美。
步伐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是诗歌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活泼的特征最容易被孩子同意和传唱。会背儿歌的孩子非常快也能背诵唐诗。唐诗中不少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的短诗对于培养孩子的文学美感能力十分有用。
琼英与玉蕊,
片片落前池。
问君花来处,
东君也不知。
这是虞仲文4岁时写雪花的诗。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儿童充满童真的情趣,形容像花瓣一样透明的雪花,片片飘落到池前,它从哪儿来的呢?恐怕连主管百花季节的春神太君也不了解吧!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
飞入梨花寻不见。
这是一首不少人都熟悉的诗歌,看起来平淡无奇,实则意境隽永,诗意独特。
孩子们数着迟到的春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假如就这么数下去,如此写雪花也不见意境,但一句飞入梨花寻不见,画龙点睛之处,道出了春来的季节,梨花已开,柔美白皙,稀稀落落不合时宜而又顿添诗意的白雪忽然飘至,可惜一入梨花丛中,茫茫一片白花竟寻它不见,童趣十足。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这是初唐四杰骆宾王7岁时写成的《咏鹅》诗,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唐诗之一。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叫人日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游戏时有色有声的情景。
白,绿,红,清,色彩鲜丽,春意勃勃,完全是一幅楚楚可人的图画。表现了小诗人细微入神的察看力。
像如此的例子不胜枚举,唐诗中很多短诗都是培养孩子文学喜好的基本读物。父母可以自行选择并依据我们的理解去熏陶孩子。
伴随物质生活质量的提升。电视机的普及及电影业的不断进步,电影电视也渐渐走进了孩子们的视线,因为其直观性及对视觉的冲击力,符合孩子形象思维的特征,对孩子的艺术美感能力的培养有积极有哪些用途。但影视作品不会都合适孩子,甚至有精神污染的,需慎加选择。
对于孩子来讲,健康有益的反映孩子生活的音乐故事片、纪录片、卡通片,内容健康、生动有趣,是可以起到赏析与培养用途的。
在这里,大家要特别指出的是卡通片,由于没孩子不喜欢看电视卡通节目的。譬如最早的米老鼠唐老鸭的形象是由代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制作出的一系列动画短片中的主角,而依据格林童话《白雪公主》改编的动画片,则是三四十年代制作的。
国内自己制作的动画片如《大闹天宫》、《黑猫警长》、《大头儿子和小头父亲》、《葫芦金刚》、《哪叱闹海》,引进欧美等海外的如《蓝精灵》、《美女与野兽》、《狮子王》、《变形金刚》、《萝莉》等等,参差不齐,特别是日美的不少卡通片中有不少充斥着很多暴力和色情的内容,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沉迷其中,害莫大焉,作为父母,必须要仔细辨别。
当然出色的卡通艺术品,譬如《猫与老鼠》这种既活泼、精彩、幽默又童趣盎然的作品,其简洁而又明快的风格与符合孩子心理与思维的特征,颇能启迪孩子们的思想,起到寓教于乐有哪些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