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母亲在儿子13岁过生日那天给孩子买了一部手机。 另外,这位母亲写信给儿子,在信中规定了18则手机的用法规定,并告知孩子办不到就收回手机。
假如仔细阅读这18条家庭规则,你会发现,其中不少不止是孩子用手机方面,这封信中反映的一些教育理念更值得学习和借鉴。
第一条:第一我想声明的是,这个手机是我买的。目前把这个手机借给你。母亲伟大吧?
解析:这是财产权问题。
在西方国家,爸爸妈妈的财产是爸爸妈妈的,与孩子无关,这是一个要紧的理念。
即便爸爸妈妈给孩子买了生活用品,产权依旧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应该感谢。
这和大家对孩子需要不同,爸爸妈妈给予孩子的是天经地义的,不给就躺在地上打滚,爸爸妈妈办不到就感觉对不起孩子,真的有天壤之别。
第二条:我有权随时了解这个手机的密码。
解析:这是知情权的问题。
虽说爸爸妈妈拥有手机的所有权,但不止是爸爸妈妈有权了解手机的密码。
更要紧的是,13岁的孩子是未成年人,作为爸爸妈妈应该享有孩子的秘密知情权。
手机作为孩子的社交工具,隐藏着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要紧信息,爸爸妈妈有权了解。 这个时候隐私权应该比知情权小。
第三条:手机响了就要接听。接电话时应该注意礼貌。 假如电话是母亲或父亲打来的话,就更要接电话。不可以无视父亲和母亲打来的电话。绝对不允许那样。
解析:这是一个有礼貌的问题。
手机可以和人交流。 当然与社交礼仪有关。 大家的孩子应该注意的不止是接电话吧。具体来讲,孩子需要立刻回话爸爸妈妈的关心。
第四条:有课的时候,天天晚上7点半把手机交给母亲或者父亲,周末晚上9点可以交。 晚上关闭手机,第二天早上7点半开机。 给你的同学打电话的时候必须要尊重其他人家的生活方法。 假如你期望周围的同学和朋友尊重大家的家人,就需要先从自己开始。
解析:需要尊重别人。
在其他人休息的时间,尽可能不打扰他们。 这个,大家不少大人也应该学习。
第五条:不准把手机带到学校。 假如需要用手机和其他人联系的话,可以打电话的话请勿发邮件。这是生活的基本方法。
解析:不可以让手机影响学习。 另外,语言比文字更容易交流,交流成效更好。
第六条:手机弄坏或者遗失,应当对因此发生的维修和小白机的购买成本负责。 你可以修剪草坪,以做家务的方法来赚钱,也可以存下爸爸妈妈在过生日时给你的钱。上述状况发生的概率非常高,请事先做好筹备。
解析:这涉及到财产权、责任意识、劳动获得报酬的问题。
第七条:不允许说谎和骗人,不可以用手机说伤人的话。
解析:做人需要诚实善良。
第八条:有不想当面或者在电话里和其他人说了解的事情,不能用手机发邮件或者邮件等表达。
解析:直接交流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勇敢面对,不要回避。
第九条:在家假如有不可以和爸爸妈妈说的事情,不能用手机用邮件或邮件等向其他人表达。 需要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解析:爸爸妈妈才是最亲近的人。 有问题先自己检讨,然后和爸爸妈妈交流。没什么朋友可以了解而爸爸妈妈不应该了解的。
第十条:不能用手机浏览色情内容。 只能搜索你在爸爸妈妈面前能得到的问题和信息。 假如有哪些问题,向其他人请教最好。 尤其是问问母亲和父亲。
解析:未成年人不涉黄。 这在任何国家都是底线。
第十一条:公共场所手机模式应调震动或静音。 尤其是在和餐厅、电影院、别的人说话的时候。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请勿因这个手机改变自己。
解析:这是公众场所的礼仪问题。在公共场合不可以影响别人,这是基本的礼仪和修养,手机的用法只不过一个方面。
第十二条:不可以发送或接收你有隐私部位的图像。 你不可以期待那个,你非常聪明,但有时会有人魅惑你。 我相信聪明的孩子了解怎么样拒绝如此的人。互联网事实上比你想象的要复杂,有时一旦发生了就非常难拯救。 尤其是能损害人的名声的事。
解析:教孩子黄毒的害处,和第十条有相同之处。
第十三条:不可以用手机录制特别多的照片和视频资料。 其实无需记录日常的所有事情。 假如好好过我们的生活,这类都会存在于你的记忆中。
解析:不要做手机的奴隶。
大家一直觉得拍的风景就是拥有,珍藏文章后就和自己读一样,其实不然。
第十四条:外出时把手机留在家是安全明智的决定。 这只不过手机,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学习过没手机的生活。
解析:请勿被手机绑架。
第十五条:尽可能下载新鲜音乐和经典音乐,不要听和你同龄人一样的曲子。 你们这一代人对音乐的接触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代都便捷,所以母亲期望你能借助这个机会开阔我们的眼界。
解析:不可以随大流。 需要有自己独特一流的地方。不止是手机。
第十六条:偶尔玩单词游戏、脑筋急转弯等益智游戏能够帮助提升你的智商。
解析:寓教于乐。
娱乐是人类的天性,手机有娱乐功能,在娱乐的同时,还可以帮助智商发育,可以同时享受两者的漂亮。 如此的理念也适用于其他方面。
第十七条:请对现实生活有兴趣,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倾听小鸟的叫声,有时出去散步或和陌生人说话,对现实世界抱有好奇心。
解析:请勿成为低头族。
第十八条:假如你用这个手机把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搞得一团糟,我就把这个手机收回去。 大家坐下来好好谈谈这个问题,然后再开始。 请记住。 我亲爱的孩子,母亲和你在学习。 我是你队伍的一员,大家永远在一块。
解析:契约意识和家庭意识。
据了解西方人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拥有契约意识。
但,假如把丑话说在前面,确实可以省去不少麻烦与在发生事情时怎么样应付。
同时,西方人也非常看重家庭,家人在一块,大家一块成长,中外也一样。
非常明显,这封信不止是妈妈限制孩子用手机的宝典,也反映了妈妈完整的教育理念。
其实仔细一看,这位妈妈从做人到做事的需要,简直就是“中小学生守则”。
只不过她以手机为载体,让那些抽象的名词更具体化而已。父母认真研究一下这18则手机的用法规则,或许能领悟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