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话》称,国内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高共12年的课程设置是经过多年实践、反复调整后逐步打造的,符合现在国际上常见做法,基本与目前和以后一个时期国家的社会、经济进步情况相适应,基本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趋势和认识规律,现在还不拥有延长学制和将学前、普高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
一是从国内基本国情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内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变。国内义务教育普准时间较短,巩固提升任重道远。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推行,再到2011年达成全方位普及,距今不到10年时间,巩固普及水平、提升义务教育水平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是从义务教育本身来看。国内义务教育本身面临结构调整的巨大重压,一些地方落实政府举办义务教育主体责任还不到位,民办义务教育占比偏高,影响了教育公益性。一些贫困区域义务教育基础还非常薄弱,亟需加强投入。
三是从地方具体实践来看。部分区域实行非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已经很难为继。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升教育经费用效益的建议》,明确提出严格实行义务教育法,坚持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规范,严禁随便扩大免费教育政策推行范围。
如,推进健全法律规范、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发挥课堂教学主途径用途、规范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发挥家校协同用途、打造好互联网环境等。
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大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在保护预防和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综合施策、一同发力,切实提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是积极推进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修订工作,结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建议及各方面建议,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作进一步修改健全,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二是持续拓展法治教育,指导各地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强化品德修养和校规校纪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
三是有效发挥好家校协同用途,编制和推广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帮助父母树立科学观念,增强监护责任意识,运用好家风,打造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四是推进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联合拓展未成年人互联网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公告》需要,为未成年人成长打造健康的互联网环境。
五是要在加大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教育惩戒力度,强化教育惩戒威慑用途,对推行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需要依法依规采取适合的矫治手段予以教育惩戒。
内容来源:教育部官方网站、中国教育报